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发高息理财产品变相揽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31日 08:55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张飒 实习生 田宇

  针对监管部门可能在6月初全面铺开实施月度日均存贷比监管,早报记者昨日走访多家银行获悉,部分尚未达标的银行已提前在内部加压,启动日均存贷比动态考核。多家银行全面进入“存款拉锯战”。

  而在一些股份制银行通过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吸收存款)的推动下,目前一年期理财产品的最高预期收益率已升至6.2%,远高于同期存款利率。

  营销成本飙升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昨日向早报记者表示,随着银行越来越缺钱,资金费用逐步升高。尤其在银行业务同质化的格局之下,市场新进入者比如新设网点的中小型银行只能以价取胜,“在资金费用上很舍得投入”。

  所谓资金费用,简单理解就是银行“吸收”存款所付出的营销成本(编注:这部分资金奖励给客户经理,但客户经理也可以将部分奖励分给客户)。一般而言,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银行业内平均的资金费用为一年内保证日均存款在1亿元的,营销成本约十几万元,即不到2%。。

  而据透露,目前多家银行的资金费用已升高至5%。-6%。,个别银行甚至高至1%,比平均水平高出近10倍。此外,根据银行内部收益模型,有股份制银行为1亿元以上存款开出的奖金和内部收益合计达10%。

  理财产品收益高企

  为顺利满足日均存贷比达标,一些中小型银行通过“拉”零售存款的方式“补”对公贷款的需求,争抢零售存款的关键策略便是发行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据悉,民生银行一年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已攀至6.2%,而另一股份制银行32天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亦达4.35%。

  根据金融界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5月25日当周,共有308只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较上周增长32.2%,也是近期理财产品发行最多的一周。值得注意的是,在308只银行理财产品中,6个月以内理财产品占比达到85%。

  该金融产品研究中心报告指出,目前各大银行拉存款的主要途径仍是发行理财产品和采取各种优惠手段,“短期资金拆借、短期产品发行是银行通用的资金调用手段,近期理财产品的短期化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专栏)指出,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4万多亿元,同比增加3万多亿元,比去年末增加2万多亿元。

  在以发行理财产品争夺存款的拉锯战中,亦有银行丢失阵地。据早报记者了解,一总部在上海的银行近期存款呈现逐月负增长的局面。

  变相揽储“不得已”

  在大量发行理财产品之外,为解资金之渴,仍有银行在“变相揽储”的灰色地带游走。

  某银行支行客户经理表示,如果在该行贷款,可用存贷相抵的方式向客户进行变相返利。即贷款500万,如果同时存在银行账户里500万,便可以用存款利息以及银行相关优惠抵掉贷款利息的6-7成。据了解,上述存贷相抵吸收存款的方式在沪上银行并不鲜见。

  此外,某股份制银行在与券商合作推出第三方存管业务时,只要在6月30日前开户并存款100万-200万元,银行可以返现1500元,200万元以上可以返现3000元。

  根据去年8月上海银行业签署的促款业务自律公约,通过“存贷挂钩”方式吸收客户存款、以存款“公关”名义向存款人馈赠礼品、现金等方式被禁止。

  昨日,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在采访时以“回避”的态度回应上述市场现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