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理财风生水起 基金打响定投保卫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6日 06:18  证券日报

  ■本报见习记者陈 霖

  7月5日,位于中关村的一家招商银行支行里人头攒动,三块白色的写字板正中间树立着,醒目地提示顾客各种理财新品。左侧的展台上新品宣传册插的满满当当,坐在大厅右侧的理财师也正和三四个咨询者热烈的交谈着。其主题自然也是围绕着各种理财产品,顾客投资心切,理财师也讲得起劲。

  据相关数据,2007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规模仅为4000亿元,去年这一数量已经猛增至7.05万亿元。今年仅上半年,理财产品的募集规模已经超越了去年全年。对比基金资产规模更是令人惊愕,去年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也不过2.3万亿;今年上半年,基金的募集规模也仅有1764亿,上半年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出现近1600亿元的缩水。

  带着些许疑问,《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实地走访了工行、农业、中国、建设4家国有商业银行以及招商、光大和兴业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并与10余名理财师以及50多位消费者实地沟通。而大多数人的反应一致,“基金大多数产品风险较高,而银行理财收入稳健,符合当前市场环境,若行情渐转,基金还是考虑的主要投资品种”。

  然而,面对理财产品的步步逼近,基金定投仍然坚守阵地。海通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分析师娄静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采访时就认为,基金定投在市场上仍然是占有主导地位。

  银行理财风生水起

  “黑板上的都是我行短期理财产品”,剪着齐耳短发的理财师,微扬着头面带笑容,“都是保本的”。记者注意到,她身后也悬挂着一块写字板上,蓝色的笔迹标注的很是醒目,约莫五六条理财产品,到期日有7天至14天不等,收益率也随着到期日时间的长短而略有起伏,大都在3.8%-4.8%之间。

  “黑板上的都是短期的,我们还有更长时间的,3个月半年的都有,如果你不急着钱用的话,收益率也会高一点。我们一般推荐保本型,收益稳健,买的顾客多”,理财师小李(化名)报以职业性的微笑,“至于基金,风险偏高,现在股市不好,询问者渐少,如果您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考虑风散投资。20万中,15万买理财产品,5万买基金”。

  小李最后一句话道出了基金业的心酸。今年上半年,A股持续低迷,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业绩滑落至历史新低,平均业绩坠降至-7.95%,混合债券型基金一级和二级也在劫难逃,平均回报率双双告负。下半年,面对居高不下的CPI和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基金公司研究人员也多表示谨慎。“这只能取决于政策的走势,上市公司的中报等各种因素”,某研究人员无奈的说道。

  相比之下,银行理财却显得信心满满,各大行的理财师也底气十足,“我们投资的是符合监管机构要求的信托计划及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合、银行间债券等等。保本型产品是绝对有收益保障的,至于非保本的,我们有义务提醒顾客存在的风险,但是我们行至今未遇到过到期收益类无法保证的问题”。工商银行的玲玲(化名)娓娓道来。

  光大的小赵语速显慢,但对本行的产品是颇有信心,“光大2004年就开设银行理财业务,不论是保本还是非保本,我们都未出现过违约。因收益较其他行高,即使是周末,前来咨询的人也不少”。小赵看着记者,继续说道,“基金近期询问的人不多,就算是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也高低不均”。

  中国银行的理财师方女士更是直言不讳,“前两天,年中银行揽储,理财产品收益率更有过七的”。正说着,一位老顾客就给方女士打来电话,解释中,记者依稀明白了顾客在询问近期是否有高收益率的产品。

  基金推进“懒计划”

  《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走访多家银行了解到,如今,不少银行至少每天发行一款理财产品。工商银行的玲玲告诉记者,有的时候,他们一天发行5款之多。WIND数据显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已逾8000款,而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就登陆市场的基金,现存数量仍不足1000只。

  招商银行小李坦言,“确实,各行的理财产品从投资标的和收益率都大同小异,没有基金品种多,但就比基金畅销”。他微笑着,继续道,“产品到期后,我们会短信提醒投资者可以继续购买其他的产品,后续服务是有保障的”。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之间的收益差别很大,即使是同门之间的业绩也会相差好几倍。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股基首尾业绩相差就达27.3%,我们看到业绩表现出众的货币基金的首尾业绩差也达到了1.07%。

  “基金产品的选择至关重要,此外,基金讲究择时,高抛低吸,需要花费投资者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光大小赵轻轻的笑道,“理财产品相对而言,易操作,收益率稳定,省心。”

  基金近年来也不是没有注意到理财产品的“懒优势”,也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懒计划”。目前,已成立的保本基金17只,其中12只均为今年成立。建设银行的某位大堂经理在得知记者有意购买基金时,热情的推荐了一款在售保本基金,并宣称这是当前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

  此外,今年分级债基更是创新不断,在收益率和流动性方面都做了大胆尝试,富国天盈分级和博时裕祥分级均选择了A和B份额分开发行,仅B份额上市交易。值得注意的是,2只基金低风险份额收益被约定,且随加息或降息做相应调整;每6个月开放申购赎回一次。5月16日至5月18日仅3天,富国天盈募集80亿规模,超过上限50亿,5月25日,博时裕祥A一日售罄。

  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基金分析师吴天宇对此表示,新发行的分级债基如此设计,流动性优于老分级债基,且固定收益率对银行理财产品构成了竞争力。

  基金打响定投保卫战

  据《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统计发现,38家基金公司都推出自己的定投产品,并通过官方微博、报章杂志、银行等各种渠道展开宣传攻势,“亲子定投”、“全家福定投”、“智能系列定投”,各种温情策略、智力策略统统上阵,效果也初见成效。

  关注基金定投的人越来越多,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银行办手续的人,谈起定投,他们第一反应就是“基金定投”。

  从事IT业的小刘看起来约30岁左右,“定投,应该就是基金定投吧,我最近有关注过,现在买个人觉得时机还不错,比较低”。

  工商银行的玲玲肯定的回答到,“银行理财适合有一定收入积累的人,最低的门槛就是5万,至于年轻人,存款少,但收入稳定,建议定投,既可以帮助你养成良好的用钱习惯,也可以帮助你有效地分散择时带来的风险”,她笑着补充道,“我来工行上班几年了,一直坚持基金定投,每个月3千左右,去年行情好,获得了20%的收益,今年却亏了10%,但在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定投贵在坚持,长期收益应该不错”。

  但基金仍不可轻敌,银行、保险最近也开始涉足定投领域。

  “定投种类多,我主要给孩子买,倾向亲子定投吧!”一旁中年女性低着头一边浏览着各种宣传册一边对记者缓缓说道,“但也不确定,有朋友向我推荐了保险理财”,她的目光落在了一张安邦理财的红色宣传纸上。

  “我们的定投种类不少,除了基金,我们行推出了黄金定投如意金,每个月200元,点滴积累,就可以提取如意金条。”热心的玲玲和记者边走边说,并递给记者一张宣传册。

  从事服务业的莫女士谈起定投笑呵呵的答道:“我早期注意过基金定投,不过最近经朋友介绍,买了一份保险,年缴8000元,70岁后连本带利返还,挺值,暂时不会考虑基金定投了。”

  “我们代售的有保险定投、基金定投,还有我行的黄金定投,您倾向于哪一种呢”?招商小李关切的询问道,随后详细解释了一款保险产品,“我行代售的一款保险公司的产品,类似定投,这个比一般的基金定投诱人。”

  海通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分析师娄静在她的《弱市切勿定投断供》中称,近期基金公司定投“弃户率”持续攀升,其原因有三,一是人性的贪婪与恐惧使然;二是投资者对市场趋势缺乏判断;三是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高企。很多投资者认为长期定投收益还不如存银行,有人甚至认为定投是“真实的谎言”。但是,她通过一系列数据做了一个简单的推断,定投基金应该立足于长期投资,长期来看定投基金的收益明显高于银行收益。而且定投时间越长,定投盈利的概率才越高。

  娄静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周刊的记者采访时就肯定到,基金定投在市场上仍然是占有主导地位。目前,银行理财主要是黄金定投,与基金定投的资产配置不同。而保险仅仅是延伸了定投的概念。

  专家:基金应理顺内生矛盾

  上半年基金悲情从业绩蔓延到募集。今年6月21日,农银汇理增强收益债券型基金募集期延长到6月28日,这也是债基今年首次出现延长募集期。同样遭遇的还有不少。《证券日报》基金周刊统计,上半年,已现4只公募基金延长了募集期,私募新产品延长了募集期更是达到了16只。压力仍在持续,上半年基金密集发行,106只基金募集1764亿份,而净赎回却达到1500亿元。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606只股票投资方向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0128亿元,较2010年底约缩水1715亿元,227只债券投资方向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340亿元,较去年底约增长750亿元。

  民族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徐一钉(微博 专栏)就近期就表示:随着新股不断发行,A股的流通市值不断扩大,而偏股基金的规模总体徘徊不前,甚至资产净值缩小。这也说明,当前市场、,基金的话语权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从近5年的数据看,基金收益的好坏依然摆脱不了A股整体走势的影响,基金的好坏更多的是看市场的好坏。

  尽管,低风险份额的基金上半年获得了不错的募集成绩,然而,半年数据显示,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净赎回的比例却是最大的,达到了12%和8%。

  业内人士就认为,理财产品的有着明确的收益率,一般年化收益率都在3%—5%之间,,这对固定收益类基金特别是货币基金就有很大的冲击力。近几年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规模的扩张已经说明了这一问题。

  5月,国泰君安证券总经济师李迅雷(微博 专栏)在他的微博中发出了“主力在哪里的感叹”,他认为,“资金主力已经成为银行的客户,且其增量资金主要投资于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2010年通胀风生水起,时至今日,银行与抗通胀相关的理财产品又大受欢迎。银行为了维护信誉,产品风险极低。而证券业的理财产品,往往投资标的单一,且风险又大,自然很难吸引高端客户”。

  理由千钟,面对汹涌袭来的银行理财产品,基金总得走下去,路在何方,先从武装自己开始吧!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