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方债会威胁我国银行体系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2日 06:35  金融时报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不会危及宏观经济、财政及金融稳定

  记者 谢利

  就在国家审计署披露了10.7万亿元地方债务总额这一数据一周后,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即发表报告称,由于数据真实性原因,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或将比审计估算数字多出3.5万亿元,并认为内地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比率可能升至8%~12%,甚至可能达到10%~18%。

  早在今年4月,另一评级机构惠誉就以中国政府可能最终救助银行为由,将中国AA长期本币债信评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而标准普尔也表示,银行对地方政府贷款中可能有30%转为坏账,并成为未来几年银行坏账的主要来源。

  相对于“总体看,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尚未超出其偿债能力”这一官方表态,几大评级机构大肆唱空地方债务危机,再度引发市场对国内银行体系潜藏风险的高度忧虑。

  多出的3.5万亿元从何而来

  根据审计署发布2010年度审计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为8.4万亿元(融资平台贷款为4.97万亿元),占79.01%。而穆迪报告中认为低估的3.5万亿元债务又是从何而来呢?

  该报告称:“银监会数据显示全国地方融资贷款余额约9.09万亿元,而央行今年的《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则提到,地方政府的贷款负债额相当于银行贷款总额的30%,约人民币14万亿元。我们取这两个监管机构的数字中点,那么预计地方政府的贷款总额将达到银行贷款总额的25%,也就是约12万亿元。”报告据此认为审计署低估了银行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敞口。

  对于审计署与之前银监会、人民银行公布的地方融资贷款规模有出入,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源于统计口径略有不同。不过,从审计投入的人力、审计采用的方式来看,其所做调查应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实际状况,也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而穆迪报告中按照银行贷款总额的30%计算地方贷款负债的方法,招商证券首席分析师罗毅认为是“主观臆断”。他分析,央行发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提到,“2010年末各地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基本不超过30%”,也就是说,各地区平台贷款的最高占比才30%,而整体而言肯定不到30%。中金公司在随后发布的《穆迪错在哪里》的报告中,也对此予以驳斥,认为这一计算方法“明显夸大”。该报告认为,融资平台贷款余额约为5万亿~6万亿元,加上审计署认定的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合计银行贷款为8.5万亿~9.5万亿元。

  其他接受记者采访的分析机构也认为,穆迪报告中的观点依据不足,可信度不高。

  银行不良率18%无事实依据

  由于目前地方债中近八成来自银行贷款,出于对还款能力的担忧,一些机构纷纷看空中国银行业。但对穆迪预计中国银行系统不良贷款可能会高达18%的说法,罗毅认为“很雷人”。

  按照穆迪分析师章怡在报告中所说:“审计署没有纳入统计的3.5万亿元贷款,恰恰可能是这些贷款的合规性或者贷款手续存在问题,其中的风险比其他贷款或许更大。因此穆迪谨慎地认为这些贷款中的大部分(50%~75%)有可能会逾期。”罗毅表示,该分析师对目前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投放的办理流程和信贷档案标准要求不了解,不能因统计口径差异就据此判断这些贷款手续存在问题,更不能据此认为这“从天而降”的3.5万亿元50%~75%会逾期。

  中金公司在上述报告中也表示,银监会统计的9.09万亿元与审计署统计的4.97万亿元之间差异的大部分,是整改为一般商业贷款的2.84万亿元,其余为统计时间节点差异和融资平台数量差异造成。而根据银监会规定,只有现金流覆盖率在100%以上,且经过平台、银行、政府三方签字确认才能改作一般公司类贷款。因此,实际上所谓“遗漏”的贷款还款能力并不弱,给予50%~75%的违约率过于悲观。该报告认为,总体信用风险仍然可控,银行业不良率不会达到双位数。

  此外,对于这些贷款的投向和偿还情况,分析机构也表示乐观。审计署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地方各级政府已支出的债务余额中,用于交通运输、市政等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占61.86%;用于土地收储占10.62%。这些债务资金投入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能够带来稳定的现金流,从而为债务如期偿还提供有力保证。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很多到期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项目运营情况是不错的,如果继续给这些项目贷款,之后盈利状况是没有问题的。”他还表示,即便将来出现最极端的结果,也就是说这10万多亿元债务全都成为坏账,以中国银行业和政府的实力来说,风险也是可控的。

  地方债风险不会危及宏观经济

  面对当前趋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和较大的债务规模,以及一些国际评级机构和投行的负面预测和各种看空举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被再次推向风口浪尖。而某外资投行甚至据此得出结论,认为“中国遭遇的危机可能是2008年时美国的1.5倍”。

  对此种看法,国内分析机构普遍持反对意见,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不会危及宏观经济、财政及金融的稳定。罗毅表示,中国政府强大的财力和资源控制力是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和重组的坚实后盾,中国银行业未来仍会有持续稳定增长的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在遭到评级机构和投行接连唱空之后,上市银行股价一度受挫。对此,有观点认为,如果联系前段时间华尔街大举做空中国概念股情形,不排除此间某些机构企图通过制造恐慌而“浑水摸鱼”的可能。

  抛开外资做空的动机不谈,当前迫切需要的是,尽快找到有效措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中金报告认为,这需要银行、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三方合作,通过系统性的方式解决流动性问题。鲁政委则认为,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最大风险不是偿债能力问题,而是政府部门之间博弈使得处理办法迟迟不能出来。“拖延会发酵溃烂,最终可能酿成金融风险”。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