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银行难获金融债普惠 贷款增量政策应有弹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6日 08:45  中国经营报微博

  李慧敏

  进入下半年,国家对于小微贷款的支持政策频出。继10月份出台9项金融财税政策之后,银监会于当月末又出台新政,允许银行发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

  然而,对更多的小型银行而言,发行金融债并非“普惠制”。 多家小银行呼吁政策不应“一刀切”,国家的贷款增量政策应有弹性,向与小微企业有更紧密贴合度的小银行适当倾斜 。

  小银行难获金融债“普惠”

  11月底,继民生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获批后,包括浦发银行(微博)在内的几家股份制银行发放小微企业金融债的申请已经获得银监会批准。截至目前,已经获准或等待批准的6家银行申请发债总额计1680亿元。

  政策虽好,但在落实中一些小银行却认为,眼下小微企业金融债发行并非“普惠”,其潜在门槛将真正与小微企业贴合度最高的区域性、小型银行挡在门外。

  “小银行与中小企业的贴合度要远远高于大中银行;但资产总量决定,即便是贷款额度全部投给中小企业,绝对数字也难及大银行之万分之一。”营口银行高管周晓亮如是对《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营口银行前三季度贷款90%投给了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达到了62%,贷款不良率为0.2%。而在国家政策松动的情况下,众多银行已将这个比例调整到了2%。

  “目前,国家贷款增量政策标准没有差异化,不考虑其他指标。”周晓亮表示,“营口银行2011年贷款增量的标准是不超过2010年贷款增量的95%,近40亿元。”

  评估小微企业的资信状况,是否符合产业政策、是否有还款意愿和能力是解决小微企业贷款中最困难的事情。营口银行在业务探索中,2007年成立的小企业诚信俱乐部。俱乐部会员间可根据其诚信状况提供贷款保证或联合保证。“这个形式很好地解决了信息不透明、风险不确定的问题。”营口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潘兆奇说。

  然而。摆在眼前的现实是,一旦贷款总量达到标准,就不能再行投放,而申请小微金融债对小银行来说更非易事。

  “银监会以及央行会对申请银行的自有资金存量、小微企业客户数量等多个维度进行考察,本身资本量不够,作为小银行取得发行金融债资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家城商行北京分行高管如是表示。

  已发布数据侧面佐证了这个说法。目前获批或正在申请小微金融债的银行,确非体量仅数百亿的小银行可比。截至9月30日,中国银行资产突破10万亿元大关,民生银行资产总额21218亿元,兴业银行(微博)总资产18102亿元,浦发银行总资产25214亿元,深圳发展银行及其控股的平安银行(微博)总资产12072亿元。而杭州银行在今年第二季度资产也已突破2300亿元。

  国家贷款增量计划应有弹性

  与自身的窘迫相比,“10月的最后两天四大行一举投放900亿元巨量贷款”这样的消息,更是让这些地方银行经营者感慨不已。锦州银行一位信贷主管表示,“绝大多数应该都是投放给大型企业了,因为短短两天时间,投给中小企业审核都不可能完成。900亿元当中哪怕拿出10%,能多支持多少小微企业?”

  在这些小银行看来,如果国家的贷款增量计划有适当弹性,对于不同业务规划的银行,尤其是经营小微业务为主的小银行有额度上的倾斜,更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一般情况下,对那些大型企业来说,1个亿是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但如果把这有限的贷款指标发放给大银行无暇顾及的众多小企业,对他们无疑是雪中送炭。” 邯郸银行行长郑志瑛表示。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14万亿元,即使以1680亿元的金融债申请全部获批来计算,其比例仅为全国小微贷款余额的1.2% 。

  尽管数字不大,却被视作监管当局对于小微业务倾斜的一个信号。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发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可以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部分资金保障,虽然这个数字眼下看并不是特别大”,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念鲁认为,“发行专项金融债如果能成为长效机制、成为一种常态的话,长远可持续地来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长期来看能够起到比较好的作用。”

  吴念鲁表示,解决小微企业发展问题,应该“多管齐下”。他认为,像营口银行这样的小银行,在整个银行业规模中占比较小,对这些小银行进行适度的政策倾斜或者额度放宽,对整个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不是很大的,但是对中小企业支持能够更有力、更扎实,覆盖范围也能更广泛。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