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汇丰产品变身夺命金 大户千万本钱5年亏500万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1日 11:18  钱江晚报微博

  洋银行理财产品变身"夺命金"

  杭州大户买汇丰理财产品,千万本金5年亏了500万

  记者调查:投资境外的基金产品八成亏损

  "你所选择的基金是联发金砖四强的单位信托基金,风险级别是四,进取型。我要提醒你,投资产品会涉及风险,而且有机会招致风险。请问你,对这点有没有问题?"结果银行竭力推荐的这只基金最终给客户带来了巨亏。香港影片《夺命金》中的这一幕,同样在杭州的严先生身上发生。

  "2007年汇丰银行刚刚进入杭州,我就是因为相信汇丰的品牌,花1000万元买了他们的境外理财产品。结果却让人吃惊,亏损最严重的时候只剩下300多万元,现在也只剩下500万元左右。"严先生想通过自己的经历提醒其他投资者:不要盲目相信洋品牌,境外投资的风险不可不防。

  买了两只QDII产品

  最惨时跌近七成

  严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是2007年下半年买的汇丰银行的QDII产品。"我自己也是炒股票的,当时A股大盘已涨到5000多点,我也赚了几百万元,觉得风险已经比较大,就从股票账户里取了1000万元买基金。"另外,严先生平时业务繁忙,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搞投资理财。

  之所以买基金产品,是因为严先生觉得基金投资稳健,能更好地规避市场风险。严先生没有选择国内的基金产品,而是选择了汇丰银行的基金产品。那时候,汇丰银行刚刚进驻杭州,他特地赶到庆春路上的广利大厦购买。他觉得,像汇丰银行这样的国际大品牌,在投资理财方面肯定有更专业的团队,也更有经验。

  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汇丰银行的工作人员给他作了介绍,包括公司的各类理财产品,让严先生填写"风险取向问卷"等。最终的结论是:严先生的投资风险取向是平衡型,在风险投资取向中居中,并分析称,这一类型的投资者乐意以一个较高程度的风险去换取中长期(约5年)胜过存款的回报潜力,比"谨慎型"投资者能接受更大的资产市值波幅。"当时我觉得,如果基金亏20%还是能接受的。"严先生说。

  最终,严先生选择购买了汇丰银行的两只QDII产品:汇丰中国股票基金和霸菱香港中国基金,投资比例为3:7。从两只基金产品的宣传资料来看,过往投资收益也比较诱人,其中汇丰中国股票基金前5年累计回报为329.9%,霸菱香港中国基金更是达到414.2%。

  然而,随着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接连爆发,全球股市出现连续暴跌,两只基金的净值连续下跌。"去年最惨的时候,1000万的本金只剩下300多万,到现在也只有500万元左右。"面对净值的不断缩水,严先生也是进退两难。而让严先生想不通的是,管理这两只理财产品的汇丰的专业团队,理财能力还不如业余时间炒股的自己。"我在大盘跌到3000多点时才一点点进去的,平时操作也不多,最多的时候也就亏损20%左右。虽然到现在还在亏损,但亏损并不大。"

  500万元的亏损

  原因是汇率和投资损失

  那么,严先生反映的两只QDII产品,业绩表现真的有这么差吗?

  打开汇丰银行的网站,在投资理财产品表现中,可以看到,最近5年(至今年1月底)汇丰中国股票基金的累积回报(按美元计算)为5.6%,远远跑输同期基金基准36.9%的回报率。其中2008年至2011年每年的回报分别为-53.8%、57.1%、0.9%和-20.4%,今年1月份的投资回报为10.8%。霸菱香港中国基金最近5年(至今年2月底)的累积回报为23.4%,略逊于同期基金基准36.6%的回报率。2008年至2011年每年的回报分别为-54.2%、 64.2%、2.1%和-19.5%,今年头两个月回报率为15.8%。由于严先生是2007年下半年买的基金产品,当时股市正处于历史高位,因此损失也更大。但即使这样,净值被腰斩也令人意外。

  实际上,由于两只基金均按美元计算,因此,购买基金的投资者还要承担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严先生记得,2007年下半年购买基金时,1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中间价在7.6元左右。而目前1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中间价是6.3元左右,至今光是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就将近18%。

  让严先生难以接受的是,无论基金的业绩表现好坏,基金的管理费却旱涝保收。资料显示,汇丰中国股票基金每年的管理费为1.25%,霸菱香港中国基金每年的管理费为1.5%。按严先生的投资比例,第一年缴纳的管理费就达14.25万元。预计5年的管理费在50万元左右。

  以此估算,严先生投资的两只QDII产品,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有一半左右的损失是由汇率变化和基金收取的管理费造成的,另一半才是基金业绩变化带来的投资损失。

  汇丰解释大亏原因:

  投资中资概念股遭受业绩下滑

  最让严先生不解的是,他投资的两只QDII产品,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经过巨额亏损之后,风险等级却越来越高。"当初我买的时候,两只产品风险等级都是3级,为中度风险。但到现在,风险等级却提高到了4级,为中至高风险。"

  对于两只基金的表现,记者采访了汇丰中国企业传讯部相关人士。据该人士解释称,汇丰银行采用的是三年年化标准差衡量海外基金单位净值波动幅度。当基金或同等市场指数的历史波幅发生变动时,他们也会调整风险水平,以更好地反映相关产品的风险特征。并称,基金风险水平的定期调整是符合市场惯例的。

  该人士说,这两只QDII产品主要投资于在香港上市的中资概念股。在2008年的金融海啸、2011年的欧债危机中,所有金融机构和投资产品均受到巨大震动和冲击,两只QDII产品同样不可避免地遭受业绩下滑。不过,对记者提出的汇丰有没有采取一些规避市场风险的做法,该人士没有回答。

  严先生认为,面对市场风险,汇丰的专业理财团队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和措施,根本没有体现出专业的资产管理水平。

  资料显示,汇丰中国股票基金2007年6月底公布的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中国移动(微博)中国人寿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现金比例只有1.9%,接近满仓。今年1月底的资料显示,该基金投资结构没有大的变化,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石化等,现金比例仍只有2.7%。

  霸菱香港中国基金2007年6月底前十大重仓股包括香港交易所、中国交通建设、招商银行(微博)、广州富力地产等,当时的现金比例达到23.2%,明显高于汇丰中国股票基金。今年2月底持股情况略有变化,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中国海洋石油、百度(微博)、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移动、腾讯控股等,现金比例降至只有0.7%。

  客户的钱为何总是成猎物

  如果说国内基金公司的QDII产品因为起步晚、经验不足,发生亏损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在境外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外资银行QDII产品还屡屡巨亏,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要知道,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从2009年开始,道琼斯指数已连续3年上涨,今年累计涨幅又达到6.11%;今年4月初,道琼斯指数最高曾达到13297点,超过了2007年底时的收盘点位。

  入市时间不佳是大部分QDII产品的一大硬伤。作为专业理财团队,众多QDII却是在市场最疯狂的2007年和暴跌开始时的2008年纷纷入市,缺乏清醒的头脑。最迟成立的两只银行QDII产品成立于2010年4月7日,此后的两年中,银行几乎终止了新的QDII理财产品的发行,又错过了抄底的好机会。

  面对系统性风险却缺乏应对措施,则是QDII最被投资者质疑的致命伤。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和持续发酵的欧债危机,QDII们却没有及时止损或大幅降低仓位。

  为了吸引客户,过分强调以往业绩,却"回避"投资风险,则是QDII对客户未能尽责的另一表现。如汇丰银行的两款QDII产品,在2007年的宣传资料中,突出了产品过去几年的辉煌业绩,对风险的提示却有意无意地放在很不显眼的位置。而在网站最新的产品介绍中,则已经把投资风险提醒放在页面上端最醒目的位置。

  因此,对投资者来说,在选择QDII产品时,千万不要被其过去的迷人业绩蒙蔽了双眼,不要盲目迷信洋品牌,而是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对其投资去向或投资主题、风险控制能力(如是否保本、亏损达到一定比例自动清盘)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如果选择的QDII产品只是投资中资股,那还不如直接投资A股或境内的基金,何必绕个弯路,再额外承受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

  打银行有只基金一年多时间亏八成;境外投资产品八成亏损

  QDII屡曝巨亏:让基民心痛

  杭州严先生购买汇丰银行的QDII理财产品巨亏,只是众多QDII理财产品巨亏事件中的冰山一角。据媒体报道,有一位客户当初花640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渣打银行(微博)的两份理财产品,结果一年多的时间就巨亏5300万元。

  统计各类QDII产品的表现,可以发现,约有半数QDII产品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有的净值甚至被腰斩。至于跑赢CPI涨幅的则寥寥无几。

  一年多巨亏5300多万客户告上法庭胜诉

  据媒体报道,2008年3月,祖籍山东荣成的日本上市公司SOFTBRAIN集团创始人宋文洲,和渣打银行签订了两份理财合同,金额约为人民币6400万元。然而几个月后金融危机发生,挂钩海外市场的理财产品大面积发生亏损。期间宋文洲几度要求赎回,却被银行方面以各种理由推托。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宋文洲的两款理财产品累计损失就达到约5300万元,超过本金的80%。2009年6月,失去了耐心的宋文洲一纸诉状将渣打银行告上法庭,诉讼其违约。为了打赢这场官司,宋文洲在两年多的时间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先后花费了1000多万元,最后终于胜诉。2011年7月份,法院终审判定渣打银行违约,而且由此产生的损失由渣打银行全部赔偿,宋文洲获赔5300余万。

  然而,面对巨亏,并不是所有客户都能像宋文洲一样胜诉。一方面,大多数客户没有宋文洲那样为了赢下官司花费上千万元的实力;另一方面,银行在和客户签订合同时,各项条款中也没有口头承诺的那样"动听",要寻找其中的破绽有很大难度。

  据悉,在决定购买渣打银行的理财产品期间,宋文洲有一半时间都在日本办公,而恰好签订合同时其又在日本,因此,最后双方决定通过电话录音签订合同。而这份录音最后成为了官司胜负的关键证据之一。而大部分中小客户则有苦无处诉,只能在论坛里发发牢骚,发泄一下不满情绪。

  "我也仔细看过与汇丰银行签的合同,跟他们打官司,赢的难度还是很大。"严先生也表示。而对于客户对巨额亏损的质疑,一些外资银行却表示,一些客户在QDII产品到期时并没有及时赎回,才使得亏损继续扩大。似乎客户的巨额亏损是自己"判断不准"没有及时赎回造成的。汇丰银行在给记者的答复中就称,当时产品的表现并不理想,如果到期赎回,客户的亏损就能立即锁定(止损);而汇丰银行向客户提供了转换至开放式海外基金型代客境外理财计划的选择方案。言下之意,客户之后的巨额亏损,很大原因是没有及时转换至银行的其他理财产品。

  投资海外遭遇滑铁卢基金QDII八成亏损

  目前的QDII产品中,包括银行QDII产品、基金和券商的QDII产品。从他们的表现来看,业绩分化比较明显,其中不少亏损严重。

  由于QDII主要投资于海外市场(包括股票、基金及衍生品等),而外资银行在海外市场大多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因此QDII设立之初,市场普遍认为外资银行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目前在运行的226只银行QDII理财产品中,外资行发行的有201只,占比88.94%;其中,花旗银行88只,渣打银行81只,汇丰银行18只,东亚银行14只。这些QDII理财产品大部分成立于2007年和2008年。由于接连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打击,业绩大多不如人意。尽管今年以来海外市场普遍回暖,QDII业绩普遍回升,但仍难以弥补过去几年的巨额亏损。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运行的226只产品中,仍有110只净值低于1元,占比48.67%;净值大于1.2元的产品,仅有29只,绝大部分QDII远远跑输CPI.116只实现正收益的银行QDII理财产品中,净值最高的是渣打银行发行的开放式黄金指数人民币UTSN003。该产品成立于2008年8月25日,截至2012年3月29日,该产品净值为2.2365元,实现累计收益123.65%。

  110只负收益的银行QDII理财产品中,亏损最严重的是渣打银行发行的基金精选之DWS气候基金美元款。该产品成立于2008年4月6日,截至2012年3月29日,该产品净值仅为0.4850元,累计亏损51.5%。亏损超过20%的共有41只,占比17.98%。这些负收益产品大部分由外资行发行,其中花旗、渣打分别占39只和35只,汇丰13只,东亚7只。中资银行的QDII产品只有25只,正收益的仅为8只。

  国内券商发行的QDII产品只有3款,而且业绩表现均不佳,最新单位净值均在1元以下。

  基金公司开展QDII业务,主要是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不同风险层次的产品。但基金公司发行的QDII产品表现同样一片惨状,统计显示,截至4月18日,51只基金公司发行的QDII产品中,亏损的有41只,占比超过八成。其中亏损最严重的是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累计亏损44.9%;其次是嘉实海外中国股票,亏损43.3%。实现正收益的10只QDII产品中,海富通中国海外股票表现最佳,累计收益率50.21%,其次是交银环球精选,收益率40.98%。 (来源:钱江晚报)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