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星展之堵:新加坡富人银行为何在中国水土不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3日 05:13  理财周报

  新加坡的富人银行为什么在中国水土不服,它想去的地方都被快一步的同类断了后路

  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研究员 张莉/文

  2010年之前,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星展与外界的关系,最贴切的莫过于“沉默”。甚至有人说,星展在一门心思地完成它在中国的“独舞”。

  “沉默”还包括它的规模。历经4年的跑马圈地,星展与其他外资行的差距越来越大。

  星展银行是新加坡最大的本地银行,其资产规模在整个东南亚地区首屈一指。但入主中国四年来,一直屈居二线外资银行之列。

  4年来,星展为何没能成长起来?曾经陷入了怎样的困局?将来它将如何脱困?

  星展的迟缓

  2007年5月,星展(中国)在华获得法人资格。距离汇丰等第一批拿到营业牌照的时间,相隔一月有余。

  晚发牌照跟此后的业绩本没有关系,但却成了借口。

  检索过去四年星展的成绩,星展略显寒碜。2007年转制之前,星展就已经拥有5家网点。彼时,汇丰在内地物理网点数量为35个,东亚27个,渣打23个,南商也仅有7个。但历经四年的发展,星展与他们的差距却越来越大,截至2011年5月20日,汇丰网点已飙至108个,南商也达到22个,星展却仅为19个。即使是转制为法人之初只有2个网点的另一新加坡银行——华侨银行,目前的网点也增加到14个。

  要是精确地核算2010年底之前的成绩,星展的数字还远不如今天的漂亮。2008年开启天津分行,2009年创立南宁和东莞分行,2010年底开设杭州分行。2010年底仅有16个网点,分布在8个城市。也即是说,星展8家分行中,有一半是在转制之前就已铺设完成了。而现今的这8个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杭州、深圳、广州、东莞和南宁,全部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中心地带。

  而当时,同一梯队中的南商和华侨,已经盘踞的城市分别达到10个和8个,且势力范围已经延伸至中西部,尤其华侨,1994年就已进驻成都,目前在成都的分支行达到4个,市场份额在外资行中稳居第一,并在重庆也设有分行。

  如果真要拿出一个品牌来为星展充当门面的话,就是2010年2月星展有了一栋用其银行冠名的办公大楼。目前,一线外资行均已实现此种愿望,二线外资行中的南商和华侨,则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在业务层面,星展在华业务也有所偏重。星展在中国的业务主要为五大块,分别是企业银行、个人银行、私人银行、台资以及贸易跟现金管理。在这五大块业务中,企业银行、贸易跟现金管理、台资贡献了80%以上的业绩,而个人银行,在星展的占比微乎其微,最值得一提的就是2009年发行了人民币的借记卡。其理财产品,也仅限于结构性一个类型,相比其他外资行,产品丰富度和发行数量亦大打折扣。

  “研发新产品跟银行盈利状况挂钩,星展的规模太小,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大力发展各项业务。现在还处于开设新的分支行、人员配备和技术投入阶段。”一位外资行的相关人士表示。

  “外资行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本身就小,星展的占比就更小,要想先赢利,只能先做企业,像大华、华侨等新加坡的银行在中国都是这样的发展模式。零售这块业务本身很难开展,要想做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实属不易。” 某知名券商人士表示。

  但一家大型外资行相关人士则持相反意见,“一些银行迟迟难以发展,背后原因包括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碰撞。星展在华战略有华人的理念,跟中国政府看到的也相吻合,一直发展不起来很可能一部分是自己内部领导层的原因,另一方面,审批一家银行的新业务和新扩版图,要求其内部风险控制达标后才给审批新的业务和分支行。经历一场金融危机后,各家银行在中国的态度,都已经很明确地展现出来。”

  该上述人士还提出,“星展由于自己的优越感,在中国一直没找准定位。自视自己是新加坡最大的银行,而且在新加坡大都为富人服务,进来伊始没看到中国富人的增长态势,以至于前三年只守着为固定的客户群服务,比如在南宁开分行,则因为有很多东盟国家的客户要到南宁投资;在天津开设分行,是因为开设之前已有超过100个客户在天津。”

  星展所出现的问题还与政府的紧密度有关系。“在这方面远不如华侨、南商密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点的扩张。”知名券商人士表示。

  华侨员工90%以上为当地人,尤其是分支行行长,也倾向于聘用当地人。在中国政府刚一提倡银行开到中西部去,华侨很快在成都找到了市场定位,并且是第一个在该地开设分行的外资行。此类案例还不只一例。

  而对于南商行,它属于中银香港旗下,中银香港属于中国银行,事实上,南商已经成了中国银行的子公司,现在南商中国的行政总裁就是来自于中国银行浙江分行的行长,其中关系不言自明。

  星展新速度

  三年一个坎儿。一同走过了三年,以汇丰为代表的一线外资行的触角已经覆盖大半个中国,以南商为代表的二线外资行也找到了中国银行这个大靠山,发动机已经启动。

  星展终于按捺不住。

  改变,往往在一念之间。

  2010年星展中国的亮丽业绩报告给了星展集团上了一课。“星展中国2010年净利润同比翻倍”。中国的核心市场地位由此奠定。

  2011年4月,星展集团主席佘林发、星展中国董事兼行政总裁张在荣隆重召开媒体沟通会,高调宣布接下来的“动作”。

  “2013年将增至50家网点,今年至少是8家分支行,新网点基本是在上海、北京、广州,今年头四个月我们已经开设了3家新的网点,分别在杭州、上海、北京。”张在荣说。

  刚刚过去的5月12日,星展北京分行三里屯支行开业,为今年的星展版图再次添红。

  “以匹配我们业务的增长计划,今年我们将新招聘一倍的人员,招聘一千人的员工。主要集中于个人银行和企业银行业务方面,为更积极培育人才,我们跟复旦大学联手推出‘星展—复旦银行课程’,参与课程的学生还将有机会获得星展银行的实习机会。”

  “我们还将进一步扩大星展中国的客户群,去年12月,星展中国签署了一项里程碑的协议,提供苏皇中国在上海、北京以及深圳的零售及中小企业的客户转移至星展中国的选择。”

  该项转移计划,原计划在今年5月底完成。现如今转移的情况,星展银行告诉理财周报记者,目前苏皇项目仍在按照既定的计划有序进行之中。对于转移过来的客户,我们的银行服务人员一如既往地为这些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原苏皇的员工也已经陆续加入星展银行,在接受了全面的培训之后正式上岗,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但理财周报记者从一位在RBS工作的人士了解到,由于两行文化适应、银行风格和业务差别等原因,部分RBS旧员工对星展的归属感不强,部分客户已经习惯于欧美银行的服务,对于区域性的星展信心还是不够,所以,星展的接管工作所付出的时间可能要比预期的长。

  星展的走向

  梦想,人人都有,星展也一样,然而未来三年,星展中国能实现它的速度之旅吗?

  三年之后会是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其发展轨迹来看,我们不得不为其捏一把汗。

  从业务层面来讲,星展2011年之前的零售业务不值一提,虽说接管苏皇将会为其零售业务带来一线生机,但是,如何将其利益最大化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为星展中国利润贡献最大的莫过于企业银行,而星展服务的企业对象,仅限于在中国和东南亚有贸易往来的企业,一旦超越地域的限制,星展的优势很容易就被汇丰、花旗那些国际性银行所替代。而在同一地缘,不说那些大型外资行,作为来自同一国家的华侨银行,俨然成了星展最大的绊脚石。

  在国内,东亚、汇丰、渣打和华侨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称为外资中的“老四行”。在国内的知名度上,星展先是逊色华侨一筹。与其处于同一梯队的华侨和南商,在国内各自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南商早已成为中国银行的子公司,并实现资源共享,而华侨也可以利用与宁波银行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无论在大企业、中小企和零售银行方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相比而言,星展显然缺少一块“免死金牌”。

  当然,知名度还只是其中之一。

  众所周知,开设分支行,速度和规模都要事先征得监管当局的批准,而分支行的速度又直接影响到客户存款的吸收。加上,如何消化和管理好从苏皇接手而来的2.5万名客户的资产,将是星展的一大挑战。再者,星展银行在沿海大城市可能有品牌知名度,随着沿海城市银行的逐渐饱和,星展如何巩固势力还需要高层的进一步探讨。而在中西部城市,客户对其仍相当陌生,如何打进中西部、如何在中西部这块市场上分一杯羹,也不是一件易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