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香
平安银行9天年化7.2%北京银行7天年化7%招商银行2天年化7%
“我行紧急加发2天7%理财产品,今日10点-14点均可参与认购,5万起做1万递增。”6月28日,一位招行理财经理给客户发送的短信称。
临近半年末,这不过是众多银行客户最近遭遇的理财产品信息“轰炸”中的一则。2011年是名副其实的“银行理财年”。据本报记者统计,截至6月24日(下同),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7434款,发行规模估计超过8万亿元,去年全年仅为7.05万亿。
存款负利率状况持续而居民投资渠道有限,存款准备金率一再上调令银行流动性紧张,共同促使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式的增长。
与此同时,银行之间为争夺存款而展开的理财产品价格战亦愈演愈烈。进入6月份后,随着半年末考核时点的临近,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水涨船高,1个月期以下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在4%以上几乎已成常态,临近月末发行的2-7天期产品预期收益率甚至高达6%-7%。
通胀压力未减,加息预期仍在,银行理财产品亦明显短期化。普益财富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1个月期以下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2367款,占31.8%;1-3个月期发行数量为2225款,占29.9%。这意味着3个月内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占比超过60%。
保本型产品占比回升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今年1-5月,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分别为663款、464款、786款、772款、858款。尽管绝对数量波动较大,但除了2月份受到春节假期影响外,非保本型产品占比持续上升,1-5月分别为53.2%、50.4%、56.0%、58.3%、59.3%。
银行理财产品大体可分为保本型和非保本型两类,两者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保本型产品需要进行并表处理,而非保本型则不需要并入表内。
实际上,出于准备金、资本金等因素的考虑,自2010年年中起,商业银行就逐渐倾向发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不仅发行比例逐渐上升,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规模也在快速膨胀。
“这是银行在季末冲高存款规模的一种手段。银行将非保本型产品的到期日集中设置在季末或月末时点前,随着理财产品的集中到期,理财资金由表外账户回流进理财投资者的银行户头,迅速推高银行储蓄存款余额;凭借这类表外流入的资金,商业银行可以放大考核时点上存款项的总量,在贷存比时点考核中达标。”安信证券高级固定收益分析师景晓达称。
他还指出,中小银行贷存比考核压力较大,有更强烈的通过发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冲存款的意图,因而在银信合作叫停后,中小银行发行非保本型产品占比提高得更快。数据显示,中小银行发行非保本型产品占比从2010年初的20%快速提升到2011年5月的40%,大行发行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占比一直维持50%左右的较高水平。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中非保本型数量为4186款,占比56.3%,保本型数量为3248款,占比43.7%。
但根据银监会的要求,从今年6月份开始,商业银行贷存比将实行日均考核,这使得银行上述冲高存款规模的游戏失效。银行不得不寻找记入表内的周期尽可能长的存款资产,而保本理财产品既纳入储蓄存款余额,又计入储蓄存款增量,这一优势有望得到发挥。
从6月份的情况看,截至6月24日非保本型产品发行数量为643款,占比为56.2%,较5月份确实有所下降;保本型产品发行数量为502款,占比从5月份的40.7%回升至43.8%,其中6月24日当周发行的保本型产品达到160款。
固定收益产品“完胜”
在今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潮中,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以及组合投资类产品挺立潮头。
据本报记者统计,上半年银行发行的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数量为4398款,占比59.2%;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数量为2497款,占比为33.6%。这两者合计占比超过90%,而前两年风靡一时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仅有208款,占比大降至2.8%。
分析人士指出,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类产品投资对象一般为债券等稳健型资产,投资风险较低,今年以来银行间货币市场阶段性的流动性紧张也给此类产品获得较高收益带来了机会,因而受到银行和客户的普遍欢迎。
以北京银行为例,近期发售的Shibor理财产品就充分利用了上调存款准备金后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较高的优势,7天、14天和一个月的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都在7%以上。
组合投资类产品则因其投资领域的灵活性而更受银行青睐。在监管规定未严格执行的情况下,只要一款产品投资标的中涉及除信托贷款的其他领域,就被视为组合类投资产品,不被计入表内。因此市面上在售或已售的此类产品大行其道,均宣称投资于多种资产组成的资产池,包括优质企业的受益权、信贷资产等,但几乎无一明示具体投资于哪家公司或项目。
不管是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还是组合投资类产品,委托期限都趋于短期化。以6月份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为例,1个月以下期限产品数量为238款,占比48.5%;1-3个月期产品数量为132款,占26.9%。两者合计占比为75%,而2月份时仅为50%左右。
期限缩短的同时,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却在节节高升。6月份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1个月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经达到3.92%,较5月份高出0.5个百分点;6月24日当周,银行发行的1个月以下人民币债券类理财产品数量达到80款,占比56.7%,平均预期收益率则已经达到4.51%,其中最高预期收益率已经从第一周的5.5%上升到7.2%。
上述预期收益率高达7.2%的这款理财产品,为平安银行发行的9天期“安盈1068-03期人民币理财计划”,起息日为6月29日,到期日为7月8日,投资方向为银行间货币市场品种、信用债、短期债券及中期票据。
债券和货币市场类和组合投资类均属于固定收益产品,而如此之高的预期收益率是否能够实现?迄今来看,这两类产品都保持了“完胜”的记录。普益财富数据显示,在上半年到期的7041款产品中,公布未实现预期收益率的产品有13款,其中10款为结构性理财产品,2款为证券投资类产品,1款为信贷类产品,但无一款是上述两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