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高利润藏水分 今年增速下降成定局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7日 01:35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聂伟柱

  今年年初对银行业利润高速增长的口诛笔伐,或将在年尾演变为对银行业利润增长以及资产质量的担忧。

  截至目前,包括工、农、中、建四大行在内,已有12家上市银行公布了2011年年报。这12家上市银行在2011年实现了8415亿元净利润,同比2010年的6531亿元增长了约29%。与上年类似,预计上市银行又将占据上市公司总利润的一半以上。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其当期风险可能在今后若干年后爆发。这也意味着,若将今后的风险考虑在内,当前银行业的高利润藏有“水分”,并且这种利润仅是阶段性的现象。

  业绩发布会上,建设银行副行长庞秀生就曾公开表示,今年保持利差的稳定压力很大。

  寻找真实利润

  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113.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中国商业银行2011年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0412亿元,同比增长36.3%。

  而12家已公布年报的上市银行,去年全年实现净利润8415亿元,同比增长28.8%。这意味着,还不算上另外4家未公布年报的上市银行,仅仅这12家上市银行利润就占到全行业利润总额的80%。

  以利润增速为维度划分,上市银行可划出两大阵营:四大行为代表的国有大行利润增速均在30%以下,其中农业银行利润增速最高,达28.5%,中国银行最低,为18.8%,工商银行利润增速25.6%,建设银行为25%。中小上市银行利润增速则普遍较高,其中,增速在40%以上的有深发展、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微博)招商银行(微博)

  “业绩基本符合预期。盈利增长主要贡献因素均为息差提高和规模增长、中间业务快速发展以及成本收入比下降。”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但展望2012年,收入同比增速有可能低于预期,预计上市银行利润增速为20%。

  “数据上看,银行业不但利润规模大,而且增速也很快。”一位国有大行研究人士强调,主要原因是前些年信贷规模的急剧扩张,但这只是阶段性的现象,利润高速增长不可持续。

  而一位会计师事务所人士则表示,银行业不良贷款的爆发呈非线性,可能在某个年份不良贷款突然增加。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银行业的利润可能有“水分”。因为,当前银行超过50万亿元的贷款风险可能在若干年后暴露,但是这并不影响企业当期的利润。

  “目前不到0.6%的信贷成本,更多是因为2009年、2010年大规模信贷投放将经济的潜在风险延后,而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后,被高信贷增速掩盖的资产质量风险会逐步暴露。”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也称,未来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GDP增速中枢将降到7%~8%,目前过低的信贷成本会逐步回归正常化至0.75%左右。

  所谓信贷成本,是衡量信贷风险的指标,是本期新增计提拨备和贷款余额的比例。

  稳利差难度大

  庞秀生在建设银行2011年业绩发布会上引述券商的分析报告称,有券商预期建行今年利润增10%~20%。他本人则强调,今年保持稳定的利差有相当困难。在庞秀生看来,2012年对利差有利的因素有二:贷款利率滞后于市场利率调整;如果准备金率下降较多,退回的准备金配置收益提高。而不利于利差的因素有三:市场投资利率陡峭下降;同业存款市场化,竞争激烈背景下存款成本提高以及保本理财产品计入存款,成本也较高。

  若从息差的角度分析,自从2009年一季度净息差触底以后,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已经连续三年持续上升。12家已公布年报的银行中,有三家银行净息差达到3%以上水平,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3.14%、3.06%和3%,其他银行也大都在2.5%以上。

  民族证券研究报告预计,息差在今年一季度部分贷款重定价后将达到年内高点,上升约10BP,之后由于吸存压力仍较大导致负债成本上升,息差会有所回落。

  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称,进入2012年以来,货币政策有所放松,一方面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在增加;另一方面,信贷需求却在减少。这种背景下,银行议价能力降低是可预期的。

  其实,银行议价能力的降低,在2011年底政策预调微调提出后,已有所体现。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2月份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8.01%,比9月底的8.06%还有所下降。

  而银行的中间业务方面,随着银监会“七不准”(不准以贷转存,不准以贷收费,不准存贷挂钩,不准浮利分费,不准一浮到顶,不准借贷搭售,不准转嫁成本)的严格执行,此前“虚胖”的中间业务必将受到影响。

  一方面,占总收入八成以上的利息收入维持高增长,面临重重挑战;另一方面,中间业务的增长又面临监管、空间的双重约束。利润高速增长多年之后,2012年,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速下降几成定局。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