浙商银行

银监会要求弹性掌握基建贷款 不良率连续两季反弹

2013年02月01日 06:59  东方早报 

  值得关注

  早报记者 张飒 实习生 金承舟

  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向初定。

  早报记者昨日从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处获悉,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上,监管层已为银行新一年度的信贷投放重点“指路”:重点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合理信贷资金需求,积极支持消费、产业升级、绿色环保和外贸等重点领域,做好城镇化配套金融服务,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政策,推动金融资源适度向欠发达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倾斜。

  此外,监管层还强调,继续按照“规则不变、弹性掌握”原则,积极支持铁路、公路和新兴产业等领域国家重点项目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一边是要求加大贷款支持力度,但另一边,日前召开的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还指出,银行体系守住风险底线的压力增大。

  会上透露出来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0.98%,虽与年初持平,但已较去年三季度末的0.95%上升了0.03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业的不良率在去年三季度首现反弹,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94%、0.94%和0.95%。

  正研究城镇化信贷产品

  在关于信贷方向的表述中,“城镇化配套金融服务”成为一个焦点。

  “城镇化建设肯定会带来大量的融资需求,但是由于具体的战略规划还没出台,我们正在做准备,针对城镇化研发创新产品。”一国有大行公司业务部人士称。

  “可能会涉及到多个环节,比如对农民用地的整合运作、把宅基地变成商业用地、配套的安置工作、这些地的性质变更以后怎么使用等等。”该国有大行人士指出。

  此外,与2012年的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工作会议相比,监管层对小微企业及“三农”业务信贷支持的表述有所改变。

  前述知情人士指出,此前的要求是“两个不低于”,即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增量高于去年同期贷款增量,而此次的会议仅提出要确保增速不低于当年贷款平均增速。

  不良贷款反弹苗头显现

  “从实体经济需求看,当前支持经济发展和服务民生的任务更加艰巨,特别是在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过程中,银行业需要统筹兼顾,同时满足多重要求,既要支持扩内需、稳增长,保重点项目,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又要支持薄弱环节、重组消化过剩产能和结构调整。”上述会议如是总结今年的信贷投放计划。

  而监管部门目前已经在警示部分行业可能进一步暴露风险。前述会议提出,银行业前几年高速增长带来的问题可能逐渐显现,违约风险可能加大,部分领域、部分地区、部分机构不良贷款反弹苗头已经出现。

  据了解,此次会议提到了钢贸、船舶、光伏等行业的信贷风险。

  地方债务强调把握好尺度

  此外,上述会议提到,中国银行业贷款余额约为67万亿元,其中平台、房地产、企业集群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约占半数以上。而平台贷款风险,正是过去两年各方关注的热点。

  据知情人士透露,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上述会议上指出,各地换届后会有一些新的发展思路和举措,在地方新增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能会把筹资的压力传导到银行,原有地方债务的偿还意愿可能减弱,要求银行在这方面做好工作、把握好尺度。

  而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微博]则指出,过去总是强调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其实行业风险可能更严峻,“今年和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必然会迎来大规模的产业整合和重组,包括许多企业可能破产倒闭,这对银行是巨大考验。”

  监管部门目前要求银行针对信用违约风险、表外业务关联风险、外部风险传染三大类风险重兵防守,分类施策。

  具体的措施包括,加强贷款和非贷款融资的全口径风险监测,防止风险转移和隐匿;对过度授信和多头授信的企业,要推动建立企业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对相互拖欠和相互担保严重的企业,要争取地方援助,稳妥化解风险;对因市场变化出现资金周转暂时困难但有市场、有效益的行业和企业,允许银行机构重组贷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合理介入,防止资金链断裂等。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重庆不雅视频女子被以敲诈勒索罪批捕
  • 体育贝克汉姆零薪酬投巴黎 实德弃中超资格
  • 娱乐赵本山宣布收山:今后不再演小品
  • 财经北京有一批房姐:坐拥大量房产不卖也不租
  • 科技深圳宝安区纪委:司法局手机采购违规
  • 博客马未都:《007》情节漏洞百出
  • 读书毛泽东评周恩来:一半虎气一半猴气
  • 教育女儿求学记:英美如何对待外来孩子入学
  • 育儿4个月大婴儿注射百白破疫苗后死亡(图)
  • 罗天昊:中国中心城市发展质量排名
  • 姚树洁:北京雾霾是中国发展之困
  • 叶檀:雾霾年损失万亿
  • 陈虎:中国收入分配改革流产比剖腹产好
  • 张捷:中国的雾霾污染是日本的问题
  • 陶冬:中国经济六大悬念
  • 连清川:抢票插件抢了公平与正义吗
  • 蒯辙元:美国调整对华政策初现端倪
  • 李飞:北方雾霭也要怪两桶油
  • 宋文洲:变了味的礼仪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