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流氓破坏民间借贷 中间人被扣押放血打断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9日 10:04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记者 李真

  有这么一群人,银行信贷越紧,他们就越活跃。他们四处寻觅有钱人,为缺钱的企业牵线搭桥,出于谨慎,通常会拉银行一起做,自己收取一些中间费。这群人被外界称为“资金掮客”。

  在外人看来,这群人挣钱很容易。无需使用自有资金,借助别人的钱,就能轻松挣钱,可以说是一本万利。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资金掮客们的生活是否如外人所想的这般轻松,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汪剑(化名),前建行职员,MBA毕业之后,2005年毅然辞职,加入了资金掮客的队列。他有很多不同头衔的名片:投资担保公司总经理、理财公司理财顾问、咨询顾问……都是为了不同业务所准备。汪剑现在某省的一地级市繁华路段购置了一套商住两用房,作为公司注册场所。

  “现在干这行的人越来越多,都以为这行就那么好挣钱吗?”汪剑很烦恼地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在汪剑的记忆中,过去几年,同行都比较守“规矩”,行事谨慎,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行,很多人在入行前根本连基础的金融知识都不具备,鱼龙混杂之下,坏了行规。

  熟人生意

  或许是看过太多武侠小说,汪剑喜欢将民间借贷市场称为“江湖”,在这个江湖里也有刀光剑影、侠义恩仇。

  “我还是希望这个江湖多些太平,少些波澜。江湖讲究义气,在我们这个江湖应该讲究信用。”汪剑说。

  他刚起步时,主要利用在银行工作时攒下的人脉,从事普通担保业务。出于职业习惯,在做担保业务时,他总是谨慎审核企业财务,逐渐树立了信誉,很多银行也将其列为合作对象。

  民间金融业务纷繁多样,汪剑也开始涉猎其他业务,他最想对记者讲的就是“直存款”业务:“在这个业务上,过去的和现在的感受,对比太明显了。”

  简单理解,直存款就是借款人虽然符合银行的信贷标准,但银行的信贷额度已经用完,没钱放贷,这时由资金掮客介绍,资金充裕的企业或个人将约定款项存入指定银行,银行有了钱,再按正常程序向借款人放贷,而放款人则在存款时将存单带走,到期凭据无条件提取本息,同时在放款人存款后,借款人要向放款人支付贴息,一年期贴息约在10%左右。

  “直存款是他们民间的说法,在我们行没有这么个叫法,我们认为属于委托贷款一类。”工行某支行行长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在民间借贷市场,直存款模式下,资金掮客们将有资金的一方称为“银主”,资金需求方称为“口子”。

  为什么要通过银行呢?为什么资金掮客不直接将银主的钱与资金需求方对接?

  “主要是银主们心里踏实,将钱存到银行安全。另一方面,银行有揽存的需求,也有放贷的需要,一举多得。”汪剑说。

  据汪剑介绍,过去这一业务基本只在熟人圈子里做,因为直存款涉及的资金规模庞大,基本都过了亿,如果不知根底,风险很大。

  “彼此都熟悉的话,直存款业务就很简单。比如有笔在太原做的业务,接款银行的行长是我老同学,项目也是他们银行的老客户。但他们银行暂时没有资金放贷,所以需要我们帮忙。当时在餐桌上花了一二十分钟谈了谈如何操作,剩下时间就海阔天空聊天了,第二天我们就通知银主到指定银行柜台去开户。知根知底,谈好条件就能操作了。”汪剑说。但现在,直存款业务却几乎“十有九不成”。

  坏了行规

  在近几年的民间借贷潮之下,直存款业务被到处叫卖,“银主”、“口子”混杂其间,金融诈骗层出不穷。

  “刚入行时很少听说企业为融资被吃了保证金,被骗了返程费、资金移动费、项目评估费和投资合同公证费等等。但你看看现在!”汪剑说,假银主、假项目、假公章、假支票、假签名等频繁露头,让人防不胜防。“现在经常能看到有些中间人不肯告诉别人自己真实的名字,过段时间就换个名字和手机号,收取费用只盖章不签字,摆明了就不想正正经经做这个生意。”

  而企业因为被骗,又不能声张,为了泄愤,中间人被扣押、放血、打断腿的事情甚至也时有发生,很有江湖中血雨腥风的味道。

  以前银行到了节点为了揽存或完成放贷任务,还会接受直存款业务,但现在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做。“3月末有几个电话找我,说要做直存款,我当时就给拒绝了。”前述工行某支行行长说,因为近两年由直存款业务而受到不良影响的银行很多。

  早在2007年9月,河北邢台一股份制行某支行,为帮助当地一家知名地产企业以直存款方式融资,准备接受一资金掮客介绍的资金,但这位资金掮客却利用与该支行行长共进晚餐的机会,私下进行了录音,之后便开始勒索,最终该行长被勒索的钱被追回,但是行长的职位没了,还留下了违规记录,3年内不得提拔。

  “就是这些金融流氓坏了行规,想想当年我们的银主,以及与银行、企业的关系都是靠长期信用积攒下来的,但现在都被破坏了。”说到此,汪剑颇为痛心疾首。

  灰色职业染黑

  过去民间借贷人士普遍有个心病:就是总在灰色地带行走,现在则担心已经变成黑色了。

  成都地区一民间借贷人士曾向记者诉苦,至今社会对民间借贷都抱有歧视,当企业来找他们借钱时,求爷爷告奶奶,话语十分动听,说什么民间借贷就是“大救星”、“及时雨”,但一还不起钱时,就反咬一口,说其为高利贷要诉诸法律,这种情况下吃亏的总是民间借贷机构。

  事实上,包括前述的直存款也不过是一个基于诚信基础上的违规业务。其中一旦借贷方无法还款,银主就会将这种关系推到经济犯罪的定义上,比如说银行高息揽存,从而借助法律途径求得借贷资金的追回和补偿,资金掮客就面临很尴尬的境地,同时,银行也难脱干系。

  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掮客这一社会角色本身就缺乏透明度,在利益推动下钻出了很多冒充资金掮客的人,他们没有靠长期信用培养起来的“银主”,就只能勾结银行工作人员,在企业开户之时偷换印鉴卡,然后冒用开户企业名义使用伪造的印鉴将账户资金盗划给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或个人,更让资金掮客这一角色从灰色变成黑色。■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