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超日太阳能信贷实质性逾期 中信广发变相担保

2013年01月10日 02:59  21世纪经济报道 

  乔加伟

  “截至目前,超日太阳能实质性贷款逾期已经接近4亿元,现在这家公司最大的问题是债务压力,因此我们将其列入了负面观察。”“11超日债”发行评级机构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9日对记者称。

  超日太阳能危机已令多家银行贷款陷入泥沼。记者获悉,贷款行中建行、农行为贷款数额最多的银行,数额均超过1亿元。知情人士透露,出于风险审慎,上述银行已将贷款列入关注类。不过9日记者致电建设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对方未予以证实。

  而中信、广发银行[微博]为“11超日债”承诺在每次利息和本金兑付出现流动性问题时,提供专项流动资金贷款。这种被认为“变相担保”的行为现在使得两家银行可能面临托底的风险。

  记者从上海一位银行人士处获悉,多数贷款行不再敢展期、续贷。东部一家中小银行此前给予了超日6000万左右贷款,2012年初到期。“贷款收回后,我们就没有续贷了,已经大半年没有和超日有过往来。当时行里面将光伏列为关注,只收不贷,目前来看还是前瞻的。”该行一位信贷人士对记者称。

  光伏行业风险正在发酵。记者获悉,浙江弘晨光伏能源有限公司2012年四季度停产,其银行贷款数亿元,目前包括建设银行等正在苦苦追讨贷款,已经诉诸法庭。

  中信、广发变相担保债券?

  在2011年前,超日太阳能绝大多数融资来自于银行。

  上述上海银行人士告诉记者,2008 年,超日太阳能聘任了洛阳市商业银行总行信贷经营管理部副总经理陶然为财务总监,该人士在洛阳银行业颇具人脉,为洛阳分公司和超日母公司银行融资打下基础。

  2010年,超日太阳能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存放于平安银行(原深圳发展银行)、上海银行、光大银行[微博]、建设银行、洛阳银行、中信银行,记者获悉,上述银行多与超日太阳能业务往来甚密,除了贷款外,中信银行还为“11超日债”托底,承诺在每次利息和本金兑付出现流动性问题时,提供不超过5亿元的专项流动资金贷款。

  为“11超日债”承诺必要时提供贷款还有广发银行,额度为3亿元。“这个托底协议,其实相当于变相的担保,在公司债中采取这种模式的几乎没有,企业债中也罕见。商业银行法中对银行为企业发债担保明令禁止的。”沪上一位债券承销人士告诉记者。

  截至2011年6月30日,超日太阳能单获得主要贷款银行的授信额度就约为26.5亿元,在二三线的光伏企业中算不错。

  然而,也就是在2011年,光伏行业在国际双反背景下,转入低谷。上述上海银行人士告诉记者,2011年下半年,已经很多银行内部提示光伏贷款风险,新增贷款已经受到严格的限制。

  据悉,2011年中以后,超日的未使用银行授信已经仅剩下几亿元,新增授信寥寥。

  上述东部中小银行信贷人士告诉记者,2011年底,该行已经将光伏行业列为关注,同时,该行上海的信贷人员专门对光伏行业和超日太阳能进行了摸底,2012年1月份,6000万左右的贷款到期后,该行决定彻底退出超日太阳能。

  随后,真正的风暴来临。4月份,超日公布了2011年年报,成为最早披露亏损的光伏企业之一,随后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就开始坚定的收贷。

  2012年11、12月份,还贷高峰再次来临。

  超日太阳能董事长倪开禄此前表示,2012年12月份超日一子公司收到一笔欧元,结汇后被一家大行直接划走了,后来,海外钱不得不直接转进了香港子公司的账上。“2012年最后两个月,贷款行要抽调的贷款就有接近4亿元”。

  超日太阳能资金链由此断裂。

  国开行喊停7亿贷款

  记者获悉,给超日巨压的还有国开行紧急喊停的一笔7亿元左右的贷款。

  对于国开行和超日的合作,记者曾予以报道(见本报1月8日文章《巨额担保被喊停 天华阳光和超日太阳能唱双簧?》)。国开行曾经给予超日太阳能海外电站项目2笔贷款,用于电站建设。

  上述上海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2012年上半年,超日太阳能海外子公司超日卢森堡在获取了上述两笔贷款的同时,又在紧锣密鼓的推动最大的一笔贷款,高达8640万欧元(约合7亿元人民币)。

  记者发现,这笔贷款对应的项目为超日卢森堡下属希腊40MW电站项目(涉及11个项目公司)。超日太阳能为了子公司获取这笔巨额的贷款,承诺给予项目贷款8640万的海外担保,同时还加上了一个反担保增信,模式类似尚德的GSF。

  “去年下半年,超日基本已经和国开行谈妥了这笔贷款,走完了包括担保在内的诸多程序。”上述上海银行业人士称。

  然而,接下来,连续发生了几个事件,让这笔巨额融资成为泡影。

  2012年下半年,尚德GSF丑闻引爆,上述反担保模式很快受到质疑。同时,上海证监会在对超日太阳能专项检查中发现问题,2012年10月份,超日暂停了对海外电站项目公司的担保事项。另外,希腊爆出可能退出欧元区,使得在该地区电站项目前景堪忧。

  到底哪个是国开行退出这笔巨额贷款原因,也许只有当事人知道。

  (本报记者 王芳艳对此文有贡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英媒称薄熙来可能在两会前受审
  • 体育CBA-青岛罢赛中断15分钟 麦蒂斥裁判
  • 娱乐郭富城奔丧送准岳父 给熊黛林名分
  • 财经企业退休养老金9年人均涨1.7倍超1800元
  • 科技杨元庆:联想架构调整无关接班人计划
  • 博客郎咸平:社保制度不公 老子故里在哪里?
  • 读书2012新浪年度"十大好书"出炉 榜单
  • 教育2013大学排行600强清华卫冕造富冠军
  • 育儿3岁女童遭后妈毒打身亡 颅骨被打碎(图)
  • 沈晓杰:南方集中供暖比用空调更贵
  • 罗天昊:美国根本不是中国的对手
  • 叶檀:城镇化让大城市更大
  • 朱大鸣:城镇化40万亿大蛋糕诱惑强风险大
  • 何亚福:2050年中国哪方面居世界首位
  • 陈思进:对美国货币政策几个最常见的误读
  • 刘步尘:从全球的角度看中国彩电
  • 吴玉慈:日本成人纸尿裤超过婴儿意味啥
  • 黄震:中国基金业为何频遭黑天鹅事件
  • 郭士英:美国债务上限的关键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