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1家银行热捧贷款转让交易 标准化产品待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9日 00:30  中国经营报

  徐瑾

  继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9月初完成首笔2.5亿元信贷资产交易后,9月25日,全国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交易系统姗姗上线。

  据悉,该系统依托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专线网络,由位于上海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管理,该平台24小时均可登录交易。

  这不仅意味着京、沪、津、深四城信贷转让平台的微妙竞争格局形成,更标志着国内银行业信贷机构调整的市场化探索。

  标准化产品待产

  9月25日当天,共有2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签署了《贷款转让交易主协议》(以下简称《主协议》),获得了参与全国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的交易资格。

  首批签约银行中,除了国开行、五大国有银行、邮储银行之外,也不乏浦发银行(600000.SH)、招商银行(600036.SH)、中信银行(601998.SH)、民生银行(600016.SH)等股份制银行,更有山西晋城市商业银行、攀枝花市商业银行股份等城商行,以及汇丰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等外资法人银行。“大家对于出现一个全国性市场还是非常期待。”在代表机构参与签约时,德意志银行环球市场部中国区主管高峰表示。

  全国银行间市场首笔贷款转让也于9月25日完成。工行发出首批贷款转让报价,金额合计4.8亿元,该行也与交通银行(601328.SH)达成首笔整体转让成交,转让本金额4000万元,贷款期限11个月,剩余贷款期限3个月;而浦发银行和晋城商业银行则达成首笔可拆分转让协议,转让本金额3000万元,贷款期限6个月,剩余贷款期限2个月20天。

  “可拆分转让意味着一笔比较大额的金融贷款可以分为不同份额的贷款来交易、转让,比如1亿元的贷款可以只购买其中的3000万元,这极大方便了各类银行的不同需求。” 晋城市商业银行行长董华斌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是解释。

  “从设计到上线的时间比较紧急,当前可以交易的信贷资产品种只有整体转让与可拆分转让,不过下次升级之后会推出更复杂的标准化产品。”一位接近外汇管理中心人士透露。

  期待规模效应

  近期银监会讨论推出包括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拨备率、流动性要求等监管工具,对于银行监管有从严趋势,银行信贷调整的紧迫也在加强。

  一位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贷款转让一般发生在信贷资源比较紧张的时期,也就是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时会大规模发生。“信贷资源不紧张的时期,谁有动力转让贷款?”

  “随着下半年大银行信贷调结构的贯彻,估计一些盈利空间不大的信贷就会转让出去。这对于买卖双方可谓各有所需,但是大银行转出一笔10亿元贷款很正常,对于接盘的小银行则不同,10亿元贷款是笔不小生意。相对而言,信贷转让对于中小银行的利好空间会大一些。” 国信证券分析师黄飙对记者表示。

  据媒体报道,2008年信贷资产转让交易规模达到8000亿元左右,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额为4.91万亿元。2010年截至8月末,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达5.71万亿元,完成全年信贷计划7.5万亿元的76%。

  信贷转让空间前景巨大,目前交易所涉及只是沧海一粟。全国统一信贷转让市场能否带来规模效应也成为关注焦点。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连平表示,目前交易所公开转让的信贷资产规模还很小,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培育。 “如果市场参与者增加,竞争加剧,价格可能会上去,但如果可以把规模做大,利润相对也提升比较多。”一位参加主协议签约仪式的银行高管对记者表示,很有兴趣签订《主协议》,目前该行正在走相关程序。

  银行界人士普遍对记者表示,信贷转让平台短期之内交易量不会对于现有信贷业务产生较大冲击。“现在各家银行基本上都是以‘地板价’在竞争贷款,贷款转让平台的成交量比起贷款总量来说实在微不足道。”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对记者如是表示。

  市场的活跃度不仅卖方关注,也成为买方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们总行在上海,肯定首先考虑上海的交易所。”东亚银行副行长林志民对记者表示,“作为买方,我们首先关心的是市场活跃度,其次是价格,最后则是保密性。”

  有望统一监管

  目前,信贷平台转让呈现京、沪、津、深四地竞争格局。其中,深圳金融市场交易平台率先于2009年11月运行,不过一直比较低调,没有披露任何成功转让交易;位于天津的天津金融资产转让交易所成立于5月,继8月成功挂牌信贷资产转让后,又于9月成功转让首批信贷资产;位于北京的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则在9月高调宣布发布首个《信贷资产交易规则》,并挂牌首批10个信贷资产包,总金额达98.8亿元。

  “此前信贷转让虽然没有与现行任何法规冲突,但是也没有一个规范的法规来确立,监管的态度比较暧昧。”一位深圳的银行人士对记者透露,而如今全国贷款转让市场的成立则有望为同一规范与监管出台铺平道路。

  目前各地交易所在争取当地监管机构各类支持,信贷资源的全国化也使得彼此之间避免直接竞争。

  “有市场就有竞争,有竞争对手模仿我们规则、系统也不奇怪。监管政策以及地区优势都是一时优势,最终的竞争还是体现在产品以及服务的比拼上。”一位天津交易所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他们正在针对客户需求研究标准化产品,最快有望十月推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鉴于信贷转让基数较大,交易所之间的竞争不会很激烈,不过目前各地信贷平台以及转让规则虽然得到监管一时默许,但“各自为政”并非长久之策。“信贷转让的市场很大,除了全国银行间转让系统之外,也可以有其他参与者。央行作为监管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加强推动出台系列统一的监管条款。”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