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报记者 汪江涛
2013年1月的南方,凉意嗖嗖,幸好还能扛住。想起那句——没有过不去的黑夜,没有等不来的黎明。
2013年1月9日,浦发银行成立20年。此前,浦发于1月5日率先披露业绩快报:2012年营业收入826亿元,增长21.34%;归属股东的净利润341亿元,增长25.2%,增速超过营收速度。
随后的光大银行[微博]、兴业银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0%、46%。隐忧已现,这3家银行净利润增速于2011年达到峰顶后,像抛物线似的以不同的斜率降落。
2010-2012年,光大净利润增速67%、41%、30%;兴业39%、37%、36%;浦发45%、42%、25%。浦发增速降幅是较大的,虽先于兴业、民生和招商许多年上市,但浦发流通市值远远落后:1月10日,浦发1498亿元,上市股份行中落后于招商(2391亿元)、民生(1836亿元)以及兴业(1804亿元)。多家券商均调低浦发未来增速,像东方证券的13%、中信建投的14%。
为什么要关注浦发?作为江浙地区银贷业务市占率最高的银行,浦发的数据,可管窥中国经济。温州问题、钢贸问题、平台贷问题、房贷问题等等,相关者认为浦发无法独善其身,投资人很关注浦发的应对。
浦发去年不良比例0.58,年度上升0.1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约89.58亿元,每个季度新增不良贷款额8.67亿元、9.93亿元、10.35亿元、10亿元(推算)。2007-2012年,浦发不良贷款额80.23亿元、84.67亿元、74.6亿元、58.8亿元、58.3亿元、89.6亿元;不良贷款比例1.46、1.21、0.80、0.51、0.44、0.58。
浦发贷款风险暴露增大,如浦发副行长刘信义在20年媒体座谈会的表态,“由于银行业资产质量反应对经济周期存在一定的时滞性,预计今年一季度银行业的资产质量还将承受一定的压力”。银行业人士对我说,包括浦发在内,银行通常做法是年底通过各种手段“调控”不良贷比例,此前被压制的不良贷将在一季度释放出来。
早在去年9月,理财周报采访浦发公司业务与投行总部副总经理杨斌时,后者就坦言,“不良贷款比较集中在温州,浦发的市场份额在温州是10%”。彼时,浦发提到将从本地大项目贷款转向综合金融。
浦发的沪、苏、浙三地贷款投放占比,2009-2011年分别达到41%、39%、39%,可以说,长三角地区的实体经济和浦发对应采取的贷款质量和风险管控,将直接影响它的经营。
我特意查看过去几年的浦发年报,2009-2011年,浦发贷款短期利率和中长期贷款利率分别是(5.12%,5.63%),(5.32%,5.36%),(5.99%,5.97%)。
浦发某分行中小企业贷款负责人对我说:“包括浦发在内,银行已经走过辉煌,2011年应该是银行贷款利率最高的一年,去年开始逐步走低毫无悬念。”
银行还在温暖花圃中。但我们希望银行不要脱离实体经济,我们希望银行多点社会责任,希望金融脱媒的步伐更快一点。
南方目前天寒地冻。但我们希望即便作为传统行业的纸媒,被外界如何评说“零增长”,我们还是选择坚守——心灵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