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理财产品今年迎来最好时光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0日 05:10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吴婷婷

  银行理财产品今年迎来了最好的时光。截至11月30日,今年以来共有18351款理财产品发行,接近去年全年发行量的两倍;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为4.27%,超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0.77个百分点。

  在今年通胀高企、存款负利率的背景,能提供相对较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自然受到投资者的热捧,同时银行也通过大发理财产品来缓解存款流失带来的贷存比达标压力。不过, 硬币总有两面。随着理财产品发行量井喷,潜藏在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运作模式中的风险也逐渐暴露,这也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今年6月,为强化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环节的规范,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7月,银监会将目前银行理财资产池涉及到的委托贷款、信托转让、信贷资产转让、监管套利票据、高息揽存以及银银合作等六种模式界定为违规,要求银行从即日起进行自查和整改。

  据了解,资产池已经成为主流商业银行通常采取的理财产品运作方式,这种模式通过滚动发行中短期限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并以动态管理模式选择多项资产配置,使理财资金募集和投放达到平衡,但另一方面,资产池的运作模式容易滋生风险,今年理财市场的井喷更是将这种风险放大,甚至已经出现个别商业银行将理财资产池中的资产进行置换的情况。

  另外,从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趋势来看,期限在一个月以内的超短期产品占到近4成,这也是今年银行理财产品狂飙的一个主要原因。一份银监会日前向商业银行下文的文件显示,在10月份监管会谈中,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严格执行存贷款指标日均考核要求,加强融资来源稳定性管理,严禁发行一个月及一个月以下期限理财产品。”

  随着监管规范的出台,近期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量大幅跳水。盛世普益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1个月以下期产品发行量占比出现下跌,环比减少235款,占比从10月35.76%降至26.92%;11月,1个月以下期产品发行量环比继续大幅下降,环比减少133款,占比为15.54%。统计显示,在所有超短期产品中,中资银行的发行数占据了99%的比例,同时,中资银行发行的产品中超短期产品占比达34%,而外资银行这一比例仅为3%,无疑叫停短期理财产品发行后,中资银行的理财业务将受到较大冲击。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