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后危机时期中美经济发展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5日 11:43  《当代金融家》微博

  文/史润青 史丽慧

  编者提示:2008年的金融危机几乎对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直到今天,经济环境依旧没有完全重新恢复。金融危机对中美两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文将根据宏观经济理论对中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真实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从而探究其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美国需要一个长期有效的经济策略

  2011年第三季度由于美国的个人储蓄下降了1%,从而引起消费者支出增加了2.4个百分点,GDP年率增长2.5%。其中投资从10.3%增加到16.3%,消费增加了17.4%,政府支出为2%,净出口相应的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虽然整个经济看起来比较乐观,但是,由于美债危机和高失业率的存在,一些企业、公司会削减他们的库存来降低风险。无论如何,美国依旧处在困境之中,人们依旧担心未来的经济发展。

  降低利率可以帮助美国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的科技泡沫破裂和“9·11”恐怖袭击中恢复过来。利率的降低会使得人们会用更多的钱来进行投资。而投资的增加会提供更多的岗位从而降低失业,增加产出。

  政府想要采取增加支出和从其他国家借钱的办法来供给国内消费者的消费。长期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即增加政府支出会增加货币供给。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建设会激励人们,让他们看到一个更美好的明天。或许在短期或者中期,使得产出增加,失业率降低,整个经济会有所改善。虽然在金融危机后美国采取了定向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在长期中,因为货币中性,产量会跌回到自然水平。而这一政策的实施,在长期中仅仅只是提高了物价。

  降低税收,增加支出和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需要一个长期有效的经济策略。在降低税收以刺激内需这一财政政策之后,总有一天会不得不用增加税收的方式去减少财政赤字。这就使得消费者的预期降低,在现今低税收的政策下他们并不会去购买房子,车子或者一些大件物品,同样的,各企业公司也不会增加他们对雇员的需求。

  由于宽松的财政政策和定向量化的货币政策具有不可持续性和局限性,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在这一过程中,就业在美国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增加使得收入增加减慢。美国经济也由于现在的消极经济状态而丧失信心,投资者也没那么有信心去投资。

  但是足够的资本积累让美国可以在这样的情境中坚持并再一次恢复过来。工业和银行系统的情况将会有所改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联储也许会采取一些措施,继续去出台下一个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用财政政策促进发展

  在中国,通货膨胀和失业是最严重的问题。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危机。比如房价泡沫,越来越高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以及被放大的贫富差距。

  城镇失业率从2006年到2010年不断增长。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另一方面也说明经济增长导致的劳动力需求赶不上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劳动力增加。因为中国对于失业人口统计的制度不完善,其真实的失业人口远大于那些注册失业的人口。

  因为大多数中国人倾向于存钱,即使消费者可使用的收入增加,用于消费的收入也只会增加一小部分。高消费会带来更多的GDP增长,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需求。由于供给产出总是会随着需求而变动。所以高需求使得国内产出增加,有利于失业率的降低。所以刺激内需可以有助于GDP的增长,并且有效解决失业问题。

  随着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的恶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据此中国政府调整了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由稳定的宏观政策到宽松的宏观政策。根据中国财政部的文件(《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 稳定快速的发展经济和社会》),主要有以下五点:增加投资,改善投资结构。减少税收。扩大福利规模,尤其是农民和低收入群体。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发展社会事业来维护人们的生活。科技创新,保护能源和减少排放,改善经济结构。

  2009年,为了应付金融危机和刺激内需,财政部和商务部就家电下乡达成共识。这项政策不仅仅对农民是有好处的,而且也减小了电器行业在金融危机中的打击。农村消费直线上升,农民的MPC有大幅度的提高。政府购买增加,增加了货币供给量。这将引起一系列的乘数效应,利率降低,投资增加,产量增加,GDP增长。这些都可以很清晰地从货品市场上IS曲线的移动体现出来。

  随着“十二五”的开始,政府更进一步的完善教育系统,增加教育支出。经济和教育其实是紧密相关的,有一个好的教育体制将会提高人口素质,将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变成庞大的人力资源。劳动力将更加多产,这将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将国债利率从2007年的5.74%下调到2009年的2.06%,下调了2.68个百分点。到现在为止,国债利率维持在3%左右。因为国债利率的降低,增加了市面上流通的货币M2的量,并且利率降低,从2008年7.20%到2010年的5.56%。货币供给的增加将货币市场上的LM曲线向下移动。这将在市场中注入更多的投资,进而推动产出的增加减小就业压力。这将会解决08金融危机带来的国际贸易冲击。

  从2010年10月20日到2011年7月7日,利率增加了1%。这可能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使得经济过热引起的。通货膨胀抬高了物价,由于物价的上涨人们要求更多的工资。人们获得越多的工资,价格将继续上涨,经济会越来越热。同时也伴随着更高的通货膨胀。所以利率上涨,投资减少。央行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冷却经济。

  在未来,中国要想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革命创新。GDP是一个简单的手段去衡量经济增长。而改善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科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产品的发明。科技技术的发展会向上移动生产函数,增加生产率。

  同时科技会创造更多的工作,可以解决部分就业问题。科技改革创新和劳动生产力改善确实会导致更激烈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减少劳动力需求。同时科技会创造更多的事业和行产业来推动整个劳动力市场发展。经济在发展科技之前,政府首先要增加教育支出,提高整个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的素质和技术。这将使整个经济更加繁荣,增加劳动力生产率会获得更多的收入。

  过快的GDP增长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投资的快速增长,资源供给的缺乏,部分行业过热。经济将继续寻找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通货膨胀和GDP之间的平衡。即使金融危机渐渐远去,宏观经济的调控依旧很难,相当复杂且难以控制。在未来一段时间,过热的经济发展将会趋于平缓。

  结论

  中国和美国,不论经济体制有何不同,在创造GDP和促进GDP的快速增长方面,科技和教育都是很重要的手段。政府的政策是有局限性的,并且政府很难说自己做出的哪个政策是正确的或者错误的。在一些复杂的情形中,财政政策不总是有效的。在中国,由于中国并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机制和部分计划经济体制,所以一些西方经济理论并不总是适用。即使在美国现实和理论也并不总是相符的。这都因为消费者行为难以猜测,而经济理论的进行都是源于消费者行为的猜测,将消费者假设为一个理性的人,但消费者并不总是能像一个理性的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所以应用理论于现实,除了经济因素外,我们还要考虑其他方面如:政治、文化、历史等。

  (史润青为中国人民银行阳泉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纪检书记,史丽慧单位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