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16家上市银行绿色信贷调查 光大银行垫底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0日 02:52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梅影

   “我存在银行的钱是不是成了化工厂的铬渣?”

   2011年8月初,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陆良化工”)铬渣非法倾倒事件被曝光,受铬渣污染最严重的兴隆村被称为“癌症村”,为缓解病痛,患病村民竟食用臭虫以求保命。

   污染事件曝光之后,云南省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广中心(绿色流域),携手23家国内NGO联名向16家中资上市银行发出公开信,希望了解各银行是否与陆良化工及其两家关联企业有信贷业务关系,但只有兴业银行(601166.SH)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600000.SH)进行了回复,声明其与上述三家企业并无信贷业务联系。

   在信息公开诉求无法实现的状况面前,储户无从知晓存款去处“绿”或“非绿”,“在实际操作层面,中国的银行是不是真如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宣称的那样,‘践行社会责任、助力绿色经济’呢?在光鲜的口号下,银行究竟是在‘变绿’还是在‘漂绿’?”绿色流域主任于晓刚发出这样的拷问。

   绿色流域等八家中国民间NGO即将公开出版《中国银行业环境记录 (2011)》(简称《银行业环境记录》),意图运用民间力量促使中国的银行重视和承担其业务活动的环境和社会责任,这是第三份《银行业环境记录》(之前两份分别是2009和2010年版本)。

   《银行业环境记录》选择了16家上市银行作为评价对象,包括:中国工商银行(601398.SH)、中国银行(601988.SH)、中国建设银行(601939.SH)、中国农业银行(601288.SH)、交通银行(601328.SH)、中信银行(601998.SH)、中国民生银行(600016.SH)、招商银行(微博)(600036.SH)、兴业银行(601166.SH)、上海浦东发展银行(600000.SH)、光大银行(微博)(601818.SH)、北京银行(601169.SH)、华夏银行(600015.SH)、深圳发展银行(000001.SZ)、南京银行(601009.SH)、宁波银行(002142.SZ)。

   “随着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无节制和非理性的资源开发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掠夺和破坏的加剧,银行的环境社会责任及银行通过其信贷政策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的力量逐渐为人们知晓和重视。”绿色流域倡导团队成员陈渝表示。

   光大银行“垫底”

   在16家上市银行中分数最低,且有“漂绿”迹象。

   在《银行业环境记录》的绿色信贷履行评价体系综合排名中,光大银行在16家上市银行中排名末位。“光大银行在环境信息披露、环境专责部门设置、‘两高’贷款退出、环保贷款、加入国际环保准则、内部环保表现、海外投资等几个指标上的表现均未披露相关信息。”于晓刚指出。

   这个结果似乎出人意料。早在2010年,光大银行与北京环境交易所签订了《中国光大银行碳中和服务协议》,由此成为国内首家碳中和银行。另外,该行在2010年推出了“绿色零碳信用卡”。

   然而,在于晓刚看来,光大银行却有“漂绿”嫌疑。

   在排序中,光大银行的总得分仅为0.04321836,在16家上市银行中分数最低。

   于晓刚对光大银行的低碳行动进行了回应,“除宣布成为‘碳中和’银行外,光大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未见该行贯彻执行国家绿色信贷政策的具体措施的有关信息。该行虽然在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声称,贯彻低碳金融和绿色信贷政策及增加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但并未见其制定任何与环保或绿色信贷有关的政策。”于晓刚对本报记者表示。

   “尽管光大银行推出了绿色零碳信用卡产品,并为有意在节能减排领域融资的中小企业开发了‘广核动力’低碳金融服务套餐,但对银行环境责任领域,该行无论是在理念认识、政策制定、信息透明还是实际运作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该行也是16家银行中少有的几家未对‘两高’贷款和环保贷款数据进行披露的银行之一。”陈渝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业环境记录》在开头指出了该报告分析和评估所依据的信息来源:银行本身对外发布的信息(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年报及其它相关报告、银行网站)、金融监管部门网站信息、银行对问卷的反馈(绿色流域在报告写作过程中向报告涉及的16家银行发放了针对报告内容的调查问卷,仅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兴业银行对问卷进行了回复)、国内外媒体的报道。

   因此,绿色流域称这样的信息来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排除光大银行事实上在绿色信贷方面做得不错。

   另外,陈渝也指出,《银行业环境记录》依据的是银行2010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期待光大银行在4月19日将发布的2011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能有所进步。

   本报记者就《银行业环境记录》的研究结果向光大银行发去采访问题,遗憾的是,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光大银行方面的回复。

   “两高”贷款总额并未下降

   招商银行2010年的“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余额有增加。

   在《银行业环境记录》中,绿色流域等八家中国民间NGO运用了一套指标体系(11项指标,包括环境信息披露、制定环境相关政策、采取环境相关措施、环境专责部门设置、“两高”贷款情况、环保贷款情况、受到社会争议、加入国际环保准则、内部环保表现、对同行及客户的倡导、海外投资情况)和评估方法(层次分析法),根据调查收集的数据和信息确定各银行在各项指标中的排序,从而汇总得到各银行绿色信贷表现的总排序。

   在11项指标中,环境信息披露、“两高”贷款情况、环保贷款情况三大指标较为受关注。

   《银行业环境记录》显示,关于环境信息披露指标,总体上令人可喜,各银行环境信息披露情况比2009年有所改善。对“两高”和环保贷款统计数据、能耗数据及项目贷款层面信息的披露有所增加,但项目层面信息的披露仅限于银行自认为的环保项目。

   具体从排名看,兴业银行继续在信息披露方面领先于其他银行,在环境政策和措施以及外部倡导的信息披露比较充分,与公众对话也表现积极。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分别在环保措施、“两高”和环保贷款数据、能耗数据的披露及与公众对话有所增加。

   令人遗憾的是,2009年信息披露表现不错的招商银行,在2010年表现平平,除未回应公开信和问卷外,该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用于介绍环境责任的篇幅较上年有所减少。

   至于“两高”贷款情况指标,各银行披露的有关“两高”贷款的数据类型不尽一致,部分银行披露了贷款余额,其他一些银行还同时披露了退出“两高”行业的贷款金额,有的还披露了占比情况或因环保因素否决的贷款笔数,还有一些银行提供了近几年两高贷款的部分数据比较,这也增加了横向比较的难度。

   “许多银行对其在‘两高’行业的不良率进行了披露,但在很多情况下,‘两高’贷款将社会成本外化,反而成为优良贷款,其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因此减弱。”《银行业环境记录》特别指出。

   根据有限的现有数据资料,《银行业环境记录》做出的判断是:尽管各银行的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但钢铁、水泥、火力发电、冶炼、煤化工等行业是银行持谨慎融资态度的领域;披露信息的银行在各自定义的两高行业的投资占比基本上呈下降趋势,但投资总额却不一定呈下降趋势。如招商银行在2010年的“两高”行业贷款占比有所下降,而贷款余额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余额却有增加。

   “我们希望总量和占比都呈下降趋势。如兴业银行,与2009年末相比,‘两高’行业贷款总额下降11.24亿元,在本行公司贷款中的占比下降2.24%。”陈渝指出。

   此外,从环保贷款情况指标看,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表现不错,对环保领域的投资数额和比例都比较大。

   绿色信贷标准不统一

   披露了信息的银行,依照各自的理解对“两高”行业范围进行界定。

   在连续三年编制《银行业环境记录》的过程中,于晓刚认为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各家银行的绿色信贷标准一直不统一,什么是“两高”行业贷款?什么是环保贷款?作出信息披露的银行分别给出了各自的定义。

   就“两高”行业贷款来看,《银行业环境记录》指出,在2010年,16家上市银行中,光大银行、北京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5家上市银行未披露“两高”贷款数据。而从其他披露了相关数据的银行情况来看,也难以作出对比分析。

   “我们发现,对中资上市银行‘两高’行业的贷款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整体分析,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往年的发现类似的是,由于目前国家对‘两高’行业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和统计口径,披露了信息的银行,依照各自的理解对‘两高’行业范围进行界定,并进行相应的风险控制和数据统计,故缺乏横向可比性,对各银行退出的行业领域进行归纳也不太容易。我们建议中国银监会和环保部制定统一的标识和统计标准。”陈渝指出。

   环保贷款的情况也类似,“各银行对于环保贷款的统计口径不一,且有些统计项目过于笼统和模糊,因而无法确定其投向领域。从目前可以大体明确的信息指向看,各银行‘环保贷款’或‘绿色贷款’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清洁能源或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城市污水治理和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银行业环境记录》指出。

   “国内银行业对绿色信贷的定义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国际上,核电、大水电项目是属于严格看管、控制的项目,但在中国,对这些项目的信贷就变成绿色信贷了。”于晓刚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绿色信贷定义不清的情况下,或者可以考虑让银行披露可衡量的指标,“一个较为显性的指标是银行信贷资金的碳强度指标。”商道纵横总经理郭沛源对本报记者表示。

   什么是银行信贷资金的碳强度指标?郭沛源解释说,打比方说,如果一家银行一年的放贷规模为1000个亿,其中有20%投放到房地产行业、20%投放到钢铁行业……可以估算出每个行业的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即“碳强度”),这样,银行信贷资金的碳强度指标,即根据每一个行业信贷比重乘以每一个行业碳排放强度,最后得出一家银行信贷资金引起的碳排放强度。

   “银行有了自身的信贷资金碳强度指标,就可以进行内部的风险管理,如果将来万一国家开征碳税,就会出现有企业客户因为要上交碳税而无法偿还银行贷款,银行可以及时调控自身的信贷结构;另一方面,监管部门掌握了银行的信贷资金碳强度指标,也可以根据数据判断哪些银行更‘绿’。”郭沛源对本报记者表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