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探寻中信银行崛起之路:零售业务后来居上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22日 14:03  《当代金融家》微博

  文/本刊记者 黄希韦

  编者提示:通过对中信银行发展历程、管理理念、经营架构和重要业务的剖析,本文试图展现这家充满活力的现代商业银行的丰富内涵,共同思考在目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银行业的转型路径。

  成立于1987年的中信银行,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历程,已由当初只有8亿元注册资本的小银行,成长为资产规模达27658亿元的中型银行,其一级资本在国内银行排名中更是上升到第6位;在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中,居第12位。这一串惊人数字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注解,值此中信银行成立25年周年之际,记者走进中信银行,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管理理念、经营架构和重要业务的剖析,展现这家充满活力的现代商业银行的丰富内涵。

  尤其在目前,全球金融动荡不安、国内经济面临挑战的复杂环境下,通过对中信银行的近距离观察,我们可以洞悉未来中国银行业的转型路径,这无疑也是“中信银行实践”对中国银行业的重要贡献。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和动荡交织。对于银行业而言,既存在重要机遇,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2012年4月,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说。

  崛起和超越

  1987年9月16日,脱胎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后来发展为中信集团)银行部,中信实业银行应运而生,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任中信实业银行名誉董事长。

  时值中国经济改革与金融改革发轫之时,与中信银行先后成立的首批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还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而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则先于1983年前后相继成立。

  由于中信集团银行部主要经营外汇银行业务,因此,带着这一血脉和美誉的中信银行在成立伊始就在外汇业务和国际业务领域一马当先,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创新窗口和“领头羊”之一。

  中信银行的老员工们犹记当时的盛景,当年一走出国门就融到9.2亿美元。

  就在开业不久,中信银行代表中信集团在东京、纽约、伦敦发行一笔又一笔债券,同时参加对国内外企业的银团贷款。

  在银行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这家最早参与国内外市场融资的商业银行,一直靠创新打天下,自身格局和探索精神使它有着无数屡开先河的纪录:

  在国内市场,1987年,以租赁形式为中国民航引进大型飞机;1989年,首家同时开通路透社和美联社信息系统开展国际金融交易业务; 1992年,设立第一台外汇自动取款机;1994年,开展速汇即付业务;1996年,推出我国第一家全柜员制,实行银行与客户面对面服务模式;2005年,成为首家以正式公文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进行银行间人民币远期交易资格备案的国内商业银行;2007年 ,成为国内首批获得人民币增值利率掉期业务资格的3家银行之一……

  在国际市场上,1993年7月,代理中信集团在美国发行2.5亿美元扬基债券,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美国市场发行的第一笔公募债;1994年,向日本金融机构发行0.5亿美元和50亿日元商业票据,这是中国企业首次以自己的信誉在国外发行商业票据;1995年,与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共同担任承销福特汽车(微博)公司2亿美元小龙债的主干事之举,首开中国金融机构主承销外国公司债券先河;2006年,荣获 FCI2006 年全球最佳出口保理商服务进步奖……

  边摸索边进步。历经创业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整合巩固阶段,中信银行的公司金融、国际业务服务获得成功的开拓和强劲发展,诸多跨国公司客户,如西门子(微博)、诺基亚(微博)等,以及很多国内大型企业的国际业务如中国四大石油进出口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集团)等均成为中信银行的客户。2000年到2003年期间,中信银行零售业务也开始呈现加速发展势头。

  1996年,中信银行资产规模突破1000亿元,2003年,这一数字达到4198亿元。2006年,中信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又成功实现在上海和香港同步挂牌上市。2007年3月1日,BBVA以6.29亿美元(约合48.85亿元人民币),从中信集团购买中信银行4.83%的股份,创造了当时中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最高纪录。2007年12月31日,中信银行总资产规模过万亿元(10,112.36亿元);2008年6月30日,净利润84.17亿元,同比增加52.12亿元,增幅162.62%,位于中国商业银行业绩增长首位;2011年末,中信银行在全国设有35家一级分行、54家二级分行和684家支行网点,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西部经济发达城市。目前,中信银行37000余名员工正以优质的服务向企业客户提供公司银行业务、国际业务、资金资本市场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同时向个人客户提供个人理财、信用卡、消费信贷、私人银行、出国金融等全方位金融产品。

  转型和提升

  昔日中信公司银行部,如今已成中信集团最大的子公司。这家最初注册资本只有8 亿元的银行,正以一年跨上一个高台阶的发展速度,一次次创造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奇迹。

  自2007年实现A+H同步上市至今,中信银行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资本实力最雄厚的商业银行之一。在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中,中信银行从上市之初的45位已经荣升至第12位;在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中,中信银行总资产排名从上市前的134位上升至第53位。

  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如此表述中信银行的发展路径:以领先的创新和先进的管理为支撑,通过专业化、综合化、国际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成为走在中外银行竞争前列的一流商业银行。

  这并非一个遥远的期待。仅仅从中信银行丰富的业务体系中研读一二,便可发现其中蕴涵的强大竞争力源泉,便可预知其终将走在中外银行竞争前列的前景。

  国际业务独占鳌头

  在经历了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后,中信银行的国际业务在同业中脱颖而出。其令人称羡的优质客户、技术精湛的结算团队、先进的操作平台、富有生机的经营理念给业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深化,国内银行面临的市场环境更为复杂、竞争更加激烈。尤其在国际业务方面,银行业面临很多机遇与挑战。 对于中信银行来说,国际业务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自1987年开始提供国际结算与外汇服务以来,中信银行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25年来,该行的国际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不仅在国内根基愈发深厚,在国际上也屡获大奖。

  1987年,首次为中信公司代理发行150亿欧洲日元债券;1987年,与美国惠普(微博)证券合作开展民航租赁业务,是国内租赁界第一次与国外合作从事飞机租赁业务;1991年,代表中信公司在东京第一次发行浮动利率日元债券;1999年,率先设计推出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这是业内公认的国内首创的金融产品;2003年,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签订正式合作协议,成为第一家与该公司合作开展保险项下融资的银行;2006年6月,荣获国际保理协会(FCI)2006 年全球最佳出口保理商服务进步奖,出口保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从 2005年的 64.44% (满意级)上升至 2006 年的 87.8%(很好级),在所有成员中增长最快;2005至2008年,中信银行贸易项下国际结算量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结算量超过1000亿美元,连续多年在中小股份制银行中保持第一。

  2008年以后,面对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欧美主要国家的需求萎缩,以及金融监管从严带来的资本约束和资源紧缺,大型客户对于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业务同业竞争更趋激烈,中信银行国际业务开始将发展策略调整为“ 调整结构,提高综合贡献度;创新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

  截至2010年年末,中信银行进出口结算量达到1565亿美元,同比增幅约40%,大大超过了全国25%的外贸平均增速,在5年内实现了规模从500亿美元、1000亿美元到1500亿美元的三级跳式跨越发展,成为国内银行中继中、农、工、建、交行以后第六家进出口结算量过1500亿的银行,市场占有率达5.7%,市场排名稳居中小股份制银行首位。

  事实上,逆市而上、业绩再上新台阶正是近5年国际业务的特点。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信银行国际业务全面开花。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中信银行国际业务共实现收付汇量(包括贸易项下及非贸易项下)2,138.34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6.97%,跑赢全国外贸增速4.5个百分点,同业排名持续上升;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9.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1% ,增速创历史新高;实现利息收入9.84 亿元人民币,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国际业务资本占用低、产出高效、综合收益明显的优势充分体现。

  “中信坚持外向的、开放的传统。”中信银行副行长欧阳谦说。他认为,骄人的业绩离不开策略的随势调整。随着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瓶颈”的不断显现和资本监管的不断强化,社会经济结构和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同业竞争加剧。近年来,中信银行从未停止随时重新审视和思考传统经营模式,不断进行经营转型,从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和服务竞争。

  零售业务后来居上

  中信银行以往给人以对公业务强大、其他业务相较对公业务稍逊一筹的印象。但是,多年的发展转型,让中信银行正在从对公业务的单一优势,变成公私业务的“两翼齐飞”。

  早在2005年,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就明确提出中信银行要在保持对公业务优势的基础上,实施零售银行战略。此后,零售业务“转型致胜”成为中信银行的目标。中信银行弥补短板的气势和速度让市场刮目相看。

  “在目标客户群定位层面上,一般富裕客户、贵宾客户和私人银行三类客户当中,中信银行将更侧重贵宾客户这一层面。明确目标客户群之后,我们着力打造自己的零售银行客户经理队伍。”中信银行副行长孙德顺说。

  短短几年之内,中信银行已经在零售银行领域实现了多个突破:2006年底,中信银行成为第二家储蓄存款余额超过1000亿元的中小商业银行,而2007年上半年零售管理资产(储蓄存款+理财资产)余额达到1398.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2%。短短两年时间,中信银行就打造了“中信理财”品牌,理财产品销售量和盈利水平都已排在同行前列;成立了信用卡中心,使白金信用卡发行量占据同业首席地位,中信银行成为国内信用卡业务最快实现盈利的商业银行之一;私人银行中心的开业,是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策略,也使中信银行成为国内较早成立私人银行的商业银行之一。

  “我们要走一条和其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不一样的发展道路,要有中信银行的特色。”陈小宪说,零售银行的发展,一般来讲,要经过积累、经营、增值三个环节,多数银行都是先做客户的积累、再做经营、再做增值服务。

  但是中信银行在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时,并没有一味地去走这样一条老路。“这个市场已经被占了,我们不可能去领先,”陈小宪说,中信银行应直接一步切入到客户的经营这个层面。中信银行一开始狠抓客户的经营,以理财来带动客户的积累,比如发行优质的理财产品来吸引相对应的客户。当积累到一定客户的时候,迅速开展第三个阶段,即客户的增值,私人银行就是客户增值的外在表现之一。

  这就是陈小宪行长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路径和逻辑。

  如今,在中信银行即将迈入一个崭新的25年之际,(截至2012年6月末),该行零售管理资产总规模突破5400亿元,个人存款规模超过3300亿元,个人贷款(含信用卡贷款)规模超过2700亿元,零售客户总量接近3000万人,其中贵宾客户(管理资产50万元及以上)接近20万人,私人银行客户(管理资产800万元及以上)超过5000人。从同业情况看,该行本外币储蓄余额、个人贷款余额在9家中型股份制银行中均排名第三,保持了业务规模的领先地位。

  同时,中信银行总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杨晓告诉记者,中信银行的零售银行正朝着“全功能零售银行”目标的推进,这包括具有中信银行特色的零售银行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盈利模式及特色业务(如针对女性客户群体的香卡、针对老年客户群体的信福年华卡、针对中高端客户群体的白金增值服务、针对出国人群的出国金融业务),包括独特的大众客户、富裕客户、贵宾客户、私人银行客户分层营销服务模式(如服务中高端客户的贵宾理财体系),以及信用卡、私人银行、资产业务、电子银行和贵宾专业化体系建设。

  风险管理常抓不懈

  本世纪初,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成为制约银行业发展的魔咒,中信银行亦不能例外。然而,短短几年间,中信银行的资产质量状况得到了“根本好转”。2011年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85.41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0.60%,拨备覆盖率达272.31%,资产质量继续保持优良。

  “这个成绩的取得,主要是中信银行坚持培育风险理念,坚持独立的风险管理体制,坚持提升风险管理技术水平。”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总结说。

  而理念、体制、技术,被陈小宪定义为中信银行风险管理的“三驾马车”,正是这“三驾马车”带着中信银行去“追求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

  2007年11月,中信银行成立信贷管理部,突出加强贷后管理,将中信银行的风险管理体制和框架再度完善。

  风险管理体制和框架是落实风险管理理念的重要保障。中信银行构建的风险管理框架清晰、完善,从董事会到高管层到分支行,从公司业务到零售业务到国际业务等,从信用风险到市场风险到操作风险。

  “只有具有前瞻性的动态的风险管理政策和一系列强有力的风险管理方法,才能很好地应对这些变化。”授信审批部总经理史原告诉记者,正是基于有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行动,中信银行近几年的风险管理继续保持了较高水平,一直保持优质的资产质量。

  在董事会层面,中信银行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管理层则下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内部审计委员会,其中风险管理委员会又分设信用风险委员会、市场风险委员会和操作风险委员会,这共同构成了中信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组织架构。

  此外,中信银行还建立了风险主管制度,在总行设立首席风险主管,同时向分行委任风险主管。

  在体制上,中信银行构建了独立的审贷体制,坚持调查、审查、放款操作和贷后管理各环节的独立性,限制行政权力对信贷审核的干预。

  这尤其体现在信贷决策问题上。2005年初,中信银行取消了银行一把手参加信贷决策的权力,实行专业审查、集体审议、背靠背投票的制度,只是赋予一把手信贷否决权,这样一是注重了对一把手权力的弱化,二是将风险决策从业务经营中独立出来。

  此外,中信银行构建总分行垂直管理的风险制度,在总行设有全行首席风险主管,在分行设立分行风险主管并由总行直接管理。中信银行还实施了“第一责任人制度”,所谓第一责任人,就是如果出现风险,经办业务的客户经理和支行行长就是该风险的第一责任人。一位内部人士评价,中信银行所追求的风险管理体制其核心就是独立、全面、垂直、专业。在内控建设上,中信银行构建了由业务条线、职能部门和内部审计组成的内控三道防线,健全了由内部控制决策层、建设执行层、监督评价层组成的内控管理框架。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信银行加强对重点领域政策的调研力度,通过适度调整信贷政策,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推动小企业和个人经营贷款信审派驻制等风险管理举措,有效支持了业务转型,风险管理能力显著增强;通过率先实施内控基本规范,初步搭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内控合规与操作风险管理架构,不断完善管理工具与手段,内控合规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加强分行资本回报指标考核力度,有效引导全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精细化管理能力与水平显著增强;进一步加快IT 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加强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会计结算、人力资源等后台管理对业务转型的支撑能力,支持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事实上,正如授信审批部总经理史原所说,25年来,中信银行从“规模、效益、质量”到“效益、质量、规模”,再到“转型、提升、发展”的转变轨迹,无处不体现着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文化的不断深入,“全面、独立、垂直、专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和“全员、全程、全业务”的风险管理理念培育已在全行员工中形成共识。

  如今,在现代公司治理架构的领导下,公司治理主体更是高效运转,进行了一系列大手笔的运作。中信银行董事会秘书、董监事会办公室主任兼办公室主任林争跃告诉记者,中信银行目前已搭建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组成的“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架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分工明确、权责清晰,高效运转、勤勉履职,有力推动了整个公司治理机制的效能发挥,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及银行的长远发展。

  逆境而上

  “过去那种‘贷款拿钱,放款有理’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在2011年一次公开会议上,行长陈小宪直言。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全球经济发展跌宕起伏,经济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对国内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提出了多方面的新挑战,如应对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的挑战,应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挑战等。业内人士将之成为“划时代的经济环境巨变”。

  “当前经济环境和监管制度的重大变化所积聚的力量是前所未有的,银行的经营环境日益严峻,经营压力空前提高。国内银行战略转型必将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口号真正走向实践。只有强化资本约束,深化结构调整,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国内银行才能突破资本约束瓶颈,走向理性经营时代。”陈小宪说。

  早已意识到这些不利因素的中信银行,近几年来一直时刻在准备,实实在在体现了“转型、提升、发展”。

  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银行经营很多本源性的因素重新清晰地展现在业界面前,强化自身经营发展中的资本约束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过去几年,中信银行较早地认识到了资本有限性,在资本管理上进行了超前探索。2005年,中信银行提出了资本和经济资本管理问题,启动了评级模型开发。2006 年,在考核中引入“经济利润”和“风险资本回报率”指标,强调资本有偿使用。2007年,提出了“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坚持追求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坚持稳定增长的市值,坚持努力走在中外银行竞争前列”的经营理念。2008年,全面实施经济利润考核,引入了FTP管理。2009年,完善了FTP管理系统,成功地开发风险资产计量系统,搭建起多维度经济资本监控体系。2010年,实施了100 %的FTP 利润考核,搭建起以“经济利润”为核心的资本管理体系。同时,中信银行风险管理技术提升明显,公司、零售评级系统投入运营,操作风险量化模型也在加快开发。从实际效果看,资本约束理念已成为中信银行的共识,风险资本回报率保持了逐年上升态势。

  业务结构调整是实现银行战略转型的根本途径。在多变的外部经营环境下,国内银行尤其要通过全方位的结构调整来推进战略转型,构建资本节约、产出高效的发展模式。近年来,中信银行一直深化结构调整。2005年以来,中信银行推出了零售银行战略,打造零售银行业务的后发优势。同时,通过发展中小企业客户优化客户结构,通过发展中间业务调整收入结构,通过降低风险资产占比、提高核心负债优化资产负债结构。2010年,中信银行又加大了资产负债、贷款、收入和客户结构的调整力度,成效显著。在贷款结构上,增加小企业贷款、个人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和信用卡循环贷款。在收入结构上,完善中间业务组织推动和考核激励,加大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力度。在客户结构上,通过建立客户综合贡献度评价机制,提高大客户忠诚度,加大了中小企业、贵宾理财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拓展力度,对提升净息差发挥积极作用。

  “在大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中小商业银行要实现利润的持续稳步增长,必须摈弃以往的单一规模推动型增长方式,加快结构优化与调整,推进业务发展模式的优化,由高资本消耗、规模扩张型的发展模式向低资本消耗、经营集约型的发展模式转型,推动公司业务不断取得新突破。”公司银行部总经理温金祥说。

  国外先进银行在很多年前就采用了大量先进的定量管理工具,而国内商业银行在这些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要加快战略转型,必须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2010年,中信银行尤其注重精细化管理。经过多年努力,如今中信银行已全面推进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搭建起了以“经济利润”为核心的资本管理体系。同时,推进了管理会计的应用和优化,逐步实现分主线、产品、部门的核算管理,准确衡量投入产出水平,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此外,通过零售评级系统正式投入运营,公司债项评级系统完成开发工作,公司客户评级的覆盖率接近100%,公司违约损失率样本达到3000多个,高于国内中小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操作风险量化模型也在加快开发。

  变化带来挑战,也带给银行机遇。如今,中信银行已制定了《2011~2015年战略规划》,提出了“以领先的创新和先进的管理为支撑,通过专业化、综合化、国际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成为走在中外银行竞争前列的一流商业银行”,明确了该行战略转型和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薄谷开来一审被判死缓
  • 体育NBA-保罗拇指手术伤停八周或无缘中国赛
  • 娱乐张伟平指艺谋单方面分手:应给我个说法
  • 财经湖北省地税局证实正制定房产税征收方案
  • 科技360搜索问答被连夜替换为奇虎
  • 博客北洋舰队差点炮轰长崎 目睹隆胸险晕倒
  • 读书文革时期的女流氓(图) 1979小平猛批越南
  • 教育留美生用话剧解密洋高考:另一种应试
  • 育儿违规爽身粉或致中毒 保姆虐婴(图)
  • 健康分辨市面上不同种类盐 咳嗽吃啥好得快
  • 女性紧身胸衣外穿风潮 周迅杨幂复古妆容pk
  • 尚品香氛国度的情欲之水 因爱之名的催情食物
  • 星座12星座好人卡 测试你俩缘分
  • 收藏鉴宝公司黑幕:农民一枚伪金币估价9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