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民营资本进入证券、投资咨询等领域
本报记者 陈岩鹏 应辽产 北京、温州报道
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获批8个月后,11月23日,《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出炉。
《实施方案》要求,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构建与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基本建成地方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民间金融规范发展先行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示范区,使金融业成为温州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在发布会上表示,浙江省政府给温州的定位就是三个区,就是金融改革创新的试验区、民间金融规范的先行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示范区,同时金融业本身也要成为温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这标志着,温州金改将从此真正开始起步。
温州的突破
“每一个标题都没有超过国务院的帽子,但下面的内容都是温州这几年可以改,而且是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突破的。”张震宇在发布会上说。
记者对比资料发现,最新出炉的温州金改细则和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都是12条,除了第四条的标题“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比3月时少了“研究”二字外,其他的标题都完全一样。
12条细则中的第一条提到,研究起草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建立民间融资法律保障。探索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引导融资主体特别是法人实体进行民间融资备案登记。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李有星就是负责起草条例的专家之一。他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民间借贷市场而言,应当有可预见的市场交易和监管规则,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普遍接受的公开规则,集中体现在交易规则和监管规则的缺乏。
“首先是科学规范放债人资格和行为,其次是规范借贷中资金融入方的资格和行为,最后设定程序性的监管措施,如大额借贷的登记备案、小额的豁免等。从程序上创设民间借贷的安全港规则,避免非法集资的法律风险。”李有星建议。
《实施方案》中还有一个亮点是,支持民营资本进入证券、投资咨询等领域,争取在温州设立证券公司,支持更多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到温州设立分支机构。
在这方面,温州已经有举动。据张震宇介绍,5月以后上海证券在温州设立了第一家证券分公司,打破了温州没有分公司的历史,现在还有两家在筹建。
据悉,拟新设立的三家村镇银行中,有一家是民营企业。川南联信的小贷公司转村镇银行的申报材料已经完成,温州相关部门正在审阅上报。另外还有三家民营企业发起的保险公司组建方案已经形成。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黄志龙说,这些领域恰恰是以前民间资本受到限制比较多的领域,因为现在民间资本在温州还是非常发达,全国都希望在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门槛方面,温州能有一个很大的突破。
下一步改革方向
但在金改先行的前期试点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温州中小企业改革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调研中就发现,温州金改的重要成果——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自从3月29日领取营业执照后,至今交易仍不见活跃。作为民间资金借贷平台,中心没有建立起严厉、高效的信用甄别体系,只是在原有传统抵押贷款上的延伸,推出房地产残值再贷款或者以生猪等生产资料再贷款。
“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的效率远不如阿里小贷等公司,只有认识到金融的核心是建立信用评价、定价、交易体系,才能取得根本性突破。”周德文称。
另外,金改的资金应该来自民间,将原本用于放高利贷的资本,通过金融手段、金融改革来使其可以用来支持实体。但是,各地政府为了规避风险,本末倒置地让民营龙头企业拿出钱来筹建小贷公司或村镇银行。实体经济放弃实体转投金融,又势必会损害实体经济发展。
对于过去8个月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张震宇将其归纳为“三个不协调”和“一个曲线”。
“一个不协调就是地方的金融组织和国家在温州的金融机构发展不协调,地方的金融机构非常弱,国家的金融机构在温州非常强,温州就只有一家温州银行、一家农村合作银行和少数几家村镇银行,这对地方经济的推动力度就很欠缺。”张震宇说。
另一个不协调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发生不协调,直接融资非常小,间接融资非常大;此外就是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机构的发展不协调。
据介绍,过去几年,温州只发展了30家小贷公司,小贷公司的贷款总量也就是120个亿,即使加上温州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贷款量,同国家级金融机构6000多亿的贷款量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而且,温州还没有自己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各类租赁公司。
“一个曲线就是地方的监管是曲线,以前没有形成地方性的系统的监管体系。”张震宇直言不讳。
张震宇表示,围绕金改细则,我们应围绕四大体系进行建设:第一个就是建设地方性的金融服务体系,第二个就是建设区域性的资本市场体系,第三个就是建设银行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体系,第四个就是建设地方的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