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招行行长马蔚华:把银行当IT企业经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15日 02:59  证券时报网

资料图

  “招行在推一卡通的时候,比尔·盖茨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他说,如果传统的商业银行不变革的话,就会成为21世纪里灭亡的恐龙。他讲的是有道理的,银行作为资金中介行业,通讯技术的每一次变革对银行的影响都是极大的,因此银行本身也有一定的IT属性。”

  “目前来看,对银行未来影响最大的,应该是80后、90后这些年轻人,不管是产品市场还是服务市场,将年轻人的需求把握住才有未来。目前国内网民中,24岁~34岁这个年龄段的用户占到78%,而在其中有将近一半习惯用网上支付。这不正是移动支付的巨大市场吗?”

  证券时报记者 罗克关

  当市场一致认为银行将疲于应付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之时,早已布下棋局应对的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想些什么?

  “我觉得,当前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商业银行通过管理变革可以很充分地应对。台湾的商业银行在利差只有1.2%的市场中仍然能生存和发展,内地的商业银行为什么不能?而真正对银行的未来能够形成挑战的,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变革。”马蔚华日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很坦率地表示。

  在长达1个半小时的采访过程中,马蔚华数次提到这种挑战对银行形成的威胁所在。在他看来,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是银行应该做到的事情,如何在信息化时代与各种新的商业模式竞争或融合,才是棋局中真正值得思虑的胜负手。

  当然,对于当下银行需要直面的种种问题——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利率市场化推进可能带来的影响等,马蔚华亦一一述及。记者将其逐一记录,以飨读者。

  利率市场化:

  银行需要管理转型

  证券时报记者:从目前已披露的中报来看,虽然银行面临经济下滑、利率市场化推进等内外部的不利条件,但整体营收仍然是可观的。您认为这是外部因素的影响尚未集中体现,还是银行的应对措施抵消了部分影响?

  马蔚华:每家银行的实际情况都不同,有的以前存在溢价,有的则不存在。利率市场化到来后,一些银行受到的冲击大,一些银行受到的冲击则相对较小。所以从目前这个时点看,一些银行的增长势头还会维持。

  另外要看到的是,利率市场化会是一个长期趋势,其带来的影响不可能短期内完全释放出来。从上半年数据来看,银行的净利润增速虽然较以往几年有所降低,但在各个行业中的情况仍是不错的。

  为何市场仍对银行的前景存在担忧呢?这是未来预期的问题。这与我们以前做汽车贷款的情形类似,当初没有人愿意做,因为汽车这类抵押品从长远来看价格是下降的。市场对于银行的看法与这个例子类似,是由以往的溢价状态向正常水平回归的过程。目前市场对于银行的预期,仍然有早几年高速增长的预期惯性在里面,当发现情况变化后,心理落差也会很大。

  证券时报记者:这是市场环境变化所导致的结果,而银行为应对这些状况在管理上还有多大潜力可挖?

  马蔚华:在管理上,我认为内地银行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就拿我们经常打交道的同行,比如台湾、香港的银行来说,台湾的银行在利差只有1.2%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生存和发展。假如内地的存贷利差变成1.2%,银行会是什么状态?目前来看恐怕不会很理想。但这恰恰也说明,在管理上内地银行还有非常大的文章可做。

  管理有哪些内容?管理包括流程的改造、资源的整合、员工效率的提升、科学考核体制的确定等。这些问题,我们目前非常关注,而且也有非常大的动作要做。举个简单例子来说,我们的成本收入比虽然比西方的同行要低,但在国外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中,工资收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实际上,招商银行在转型过程中也遇到这个问题。我们第一次转型是商业模式的转型,也就是由批发业务转向零售业务;第二次转型则主要是管理的转型,重点就是管理能力的提升。比如以往中国的商业银行不用考虑资本约束,很长时间内都没有资本管理的概念。近两年以来我们有了资本管理的概念,未来就要学会如何科学地将资本投入到各个产品和各个行业中去。资本管理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非常细化的过程,其本质实际上是要对银行整个运营过程进行精细化的管理。

  证券时报记者:具体到组织架构上,中国的银行未来将有哪些变化以应对挑战?

  马蔚华:中国的银行在管理的组织架构上与西方是不同的。中国银行传统的管理是“宝塔形”结构,包括总行、分行、二级分行、支行、二级支行、分理处等,一层管一层,每层都是核算单位。西方银行则采用事业部制,条线管理。

  为什么西方会形成事业部制结构?因为西方的市场结构是扁平的,所有核算权限都在总行,分行层面主要是协调配合。但在中国的情况却不同,各级政府都有比较多的资源和权限,比如一些项目机会,因此对应到银行的管理上,就必须有一个比较强的分行。因此,分行作为利润中心的地位应该保留,而且还要鼓励不同分行之间相互竞争。

  不过,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西方银行在条线划分、专业化等方面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在产品开发和管理上。因此,招行在现有分行的基础上,今年成立了零售银行总部和批发银行总部。目前的结构是,分行是利润的核算单位,两个总部则实行利润的虚拟核算,是全行业务专业化的指导单位。

  以零售银行总部为例。成立零售银行总部的目的是从上至下由总行主导设计,而不能按传统的以分行为中心来推动;并从下至上由分行主导信息收集研究市场的规律和变化,以此加快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在对专业队伍的管理上,比如私人银行,就适合放在总行层面,这样会比分散到分行的视野更宽。

  总体而言,我们将这种模式定义为矩阵式的管理方式——既强调分行之间的横向动力,也强调总分行之间的垂直动力。批发业务现在也是这样,我们正在将大中型企业陆续收到总行和分行层面进行管理,支行将来就会变成末梢,以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为主。

  房地产市场:调控是有必要的

  证券时报记者:您怎样看待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变化?

  马蔚华:房地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但似乎每一次经济调控,都是从房地产市场调控开始的。吉米·戴蒙(Jamie Dimon,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曾经跟我说,全球的金融危机好像都是从房地产市场开始的。这说明这个行业是重要的,但也是各方都很敏感的。

  由美国次贷危机,我们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看出这个市场的规律。当初格林斯潘为了刺激经济,连续11次降息,基准利率几乎降至零。从那个时候开始,美国很多老百姓,包括一些没有还款能力的,也开始跃跃欲试贷款买房子。越来越多人需要房子,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开始启动,带动了房价的上涨,市场利率随之提升。

  利率慢慢提高以后,原来低利率时代买房人的负担开始不断加重,最后导致还不起贷款。后来美国投行们就想办法,把本来已经是不良资产的贷款打包变成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简称CDO),或者是当成CDO的“平方”卖掉了。最终,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导致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

  能说刺激房地产市场有错吗?在经济低迷时期,刺激房地产市场对于拉动经济是很有用的,关键的问题是过热之后没有很好地进行调控。中国的规律也是一样的,特别是在国内投资品种还很少的情况下,房地产是最受关注也是最敏感的投资产品。因此,在房价已经过高的情况下,调控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调控并不等于以后不要房地产市场。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只有51%,而美国则在70%以上,所以未来20年里城市化进程还是会伴随大量的房地产投资活动。而从居住情况来看,目前中国的人均居住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怎样让更多的人买到房子,这也需要调节。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房地产调控是为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信息技术变革:要把银行当IT企业经营

  证券时报记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银行对新技术的拥有与否,可以决定其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市场竞争力,招行在一卡通方面的尝试就是例子。面对互联网和移动支付带来的种种挑战,商业银行未来的竞争力将如何体现?

  马蔚华:信息技术对银行未来的影响将是翻天覆地的。招行在推一卡通的时候,比尔·盖茨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他说,如果传统的商业银行不变革的话,就会成为21世纪里灭亡的恐龙。他讲的是有道理的,因为银行本身是资金中介行业,通讯技术的每一次变革对银行的影响都是极大的,因此银行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IT)属性。

  互联网的出现,对银行传统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营销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我对比尔·盖茨的话印象非常深刻,也一直把银行当成IT企业来看待。为什么招行现在电子银行对传统渠道的替代率能够达到90%以上,就是因为那个时候受到的刺激。

  当下的信息技术中对我刺激最大的是什么呢?首先是脸谱(Facebook),也就是网络社区的影响。它带给我的刺激,与当初比尔·盖茨给我的刺激是一样的。目前所谓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的分类,或许很快就会被互联网的金融模式所取代。什么是银行?银行无非是一只手吸收存款,另一只手发放贷款,是中介的属性。既然这样,凭借庞大的数据处理系统、完善的征信系统以及便捷的移动支付终端,传统的银行业务完全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不仅间接融资可以解决,股票交易等直接融资也可以在互联网上解决,扎克伯格在他的Facebook主页上有8.4亿实名制的关注客户,他可以尝试自己发股票、发信用卡。如果允许这样做,那对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会形成极大的冲击。

  首先,我们的“i理财”就是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它的本质是给银行客户提供一个互动社区,在这个社区里客户可以自由地选购、评价各种理财产品,银行可以在其中进行空中客户服务,与客户进行信息交流。这种模式,就是为了适应未来的网络金融发展而打造的。

  其次,就是移动支付。去年全球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是2400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均增长要超过40%。到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的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用户5亿人。这其中,中国将是最大的一个市场,去年中国移动(微博)支付交易规模是4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0%,用户规模将近2亿人。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到2015年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将迎来爆炸性的增长。

  这对银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目前来看,对银行未来影响最大的,应该是80后、90后这些年轻人,不管是产品市场还是服务市场,将年轻人的需求把握住才有未来。目前国内网民中,24岁~34岁这个年龄段的用户占到78%,而在其中有将近一半习惯用网上支付。这不正是移动支付的巨大市场吗?

  此外,在中国有4000万户以上的小微企业。按照目前需求,移动支付是对这些客户最好的服务方式,既能解决融资的速度问题,也可以通过累积信用记录解决评估和成本问题。我们为此进行过充分的论证,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为这种商业模式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这种商业模式很难形成独占性的优势,一旦形成,带来的回报也将是巨大的,要远远大过以往一卡通为招行带来的领先优势。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日本已下令拦截中国两岸三地保钓船队
  • 体育刘翔抵沪副市长迎接 曝可赶上全运会
  • 娱乐《英雄无悔》主演李婷去世 终年43岁(图)
  • 财经发改委酝酿电煤价格并轨:转向长协定价
  • 科技京东大家电三年零毛利挑战苏宁国美
  • 博客青海孤儿院实拍(图) 哪版周芷若最美(图)
  • 读书毛泽东如何评价斯大林对自己人残暴屠杀
  • 教育私塾的逆袭:没有文凭的教育行得通吗?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车内毒气真相揭秘 识别一次性用品优劣
  • 女性时尚杂志抢电商饭碗 汤唯长裙扮女神
  • 尚品七夕浪漫餐厅推荐 鹊桥夜选酒攻略
  • 星座周运12星座本周忠告 梦境测致命伤
  • 收藏艺术家一天结婚7次 中药材收藏价值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