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华玮
华鼎危机的后续,已经演变为一场三方博弈,企业、银行、担保公司各自积极盘算。
目前,华鼎担保与创富担保的危机持续发酵,尽管华鼎宣布积极解决,但银行提出的协商方案却让华鼎客户难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华鼎的下游客户,部分轻资产的贸易公司开始了隐秘的资产转移,准备变身空壳公司来应对这场危机。但对于绝大部分做实业的客户而言,这场危机或才刚刚开始。
据悉,目前已有银行开始诉讼与华鼎和创富相关的借贷人,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不少在华鼎、创富担保贷款的企业主陆续收到了工行下发的解冻保证金的通知书。就此事记者向工行广东分行求证,但截止到发稿前未得到回应。
企业变身“空壳”自救 自从华鼎担保的资金出现问题后,这一事件就始终处于不断发酵的阶段。
近日,本报记者从广州市金融办了解到,通过华鼎和创富办理了担保贷款的企业共计800多家(这数字还不包括把自有资金交由担保公司“理财”的企业)。
现在,这些企业组建了“自救委员会”。2月27日,记者在位于广州耀中广场12楼的创富担保总部看到,这一组织的总部设在了创富担保公司里——当天创富的会议室里,“自救委员会”正在开会,而创富的员工则在开放式的办公室里无所事事地上网聊天。
“自救委员会”称,通过华鼎和创富担保贷款主要分4种情况:一是贷款全部被截留;二是部分贷款被截留;三是企业有意放大融资需求,并将全部贷款金额留于企业自用;四是一些资金雄厚的企业主拿自有资金给华鼎和创富“理财”。
截至2月26日,“自救委员会”统计的144家企业中,被华鼎和创富挪用于理财的资金高达8.4亿元,其中有1.1亿元属于第四种情况,其余的7.3亿元则属于从银行贷款中截留。而这7.3亿元被截留的贷款总担保额度是8.6亿元,意味着,这部分企业中被华鼎和创富截留客户贷款的比例高达85%。
钟江(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员。钟江经营着广州市的一家贸易企业,注册资金不过几十万元。2011年3月他找到工行,希望通过抵押贷款从银行贷款100万元。然而他的抵押品——房子价值100万元,按银行规定,放贷资金是抵押品的六折。于是工行的客户经理就向他推介华鼎担保。
在华鼎担保人员的游说和帮助下,钟江最终从银行贷款500万元,打到了钟江和华鼎共同设的一个账户上。钟江只用了其中100万元,剩下的400万元中,100万元留在了银行作为保证金,其余300万元由华鼎拿去做理财,华鼎承诺付给钟江一年理财费率是10%。
2011年10月钟江在工行第一笔还款100万元到期,华鼎担保公司如约还上了这笔贷款。然而,从2012年1月份开始,华鼎不再支付理财收益。至此,钟江不但得支付自己所用的100万元利息,也开始支付华鼎占用银行贷款的200万元利息,“多花了十多万元”。目前,钟江已向广州市金融办和市公安局经济稽查科提交了相关资料。
那么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钟江告诉记者:“我愿还自用的100万元,但不愿代还华鼎用掉的200万元。”而工行提出的解决办法是,让钟江找一家相关企业,工行将授信200万元给这家相关企业,而相关企业再把钱给钟江,最终钟江把这200万元还给工行,即一种曲折的“借旧还新”。钟江拒绝了这一提议做法。
“对我来说,最坏的结果,我只不过是申请企业破产,再重新注册一家贸易公司。”钟江告诉记者,“华鼎事件后,很多老板都已把资产转移走了,企业变成了空壳公司。”
从记者手中掌握的100多家华鼎、创富的客户名单里可看出,大约有15%的企业属于轻资产企业,如贸易公司、文化公司。业内人士担心,“转移资产——留下空壳——华鼎代偿”这一模式可能会被迅速拷贝。
危机或源于为企业“理财”二次担保
在前述工行下发的提前归还保证金的通知书中,工行表示,可解冻企业的保证金——原本企业获取银行贷款时需在担保公司的账户上缴纳占贷款总额20%的款项作为保证金,并将此存在对应银行。现在,工行同意解冻此笔保证金,将其作为企业的还贷处理。
不过,不少企业对此并不赞同。因为工行同时要求企业签署附加协议,证明工行此前的贷款打入了企业账号而非担保公司账号——这正是“华鼎事件”的争论焦点之一,此前有企业指出,当初正是因为银行将贷给企业的款项打入担保公司及相关人士的账号上,才致使担保公司可以挪用资金。
张仲(化名)在广州经营着一家实业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有近百名员工。去年7月,他的企业通过创富担保从银行融资大笔资金,全部都交由创富担保使用。他告诉记者,银行目前给企业的建议是,可以解冻企业在银行的贷款保证金,但前提是,张仲要重新与银行签一份协议,把银行和企业的借贷责任明确下来。
“原来是担保公司为企业做担保,现在反过来,是企业为担保公司做反担保。”张仲无奈地表示,“所有的企业都不愿签这协议。”
目前,华鼎的在保余额28亿多元;创富担保在保余额19亿多元。这40多亿元的在保余额中,究竟其中有多少窟窿,目前尚没有权威的数据。
近日,记者从一位消息人士处看到华鼎和创富两平台在1月20日的账目。记录显示,当日,两担保平台尚有可用资金70万元,当日资金缺口为1.17亿元(其中包括欠员工工资、给报社版面费、基金待付等一系列账目)。
账目列出,两平台“待收”资金约为1600多万元,包括到期未收回的各种账目。而“待付”的资金却高达4.5亿元。简单计算,“待收”和“待付”资金的缺口为4.4亿元。
这个缺口随着银行还款期的到来,正在不断地扩大。华鼎在2月26日给媒体的书面材料中表示,中行已与华鼎续签了总额3.5亿元的授信合同;此外,华鼎对外宣称正在协商引入战略投资者事宜。
华鼎创富目前出现的资金链问题,表面看来,原因似乎是银行收紧了信贷,但从深层来看,正如广东省金融办副主任叶穗生所说,华鼎爆发危机主要是其历史违规操作造成。
根据记者采访企业人士的描述,此次华鼎危机可以还原成这样一个链条:企业通过华鼎和创富办理了担保贷款;然而从银行拿到贷款后,企业并未专款专用,而是拿出部分或全部交给华鼎介绍的公司“理财”,华鼎和创富为企业“理财”做二次担保;2011年,这部分理财业务出了问题,导致银行意识到与担保公司合作潜在的巨大风险,因而对华鼎、创富担保收缩放贷。
广州金融办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从华鼎和创富这两家担保公司融资性担保的情况来看,交上来的各种数据并没有问题,包括20%的投资也都在法规范围之内。“而担保公司在跟企业做第二次担保业务时出了事,按规定,这部分业务属于非融资性担保,不属金融办监管。目前华鼎和创富的问题尚在收集材料阶段,事件尚未定性是否违法。”
而一位业界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的问题是没法证明企业委托“理财”的公司与华鼎和创富有直接的利益关联。“你找不到证据证明担保公司和理财公司有直接的所属关系,所以很难以此定性担保公司违规,也很难证明它们挪用了客户的资金。”
目前,尽管华鼎担保公司董事长陈奕标回到广州,并发声明表示公司正与政府、银行等方面积极协调沟通,但华鼎的“高危期”仍未度过。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