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巧红
录音整理/编辑:虢晓明 方巧君 马良
编者按:从2000年起,各银行开始网点转型到今天,经历了网点“硬转”和“软转”两个时期,通常网点“硬转”在短短1-2年的时间即可大功告成,但是,在网点软转(主要指人的转型)上,许多网点至今仍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转型目标。
网点软转,知易行难!如何让总行网点软转的“红头文件”落地执行?且持续固化?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又如何进行标杆样板网点的大范围复制?
本篇将通过分析探讨近几年各家银行在网点软转的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分享成功的经验,以帮助仍在继续推进网点转型的业者提供方向、方法上的参考与指引。
本文根据领航财富管理顾问咨询公司教育总监/总顾问林巧红女士之演讲课题:“网点软转,如何落地执行?”录音整理之摘要内容。
网点转型,由交易操作向服务销售的转型
从2000年起,各银行开始在渠道网点上发展个人业务,进行网点转型。
一般来说,银行网点转型包括“硬转”和“软转”两个方面:
所谓“硬转”是在对网点功能进行合理定位的基础上,按照实现网点“以交易核算型为主转向以营销服务型为主转变”的发展要求, 强化网点内部的功能分区,合理配置服务设施与电子机具,统一网点形象标识,为客户创造温馨舒适的服务环境。
所谓“软转”则是指营业网点要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变观念,改进方法,优化服务销售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营销文化,强化网点服务营销的精细化管理,创造一流的人性化服务环境,有效满足客户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以增强银行营业网点的核心竞争力与服务营销能力。
回顾零售银行业界网点转型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2002年到2005年。这个时期为个金业务与财富管理业务的萌芽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国有银行基本上都陆续完成了硬体建设部分(即网点的“硬转”部分) 。一夜之间,整个网点物理环境焕然一新,从客户感受体验来讲,银行变样了,也方便很多了。此后,陆续进入网点软转的阶段。
第二时期在2005年-2011年。这个时期为国内的银行零售业务跳跃式发展时期,特别是2007年的一次市场行情后使得各家银行开始重视渠道网点建设,逐步重视软体建设,在这个时期阶段内,更多的银行把更多的资源投入进来,采用各种策略手段推进渠道网点建设,有的摸石头过河,有的经验效仿,有的经验照搬,不一而足,其目的都是为了打造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建立系统、制度和人才)。
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例,分别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执行并逐步提升网点转型的内涵,如图所示:
四大国有银行中,工行以核心竞争力项目及其配套执行手册作为其网点转型的主轴,建行则以一代转型、二代转型及其配套执行办法作为主轴,中国银行目前推进服务销售流程导入1.0项目,农行在2009年-2010年起开始网点转型,硬转完成之后开始进入到服务销售流程导入的阶段。
知易行难,转型带来的各种问题
各家银行在网点转型的初期,无不高度重视,宣导上全行总动员,很快全行都知道未来银行的战略发展方向与行动计划。然而,在推进网点转型期间,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转型工作变得复杂,难以持续推进。各银行渠道建设团队在多年的渠道转型推进中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比如人的问题、产品的问题、客户的问题、系统的问题、流程的问题以及制度的问题,如下图所示:
这些问题在各家银行的渠道转型中不断地被处理和解决,然而,在基层网点端,最终的问题被归结为以下几个,成为目前各银行在渠道转型上关注的要点:
目前,在各大银行网点软转中关注的有以下几大问题:
1、领导重视问题:网点转型的效果好与否,其直接决定因素就在于上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包括总行、分行以及推进网点建设的个金部门。一些银行把转型看成是一把手工程。一般来说,转型如果获得上级领导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将使网点转型获得更多的政策、人力、财力、制度上的全面支持。领导的持续重视是网点转型项目执行力很重要的关键因素之一,实践证明,那些一把手重视的网点转型,所取得的执行效果会好很多。
2、分行或个金部门推动力度,以及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力度:网点转型不仅仅是渠道部门的事,也需要获得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例如人力资源部门、产品开发部门、客户服务部门、科技部门或市场营销部门等,以及各个部门的联动,缺乏各部门配合与联动的转型,在推进过程中就会出现如上所述的人、产品、客户、系统、流程、制度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由此可见,网点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非单单“网点的事情”。另一方面,网点在逐步转型的过程中,营销理念意识有了,但是在分行的管理部门如果仍是行政管理职能,而没有同步进行转型,最终也将制约网点转型与效能的进一步提升。
3、执行力、持续固化和可复制性的问题:越来越多的银行发现,在执行网点转型战略中,网点执行层面突出问题表现在执行力不强、执行后容易“回潮”(固化性差)和样板网点难以复制上,分析各种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A、执行力的问题及原因:
问题:网点转型的一系列操作方案、或服务销售流程执行手册内容得不到真正、切实有效地落实,大部分网点转型仅停留在表面的 “形象工程”,一些网点执行的原因只是为了配合总行的网点转型任务或应付检查。
另一方面,尽管各家银行从总行层面都有一套完整的网点转型执行手册,但普遍基层的反馈是,执行手册的理念很好,框架很好,有的的确还细致到操作细节,但就没法“落地”执行。因为执行到网点基层人员,就有很多复杂的状况是流程规范要求难以操作执行的,当网点遇到这样情况怎么办?没有答案!只能回复到原来的经营模式。最后厚厚一本的执行手册成了一本摆在桌面的闲置物。
执行力不强的原因:
(1)银行的企业文化没有形成凝聚力,或银行转型销售文化没能有效的取得大家的认可,对转型的理解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非自发主动地执行,只是当做政治任务、形象工程 。
(2)缺少好的执行方法、正确的策略 。
(3)缺乏科学的、制度化的持续监督机制。
(4)缺乏绩效管理制度的配合。
B、持续固化的问题及原因:
问题:在网点转型案例中,常常会发现,刚开始实行的转型效果比较好,可是好景仅能维持1-3个月,3个月之后开始“回潮”——一切又恢复到以前的模式了,特别是一系列新的服务销售流程,一旦督导人员或管理者离开后,流程难以持续固化。
原因:
(1)缺乏绩效管理的持续监督。在网点转型项目导入的内容中,过多地关注一线行员的行为执行上,而忽略了在未来行员行为持续固化的关键管理者——网点负责人的管理手段的辅导,使得行员执行的一整套动作缺乏持续监督和绩效管理,因为没有持续的绩效管理,就使得每次的转型导入变成一场“运动”,行员将其视为走过场的政治任务,尽管这场运动使得行员的观念和行为有些转变,但是当运动潮过后,行为的转变很慢,其导致的结果是转型对网点的绩效贡献并无太大的改变,网点及其行员感受不到这样的转变能够带来的好处,也就不积极作为,这样的转型步伐缓慢。
(2)缺乏持续固化的方法。在各家银行渠道网点转型项目执行中发现,早期在服务导入的时候,经过服务观念和服务标准化行为动作的训练,行员的行为转变不难。因为相比较销售而言,服务动作执行要简单很多。但是,在销售行为的转变上,所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很多,因为客户、产品的复杂性,导致在销售观念和行为的改变上,并不是那么容易,甚至是如何评价一家网点服务销售流程是否执行到位,也不能光靠简单的动作打分来进行评估。过去到网点验收很简单,欢迎客户的时候手有没有举起来,有没有微笑、是不是露出八颗牙齿,有没有鞠躬,有没有致欢迎辞,检查的做到这些动作并不难。在服务流程导入时期,检验行员的标准化主要还是聚焦在“做”与“没做”上。可是,销售流程的导入就要复杂很多,销售技能对人的综合能力的考验更强,当营销客户的时候,你能对不同的客户传递出有针对性的专业的信息吗?能否针对不同的客户有针对性地销售适合的产品,对这样的行为怎么去评价,要怎么去评估效果,不是一个简单的“评估打分”就可以评量出行员是否有销售能力或是否高标准执行了销售动作。在销售流程导入的部分,检验行员的能力更多是在技能水平上,也就是“做到什么程度”,这与行员在专业知识、营销技能高低有关。
因此,销售转型的导入必须结合到员工的销售技能的提升,其评判的结果需与绩效作为衡量的标准,在持续固化上应发展一套科学的方法,而不是仅仅做一个样子和一些动作而已。
C、可复制性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大部分银行实行的网点转型都是通过试点网点打造样板网点或标杆网点,以此作为标杆带动其他网点进行复制,选择试点网点先行执行,是基于资源有限,节约成本的考虑,银行很难将所有的资源投入到每一家网点,因此才会有样板网点。但是,不少银行反映,在实际的执行复制过程中,却发现有的标杆网点或样板网点的模式和经验,很难在其他银行网点进行复制执行,无法形成网点转型的规模效应,也因此有的网点说,网点转型是雷声大雨点小,根本没办法复制。也正是样板网点与复制网点所配资源的不对等性,使得银行在复制服务营销模式的时候要去思考发展一套科学的可复制方法。
根据上述问题分析,越来越多的银行在网点转型导入需同时兼顾执行力、持续固化、可复制三大关键要素上,达成共识,且最早做网点转型的银行在经验总结中发现,绩效管理是推动网点转型三大关键要素的重要推手,是新时期网点转型导入的核心。(参考下图)
那么,如何推动网点转型的执行力、持续固化的?
如何在新的落地执行中,以绩效管理为核心,推动网点转型的执行力、持续固化和可复制性?
解决方案1:启动网点转型行员的“原驱动力”
网点转型对各家银行的行员而言,是一场变革,变革的实施很困难,美国管理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三的变革最后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更令人震惊的是,31%的变革在付诸行动之前就已经被取消了。网点转型是让行员要从过去简单的作业交易工作,转换角色,开始要做服务销售了。这也就意味着,过去的工作尽管繁琐,但简单,易操作,不用与人打交道,做好事情就可以了,行员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模式;而今天,这样的习惯将要被打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没有人反对改变,但也没有人愿意被改变。许多员工开始的时候并不愿意接受新的观点,或对改变现状的行动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这一点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些变革和行动不仅意味着需要改变所有员工已经习惯了的现状,或者他们自身的习惯,而且变革使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更有可能会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使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受到直接威胁或损害。他们甚至害怕变革,在尝试进行变革时,总会有人说:“这种做法我们以前也曾经尝试过”、“这种方案根本行不通”、“搞得不好会越改越差”等等。因此,变革总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由此而招致变革失败或者陷入僵局的例子比比皆是。
因此,行员的心态面转变对任何一个网点转型而言是最大的挑战。
从各家银行前期在推进网点转型这样的变革项目来看,缺乏变革的技巧、沟通存在问题和员工在变革中处在被动执行的位置,是转型受到阻碍的关键因素。
举一个例子,在告诉员工“为什么要转型?”、给员工未来的愿景上,理念宣导更侧重在这是为了达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一个全行重视的任务,笔者曾经经历过有的分行在推进的时候把它当成一个政治任务,宣导上缺乏双向沟通,直接下任务,员工只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被动的参与者,至于对自己有何好处,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已经被淡化。而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上边也没有提供持续的沟通、支持和帮助。因此,当具体到执行细节的时候,员工的心态总是“这是你要求我做的,不是我自己愿意或者想做的,没办法,我是被迫的。”这样的心态在网点层面并不少见。
因此,变革技巧是网点转型管理者需要掌握的管理技能。如何宣导“为什么要转型?”,从一开始能触动员工,启动员工主动参与的“原驱动力”?
这样例子的解决方案是,换一个角度思考,在宣导“为什么要转型”这个理念的时候,除了给银行带来好处外,可以为执行层面的分支行网点带来哪些好处?最终可以给具体的执行着——每一位行员带来什么好处?如果能从个人价值、职业的竞争力提升这个角度去进行宣导、引导、沟通,行员更能切身体会转型的好处。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这样的宣导就不再是一个政治任务,而是个人未来职业竞争力提升。以这样的姿态来平等对待员工,提高员工的自我参与度,进行双向沟通,关注在文化与员工技能的转变,让每一个参与执行的人在转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并有所获益。
小结:网点转型直接关系到行员的习惯、行为方式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利益,因此在实施转型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转型主体——人的真实感受,必须制定系统的转型变革实施方案。
网点转型应当是体制塑造和人的塑造相结合。通过转型除了建立相应的体制,还要重视人的因素。只有体制再塑而没有人塑造,使网点转型失去了人的支持,不可能成功;而只有人的塑造,缺乏体制塑造,网点转型也不可能成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果。
解决方案2:发展执行细节强化执行力
网点转型需要推动行员通过执行一系列的动作来达到目标,执行是促成银行网点转型战略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行员而言,完成任务、正确的完成任务,以及比他人更好的完成任务是转型中推动执行力需要做发展的重要部分。
行员之所以不能完成任务,是因为他们虽然知道要做什么事,但不知道怎么做。从各家行的网点转型执行文件来看,岗位职责很明确,流程写得很清晰,考核理念也很清楚,可是为什么到了网点行员普遍的反馈仍然不会做。调研的结果发现,问题通常出现在:缺乏具体的、明确的执行细节,导致行员对要求的内容各有理解,模糊不清晰,执行出来的结果与要求期望不符。
举一个例子,对于理财经理的工作岗位职责内容的定义其中之一为:
n 负责中高端客户关系维护与管理
ü 负责维护和保持与中高端客户的长期关系,定期联系拜访客户;
ü 主动发现和挖掘客户需求,并推介适合的产品;
ü 管理客户升、降级;
ü 进行客户向上、向下推荐;
ü 接受贵宾客户预约服务,为贵宾客户提供必要的交易协助。
基于这个职责定义,设计一个相应的执行流程,例如:
行员在看到岗位职责工作内容的定义和这个流程后,接下来执行的结果即出现各种五花八门的状况。对每一环节每一部分内容的理解不一样,执行出来的行为结果也就不一样。例如,“定期拜访客户”是理财经理的工作内容之一,那么对于“定期”的理解就不同了,有的人理解为每两天一次,有的理解为每周一次,有的理解为每半个月一次,……不尽相同,因为缺乏一个清晰的标准,这样执行出来的各自结果就有绩效好坏之分。
进一步细化执行内容的解决办法,例如下图“理财经理的一天”:
将维护客户关系具象化到每天的工作具体内容,并且做好时间管理的安排。看到这样的图表,执行的行员更进一步理解,客户关系维护的具体内容和执行的步骤。
再比如,流程中规定了理财经理“按照名单进行电话预约并记录访问内容”,对这个要求同样都去执行可能会出现的行为结果:做了,但是效果不佳;另一种是做了,执行成效高。同样也是因为缺乏进一步下达执行细节的内容,例如,应优先预约哪些类型的客户,预约电话的流程与话术,记录下电话访谈的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内容等等,于是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执行结果。
在这里,进一步细化执行内容的解决办法,“如何进行陌生电话预约”是执行这个流程步骤的关键细节,因此,发展陌生电话预约的技能执行细节如下图表:
从上边的两个例子看出,很多时候转型文件提供的是一套方法论的体系,在执行中如果不去发展执行细节的部分,很多科学的方法无法落地执行,也就成了一个空架子,缺少“血肉”丰富的执行细节使之可操作、运转起来。
当然,也有的银行提供行员具体的执行细节了(包括具体的话术、标准动作、工具等),但是仍发现执行不下去,原因要么是执行细节太复杂,不易操作;或者执行细节太过简单仅仅涵盖了个别状况,而在客户服务、产品营销所面对的情况又十分复杂,一套执行动作不能涵盖所有可能性。
如何去平衡操作简易性与复杂情况二者的要求?原则上,初期执行细节的信息下达要简易、明了、准确,在后期执行中结合各银行网点情况不断去完善、丰富执行细节,形成可以学习复制的执行文件。
小结:网点转型的方法论、流程,在落地执行中建议进行执行细节的进一步分解,分解到行员每月、每周甚至每日的执行动作,并持续去发展能够提升员工能力的执行细节部分,使之简易、明了、更准确,行员在这个发展细节的参与执行过程中能力获得提升,才有可能持续执行下去。
解决方案3:发展绩效管理推进转型执行力与持续固化
无论是前台服务销售流程的导入,还是后台流程导入,都需要一些手段来推进持续执行。各家银行早期执行的网点转型,特别强调行员执行的行为动作标准化,持续固化手段上大多通过偶尔或定期评估检查来进行。执行机构有的在分支行渠道端,有的则放在工会部门来执行。渐渐地发现,检查评估不起作用了,网点人员执行起来很形式化。
分析的结果发现,前期的转型导入,缺乏科学的绩效持续监督管理,缺乏直接管理者的管理,使得转型内容难以持续固化。而在销售转型当中,如果将销售行为也像服务行为一样,以是否有执行动作,或动作执行是否标准来进行单一的评估结果,难以信服于人。毕竟,销售行为的最直接结果就是绩效的产生。如果服务销售流程的导入执行不与行员的日常绩效管理结合起来,服务销售流程就像一个体外循环体系,难以在体制内发生根深蒂固的质的转变与固化。
因此,新时期的网点转型更需要重视绩效管理对流程执行与持续固化的关键作用,在网点通过发展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推进转型持续进行。
一、什么是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指对相应职位员工的工作职责所达到的阶段性结果及其过程中可评价的行为表现实施有效管理,从而达成企业既定目标及提升企业和员工的竞争力。
绩效管理的要点:
• 就目标及如何达到目标需要达成共识。
绩效管理并非等到行员做不好后,才来告诉他你做的不好。而是事先跟他在达成怎样的目标?达到怎样的程度才叫做好?以及如何去达到目标?通过沟通达成共识。也就是一起制定达成共识的未来执行的“游戏规则”。
• 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它特别强调沟通、辅导和员工能力的提高。
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绩效管理不只是管理员工做与没做,更重要的是管理它的效果、结果:做的怎么样,做到什么样的深度,有没有做到期望的目标。行员可能已经有营销意识了,也努力去做了,但是绩效不佳,说明即使做了,他做的比较浅层次,这时候就要跟他去沟通检讨哪里出了问题,是不是因为缺乏方法、能力不足的,这个时候给他辅导并提出绩效改善的建议和新的行动计划。
• 绩效管理不仅强调结果导向,而且重视达成目标的过程。
从绩效管理流程图我们看到,大闭环的绩效管理分为半年一年的目标设定、评估及批准、年中绩效评估和年底绩效评估,来管理一年的绩效。但是,到了网点的绩效管理,也就是在小闭环里面,通过持续递进地解决更具体的问题的过程控制,来达到每个阶段的目标。
绩效管理体系为不断循环改进的闭环,它不仅强调达成绩效(例如财务上业绩的提升,服务上品质的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等)结果,更重视通过设置目标、绩效辅导、反馈与评价,推动结果实现的过程。
绩效管理涵盖的内容很多,它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
• 如何确定有效的目标?
• 如何使目标在主管与员工之间达成共识?
• 如何引导员工朝着正确的目标发展?
• 如何对实现目标的过程进行监控?
• 如何对实现的业绩进行评价和对目标进行业绩进行改进?
• 如何制定合理有效且适当的激励机制?
回到网点转型须执行的内容议题,在网点,对服务销售流程及其结果的控制是绩效管理的内容。绩效管理是通过主管与员工之间持续不断地进行业务管理循环过程,实现销售业绩或服务绩效的改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网点负责人才是真正的绩效负责人,是绩效管理者。
网点转型内容最终落地执行,按照以下的转化和分解流程:
首先,清楚网点转型的网点定位、不同网点的岗位设置、组织结构和工作职责后,将这些内容变成各岗位的服务销售标准化流程,或岗位联动的服务销售标准化流程,在流程的大框架下制定简易、明了、准确的执行细节,例如每个岗位每天应该做哪几件事、每周做哪几件事、每月做那几件事,以及做这些事情需要具备的技能和工具,事实上,这些细节的罗列最终提炼出来就是新的流程、模式的成型与固话。
从流程图可以看出,对于网点转型要执行的内容,不是简单地做一个结果评估,不是说这一次的评估结果这个网点通过了,就叫做流程导入了,转型成功了。它不是结果管理,而是一个过程管理,通过持续的过程管理,来使得行为模式得以固化并实际产生绩效。
零售银行绩效管理的核心,是销售管理、服务管理和人及团队的管理,将这几个核心要素进行落地执行细节的转化,运用PDCA模式来确保执行持续固化。
所谓的PDCA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新的行动Action
绩效管理是通过主管与员工之间持续不断地进行的业务管理循环过程,实现绩效的改进。
举例说明:以某网点为例
目标设定:网点负责人章行长根据分行提出的转型要求:理财经理维护20万资产以上的中高端客户,提高中高端客户的贡献度,开始安排网点内理财经理的执行工作。由于“客户关系维护与管理”流程执行的绩效结果好与坏,与理财经理和客户之间关系熟识度有关,也与客户的贡献度(业绩产出)有关。章行长分析出,目前的理财经理由于疏于与客户保持联系,导致理财经理与其管户内的客户关系并不理想,据此,章行长将这个流程执行的目标确定为:在理财经理管户的300个贵宾客户中,要用8周的时间将原本只有30个熟悉的客户,提升多出50个熟悉的客户目标,所谓熟悉的客户定义为:至少与我行发生一只以上投资类产品(例如基金、定投、保险),才能叫熟客。这个目标的设定同时满足了流程执行、客户梳理、开发不熟客和达成业绩任务的几个条件,将流程执行与绩效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
制定计划(P):根据这个目标,理财经理要去制定8周不熟客的开发执行计划,如下表所示:
执行(D):每日这个计划的客户关系维护的流程如图5所示。
检查(C):网点负责人章行长每日、每周通过检查理财经理的客户联系记录、客户资料信息、每日销售活动KPI报表来了解到这个不熟客开发的业务进度,与理财经理分析一天下来在这个流程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具体的问题,例如,活动量不足?为什么邀约不到客户来行?客户拒绝情况是怎样的?是在资料收集上出了问题,还是在电话给客户的时候方法不当导致的?等等。再分析了解弱项后,将分析转化为具体可行的理财经理改善计划——
新的行动(A):
这样一个PDCA的流程在每日或每周重复执行。每次都去解决新产生的问题,使得理财经理在客户关系维护与管理上持续执行下去,并以每日、每周绩效(熟客新增数、销售量)作为绩效结果检视、评估。如此,网点转型中理财经理的服务销售流程才能真正地被执行出来。
以上仅仅是理财经理这个岗位的服务销售流程导入的案例列举,相对于其他各种岗位,例如大堂经理的识别分流引导服务销售流程、柜员的服务销售流程、网点负责人的绩效管理流程,都可以根据流程内容做如上例所述的分解,结合到网点的绩效产能来执行,才有持续固化的基础。
总结:正如某大型国有银行在转型文件中指出的:网点转型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既是一场理念策略流程的变革,又是一个管理方式分配机制和服务文化的改变,绝不可一蹴而就,而是一项持续优化、不断提升,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那对此大家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是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固化和深化网点转型的工作,否则网点转型只会半途而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未来推进工作的几点建议:
首先,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知道网点转型背后它最后可以实现什么?执行这套流程可以实现什么?只有知其所以然,你才能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所有参与变革的人,并驱动他们的“源动力”,而不是被动地去执行。
第二,在方法以外,要去发展执行细节,刚才我讲了。然后技能提升的内容进行导入,把血肉的部分功夫起来,这个是我们内训师要去做的。
第三,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做,形成简单易操作的执行手册,有策略、有步骤地去推进。
第四,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持续推动固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