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鹏
近期民间借贷市场发展迅速,各类机构和个人纷纷参与其中。资金进入民间借贷市场的途径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居民从银行和股市通过个人借贷的形式,借助一些小微金融机构诸如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参与民间借贷。部分地方出现全民皆贷的局面,有的居民甚至将诸如房屋等固定资产以各种名义在银行抵押后贷出款来,投机于民间借贷以套取利差。
第二,小微金融机构虽然不允许公开吸收存款,但是信托等机构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的方式筹得资金,部分机构有强大的集团背景,通过集团轻易的从银行获得贷款后,曲线进入民间借贷市场。
第三,在部分国际贸易较为发达的地区,海外热钱通过虚假贸易或“对敲”等方式,进入国内进行民间放贷。
第四,部分上市公司利用自身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从银行获得贷款后转贷出去赚取差价。上半年上市公司共发布86则含有委托贷款字样的公告。央行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上半年委托贷款增加7028亿元,同比多增3829亿元。
第五,部分银行甚至是大型商业银行的资金也通过向小贷、担保公司拆借或其他方式进入到民间借贷市场中,攫取高额利润。
通过上述几种资金进入民间借贷市场的方式可以看出,这些资金均直接或间接地与银行有关。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也曾表示约有3万亿元银行信贷资金流向了民间借贷市场。如果没有银行资金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民间借贷市场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也不会如此之快。
还有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方面即银行的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担保类业务如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承诺业务如贷款承诺和用于套期保值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除此之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业务。
从银行的半年报看,上半年A股上市银行净利润超4600亿元,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46%,同比增速34%。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增长速度超过了传统业务增长的速度。在银行业信贷额度管制下,整体表外业务较年初增长超过20%。据统计,承兑汇票新增规模9200亿元,增加23%,约为同期表内信贷业务的32%;上市银行整体表外承诺14.05万亿元,相当于贷款余额的38.8%,高于去年35.6%,表外承诺特别是承兑汇票成为企业自银行融资的重要渠道;而上市银行委托贷款新增3813亿元,增幅23%。
表外业务是西方银行发展史上的一个亮点,但是也存在着比较高的风险,例如客户违约的风险、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通常表外项目被称为或有资产和负债,并且不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但是需要在附注中注明,尤其是资金的去向很难控制,这给央行的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011年9月1日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基准,将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三项业务的存款保证金纳入调控范围之内,此次冻结资金在9000亿元左右。其实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在于规范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此前监管机构曾经通过多种方式警示过此类业务的风险,但是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各机构均置若罔闻,所以央行才不得已之下以行政规定的形式来强制执行。
今天我国银行也过多的涉及表外业务,甚至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民间借贷中,使我国银行体系承担了过多的风险。第一,银行是风险的最终承担者,资产和负债业务的表外化脱离了监管机构的监管,并且缺乏有效的对冲机制。一旦表外贷款偿付失败,风险就由表外转移到了表内。这其中受影响更为严重的又数中小银行,因为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的中小银行此类业务发展尤为迅速。尤其是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风险扩散的速度非常快,也容易形成连锁反应。第二,一些理财产品发行主体虽然是信托等机构,但是他们大都借助了银行的渠道,在某种程度上是借用了银行的信用。如果此类产品出现问题,则会对银行产生不良影响。第三,理财产品的增加对冲了信贷调控的效应。大量的资金通过各种途径流到了房地产等一些行业,使得在如此严厉的房产新政条件下,房地产的价格竟然还是如此坚挺,显然对我国的调控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对冲。第四,如此火热的民间借贷积累的风险总有一天会释放出来,掩盖在正常民间借贷之下的庞氏骗局泡沫总有一天会破灭。泡沫破灭后市场参与各方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作者为美国德州州立大学金融学院访问学者、博士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