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外银行年齐揽储 跨年挪移布局明年开门红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6日 07:23  中国经济网微博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临近月末,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就一路上行,从14日的2.8988%直涨至昨日的4.0192%,已经达到月内最高点。原本宽松的资金面骤然紧张,凸显了当前商业银行对资金的饥渴。在存贷比等监管指标的压力下,中外资银行年底“抢跑”的意味浓厚。虽然,银监会为防范高息揽储已叫停超短期理财产品,但围绕着争抢存款,商业银行仍然继续在理财产品上大作文章。

  中外银行齐发力

  上市银行三季报显示,存款“失血”成为今年各家银行的巨大挑战。其中,16家上市银行中有10家三季度存款规模负增长,“失血”规模共计3295.63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有4家,3家银行为城商行,国有行3家,分别是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其中,中行三季度末存贷比为76.7%,超过75%的监管水平。

  据人民银行统计,10月份人民币存款净下降2010亿元,同比少增361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净下降727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860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190亿元。

  中金公司指出,从11月前半月的信贷投放实际情况来看并不理想,不到10月份约6000亿元贷款增量的三分之一。信贷投放下降的原因既有需求不足,也有供给约束的因素,但后者的影响更大。有银行人士就坦承,无论是从政绩还是实际考虑,年底的确是银行最需要钱的时候。据悉,有些银行甚至开始把手伸向他行客户。

  不仅中资银行存款压力紧张,在华外资银行加入揽储的势头也格外强烈。2006年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时,监管部门对外资银行的存贷比达标设定了5年宽限期。这也意味着,今年底外资银行必须达到75%的存贷比。据悉,已有外资银行抛出的存款利率比8、9月份时翻了一番,和中资银行同期外币存款利率相比,最高相差4倍。

  理财产品跨年巧挪移

  据某城商行业务员透露,离年末还有不到40天,银行领导一次次地召开“动员大会”,要求业务员尽量超额完成任务,但光凭业务员的力量还是相当薄弱,只有通过发行理财产品或寻求大客户帮助。

  今年以来,发行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主要的揽储手段。虽然本月银监会叫停了短期理财产品,但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发行争取资金的脚步并未停下,以滚动型循环开放式理财产品和中长期理财产品近期密集上市。

  目前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大都已经变为开放式理财产品,即不再按期次发行,而是准许客户随时申购赎回,按实际理财期限计算收益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认为,商业银行通过开放型理财产品一样可以达到揽储的目的。“监管层叫停超短期理财产品主要是为了防范季末、月末资金‘一日游’的现象,如果开放型产品今后也出现资金大进大出的不稳定情况,监管层也应对其做出相应规定。”

  而据了解,除去开放式理财产品,目前销售的其他产品大多在12月31日左右到期,而且滚动发行使得到期日延续至明年元旦后一个星期左右。银行界人士分析认为,让理财产品今年12月31日之后到期,那么31日这一天理财产品并未计入存款,所以截至12月31日的存款就不会大量增加,也就不会使得今年的存款基数过大,给明年的存款业务带来过大压力。而理财产品资金的到账日通常是T+2,也就是说12月31日到期的产品要到明年1月2日才会转入客户账户,这期间算做银行活期存款,所以在元旦期间,由理财产品转成的存款就会如银行所愿大幅增加,实现存款“开门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