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网银安全性高于国外 央行年度检查将制度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2日 19:53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2日讯(记者林磊) 去年年底至今,假冒钓鱼网站引发的网银盗用案频频发生,给正处于蓬勃发展中的网上金融支付体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在今天举行的2011放心安全用网银联合宣传年启动仪式上,央行相关人士表示,网上金融安全威胁当前正日趋严峻,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层出不穷,而且不断变化,但中国的网银还是很安全的。据透露,从今年起,央行对网银安全性的年度现场检查将制度化。

  网银犯罪活动势头遏制

  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流通中现金与GDP的比值从2006年的的12.8%持续下降到2010年的11.2%,非现金支付工具对现金产生了日益显著的替代作用,尤其是网上支付交易量激增。2010年,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分别较上年增长了70.54%和48.8%。央行相关人士表示,支付体系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最核心的金融基础设施,加强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一直是监管的原则和关注的重点。

  但近年来,网银业务的大规模普及和创新也给犯罪分子创造了作案条件,特别是从去年底开始,部分犯罪团伙将黑手伸向了网银用户,利用假冒的银行网站,骗取网银用户的银行帐号和口令信息,盗取用户的资金。从去年年底,公安部会同央行、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以下简称CFCA)以及有关银行建立了打击网银犯罪活动的联动机制,并组织了专项打击的行动。

  “目前已经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地打掉了六个犯罪团伙,抓捕制作假冒网站,发送欺诈短信,参与资金盗取的50多名犯罪嫌疑人,一共破获了120多起案件,据不完全统计,涉案金额在1700万元左右,比较有效的遏制了网络欺诈的犯罪势头。”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侯钧雷表示。

  国内网银安全性超国外

  针对我国网银安全性的质疑,央行相关人士指出,自网银业务在我国开办以来,银行端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目前,银行端和客户端之间的信息采用高强度加密算法,以当今的技术需要耗费上万年时间才能破解加密信息。因此,网银的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于客户端,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CFCA等专业公司,均对客户端采取了专业的安全防护技术,开展客户安全教育等保障措施,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风险。央行科技司安全处人士指出,据测算,我国网银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仅为百万分之一,远低于国外第三方支付公司,网上支付千分之一的欺诈率。

  而为了预防再次出现大规模网银安全事故,2011年年初,央行出台了《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在认真总结以往发生的网银案件,事件和检查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网银技术、管理和业务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的要求。并依据这个文件开展了全国网银安全现场检查以及回头看式的抽查,切实督促银行整改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检查整改结果。据央行支付结算司人士透露,以后央行将形成年度检查的制度化要求,从根本的制度保障和制度实施运作上提高了网银安全保障水平。

  相关人士指出,支付体系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规范,还需要行业组织和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协作和广泛参与。本次,CFCA联合近四十家商业银行举办的“网银随心安全由我”--2011“放心安全用网银联合宣传年”将再次成为电子支付领域公众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必将有效地推动网银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王慧梅)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