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私人银行力推阳光私募:是否只看名气和规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8日 08:21  中国证券网

  也许,明年一些知名阳光私募的日子会更灿烂。

  “目前各家银行私人银行渠道对阳光私募的投入精力都多一些,阳光私募产品也是明年我们银行力推的重点。”某国有银行私人银行中心产品经理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表示,相对于基金一对多来讲,阳光私募的业绩更好,在客户中的反响更热烈一些。

  另一家国有银行私人银行内部人士也持同样的观点,他对本报表示,阳光私募目前已成为各家银行私人银行心中的主打产品。

  多家银行主推阳光私募

  中信私人银行内部人士对本报表示,目前该行有6只阳光私募每月开放供高端投资者申购,这些阳光私募都是由总行进行筛选的,包括武当、朱雀、重阳、金中和等在内。交行私人银行内部人士也表示,今年下半年以来,总行已经销售了4期阳光私募产品,包括从容、朱雀和重阳在内。建行总行发了约两期阳光私募,一些分行也发了一期阳光私募。

  这些银行的总体观点空前一致,均表示,就业绩来讲,阳光私募整体表现好于基金专户一对多产品,更不用说对公募基金的优势了。

  好买私募基金网显示,截至11月19日,今年以来阳光私募收益率最高的达到了83.11%,8只阳光私募的收益率在40%以上。而截至同一日期,根据网上一份由多名“百万富翁”自曝收益而整理的39只基金专户产品收益率排名表,今年以来基金专户收益率最高达39.8%。

  如果拿私募与公募比,根据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30日,已有公开业绩记录的非结构化私募证券类产品共有553只,其中取值日在25日至30日的产品共416只,这部分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1.08%,而同期公募基金的收益率为-1.03%。

  去年基金一对多刚推出来时,作为销售渠道的银行曾一哄而上,在经过一年的喧嚣之后,谁是金子一眼而明。“阳光私募的水平虽然也良莠不齐,但对比专户一对多来说,整体质量还是好一些。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阳光私募如果整体水平有8毛的话,专户一对多可能只有6毛。”某银行内部人士表示。

  另一家国有银行私人银行内部人士对本报说,阳光私募的整体优势更明显,最主要还是源自于其制度更灵活。“有些私募基金收取少量的管理费,有些几乎没有,其收入主要来自于超额业绩报酬中的提成,如果做不出业绩,等于没有收入。”而公募基金要收取1.5%雷打不动的管理费,没有业绩报酬。因此,公募基金的主要目标是不断做大规模,而不是追求业绩。

  基金专户一对多则又不一样,很多一对多产品是由大型基金公司发行的,在持股上可能与该公司的公募基金相似;此外,不少公募基金经理被基金公司派去做专户投资,做公募的思维可能无法很快转变,反而拖累了专户一对多的业绩。

  银行成主力渠道

  由于整体良好的表现,以及高端客户追求绝对收益的需求,使得阳光私募成了银行销售的宠儿产品。而银行对待阳光私募去年与今年之间态度的明显转换,是很多阳光私募和第三方理财机构共同感受到的一个变化。

  私募排排网的一位研究员对本报表示,明显感觉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包括中行、建行、农行等在内的银行,对阳光私募的关注度更高,使得阳光私募通过银行渠道的发行更频繁。

  北方一家阳光私募的高层人士对本报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银行对阳光私募的态度更积极。“信贷收缩,银信合作被叫停,房地产信托也受到监管限制,从中间业务收入上来讲,阳光私募给银行的贡献是其中一个因素。”

  据该人士介绍,在销售阳光私募产品时候,银行可获得前端和后端两种收入。前端收入为认购费,“一般上柜台销售客户需要付1%的认购费,这个认购费银行会再进行分配,一部分给银行客户经理,一部分留给银行自己。产品投资获得超额业绩报酬后,银行还有一部分后端收入。阳光私募还提出和银行一起分配超额业绩报酬的20%,其中给银行的份额大约是超额业绩报酬的20%中的15%~20%,剩余的留给阳光私募。”该人士还表示,因为阳光私募产品都有存续期,一些产品是6年,有些甚至是无期限存在,如果每一年该产品都获得超额业绩报酬,那么每年银行都可以享受一部分后端收入。

  目前,投资实力强劲的阳光私募通过银行销售,目前分为两种模式——包销和代销。包销即阳光私募产品发行的全部规模由一家银行承担,代销则一般由银行、券商和阳光私募各自承担一部分。包销时银行更有议价权,收取的前端和后端收入可能更高。而在代销渠道中,银行也更有优势。比如一个2亿元的阳光私募产品要发行,采用代销模式,银行和券商渠道如果各分5000万元,阳光私募自己销售1亿元,由于券商渠道的客户多为自己炒股,因此该渠道比银行弱势很多,而为了保证产品的规模顺利完成,三者实则为利益共同体,券商为了以5000万元的代销规模获得2亿元的机构客户,会私下激励银行客户经理。“券商会自己拿出千分之三到五个点给银行客户经理。”上述人士表示,但这也需要视券商的资金实力,大券商可能会这样行动。

  该人士表示,这一切只因为银行是最容易销售高端产品的渠道,可以精准抓住客户群。

  银行渠道也不能保证全是“好货”

  私募排排网一位研究员对本报表示,目前市面上共有1000多只阳光私募。而这么多的阳光私募,能够进入银行渠道的其实只是相当少一部分。

  私募业界人士也认为,从整体上看,银行对于销售阳光私募目前还非常冷静。和发展历史12年的公募基金高达2.3万亿元的规模相比,发展历史不过五六年的阳光私募目前总量才1000亿元。如果银行不冷静,阳光私募恐怕早已不是这个规模。

  “我们只选排名前20的阳光私募,要看公司的业绩、管理和风控风格,而且一定要运行几年,业绩也还不错的阳光私募才会合作。”交行私人银行一位内部人士对本报表示。

  从采访中,其实可以看出,能够进入银行渠道销售的阳光私募其实多为最出名的那几家,比如重阳、武当、朱雀等。但这些尖子生也未必就保证全部成绩出众。上述私募高层人士表示:“根据我的观察,在银行渠道销售的阳光私募产品,40%表现还可以,60%表现不好或一般。”

  因此,银行在销售阳光私募时其实也面临尴尬境地。其中一个原因是阳光私募在国内存在的历史很短,“2008年表现好的,2009年表现不好;2009年表现好的,2010年又不行,规模就会下来,业绩又会受到影响。”上述私募人士表示。

  目前,有市场观点认为,能请到哪个层面的银行渠道合作已成为制约阳光私募新发规模的关键因素。深圳铭远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炜对本报表示,阳光私募跟公募一样也有规模情结,规模上去了,品牌、知名度和对渠道的议价能力都会提升。但规模应该与投资业绩平衡发展,规模的成长最终还是取决于投资业绩。

  “有些银行在销售阳光私募产品时,喜欢选规模大的。我觉得这就跟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放贷款有相似处。国有企业可能项目不好,但有国有背景;民营企业虽然有好的产品和盈利模式,但靠自己,对其贷款还可以上浮利率。但最后发现并不是大与小的问题,关键还是投资能力问题。国有企业可能做得不好,造成亏损后不会把差价补给银行;而民营企业虽然小,但做得好可以给银行带来可观收益。” 陆炜认为,银行应该多借助第三方平台,去甄别阳光私募。此外,一些信托公司在研究阳光私募上也有很强的实力,这些外力比银行更加专业和有优势。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