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洋 吴进宇
“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为一家中小股份制银行,北京银行本身就是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见证和成果。面向未来,北京银行将继续肩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重任,积极探索中小银行发展的新模式,持续加快经济结构优化、体制机制创新,夯实企业发展根基,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的发展道路。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是我们未来五年发展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谈及“十二五”规划与银行业发展,开门见山,直指目前业内关注的核心问题。这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银行家,将利率市场化改革称之为将对中国银行业产生“裂变”、“翻天覆地变化”的因素。
此前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这是核心问题,也是让不少商业银行最担心的问题。”闫冰竹一语道出了中国银行业目前生存发展模式的短端,即过于依赖利差收入。业内也已有共识,我国商业银行过度依赖贷款增长、过度依赖存贷利差的发展盈利模式不可持续,必须加快调整和转变。
当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写入“十二五”规划后,银行业本已绷紧的神经再次加码,如何应对成为摆在银行业面前的一道关乎生存发展的难题。“未雨绸缪。”闫冰竹简短的答案背后,是北京银行过去几年间转型路上的持续努力,也是未来数年应对之道的战略谋划。
立足中小企业 改善信贷结构
“作为一家金融企业,加快经营转型,转变发展模式,既是时代变革的外在要求,更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闫冰竹告诉记者,坚持“服务中小企业”是北京银行的鲜明市场定位,这不仅是实现自身永续发展的战略需要,更是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和谐社会的重要使命。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难题,但在服务中小企业上,北京银行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塑造了鲜明的经营特色和独特的竞争优势,在支持科技型企业、文化创意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等领域打造了优质的金融品牌。
一组数据见证了北京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实力:截至2010年9月末,北京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近1150亿元,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客户数3638户,在北京地区中小企业贷款市场中,贷款余额排名第一。目前北京银行提供结算服务的中小企业超过7万户,占首都中小企业的四分之一,累计为2万余户中小企业发放贷款6000亿元。
“在服务科技型企业、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我们都保持着领先地位。”闫冰竹所说的领先背后,的确有令业界颇为尊敬的业绩。北京银行设立了国内首家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推出“小巨人”中小企业融资方案,并成立首都第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特色支行,累计为10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超过1000亿元,并积极参与各项科技金融创新试点,市场占有率均在70%以上,培育了华旗资讯、牡丹联友、汉王科技、用友软件、碧水源等一大批“小巨人”。而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自2006年以来,北京银行率先对影视、出版、动漫等9大类文化创意行业提供金融支持,目前已累计投放文化创意贷款达1000多笔,金额达160多亿元,占北京市场的80%,探索出“文化+金融”和谐发展之路。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经济转型的新领域、新导向,包括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闫冰竹说,未来五年,适应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北京银行将持续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支持民生保障工程、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文化创意、城乡协调发展等,提升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效能。
搭起零售平台 优化收入结构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此,我们高度关注。”闫冰竹进一步解释,利率一旦完全市场化,大公司、大机构的客户首先会与银行讨价还价压低贷款利率,企业和银行间的博弈会越来越尖锐,银行只有将挖掘高附加值产品的可能放在零售业务身上。“因此,利率市场化将对银行经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原有经营模式将难以为继,转型成为必然选择。”
目前存款利率还不能上浮,贷款利率不能下浮或下浮空间有限,但这两个底线一旦撤销,利率一旦真正市场化,对于利差收入占整个收入的比例在80%以上的商业银行而言,将是巨大的挑战。向零售业务转型,提升中间收入占比,成为国内银行业必须完成的跨越。
北京银行在近几年战略转型过程中,业务结构和盈利结构逐渐得以优化,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2010年,北京银行发起设立国内首家消费金融公司———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合资成立中荷人寿保险公司,初步打造形成了大零售业务平台的战略布局。
整合优势资源,拓展零售银行业务的每一步努力,给北京银行换来了可喜的成果。截至2010年9月末,北京银行个人贷款余额达到403亿元,较年初增长144亿元,增幅达55.57%,超过2007年至2009年三年的增长之和。同时,创造性地填补了国内个人信用贷款业务的空白的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相继推出创业贷、应急贷、明师贷等业务品种,截至11月末,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贷款规模已突破2000万元,有效地满足了百姓的消费需求。
“‘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作为北京银行,将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认真办好消费金融公司,充分满足广大居民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的多元化消费需求;通过激发网点效能、变革管理机制、强化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打造零售银行品牌,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真正为扩大内需、增强消费作出应有的贡献。”闫冰竹对于未来消费金融的潜力充满信心。
尝试资本运作 力促业务转型
调整信贷结构投向,搭建零售平台改善收入结构,是北京银行转型路上的两大步;与此同时,一个更具跨越性的步伐同时迈开,那就是资本化运作。
如果仅仅只是通过自身业务的自然增长和扩张,北京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可能只是在一个完全可以预期的速度中逐步成长。而通过资本化运作推进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无疑能为北京银行的腾飞提供更强大的助力,也将是北京银行开辟新的发展模式的必经之途。
“北京银行在加快战略转型步伐,加大中间业务等新型银行业务的拓展力度同时,也要不断拓展经营领域和范围,形成新的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增长模式的转变,建立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闫冰竹在拓展经营领域方面,罗列了北京银行近两年资本化运作稳健而高效的步伐:2008年9月,北京银行入股廊坊银行,同年12月,参股成立首都第一家村镇银行——北京延庆村镇银行;2010年3月,北京银行独资设立国内首家消费金融公司——北银消费金融公司;2010年5月,北京银行与荷兰国际集团(ING)合资成立中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入股保险公司的中小银行。
至此,北京银行通过入股地方性银行建立起地域维度的扩张,通过资本化的运作迅速获得其他类别金融业务资格,经营多样化格局业已浮出水面。开辟资本化运作新纪元也是顺应金融业发展规律的必行之举。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资本市场迅速扩展,商业银行仅靠传统业务已无法扩大利润增长来源,必须加快功能创新,扩大具有投资银行服务功能的中间业务,才能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金融服务需求。因而,构建更完整的金融服务链条,也是北京银行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不可忽略的是,加大资本化运作力度也对北京银行的公司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施资本化运作的同时,北京银行将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吸收高素质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以提升公司治理能力。”闫冰竹告诉记者,北京银行已建立了一整套资本化运作的制度和管理办法,建立与参股公司的防火墙。毕竟,多样化经营会面临着一些新的风险,这将是北京银行在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道路上必须要迎接的挑战。
实施品牌战略 转换发展理念
当很多商业银行还在拼规模、冲时点时,北京银行已经彻底实现了观念的转变,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如果按照一级资本、人均效益等体现发展质量的指标进行排名,北京银行在国内银行业均崭露头脚。“这两项指标体现的,正符合‘十二五’规划要求的发展方向。”让闫冰竹颇为看重的,除了发展质量的硬性指标外,展现企业软实力的品牌在采访中同样被屡屡提及。“应对未来发展,第一要做出品牌,如果没有品牌,怎么谈发展。”
实际上,在创造优异业绩、实现发展转型同时,北京银行打造出了一个优质、响亮的品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10年最新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北京银行按一级资本排名第155位,在中国银行业排名第12位;在201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北京银行排名中国银行业第9位。
在具体业务中,北京银行的众多产品品牌优势已经确立。2007年,北京银行推出“小巨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品牌,成为国内第一家推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品牌的银行。四年来,北京银行围绕“小巨人”品牌建设不断进行管理和产品创新,整合形成包括三大核心产品包和“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三大特色行业包的“小巨人”中小企业成长融资方案,令“小巨人”真正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而在“文化金融”中,北京银行创建了“创意贷”文化金融品牌,构建起文化创意专业信贷平台,成为北京银行的特色优势和亮丽品牌;日前,北京银行与北京软件行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北京银行打造软件融资品牌战略的第一步,北京银行也因此成为业内第一家提出软件融资品牌战略的商业银行。
“‘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为一家中小股份制银行,北京银行本身就是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见证和成果。面向未来,北京银行将继续肩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重任,积极探索中小银行发展的新模式。”闫冰竹告诉记者,北京银行将持续加快经济结构优化、体制机制创新,夯实企业发展根基,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