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授权择机收购存款机构 国开行负债多元化待破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5日 22:32  21世纪经济报道

  丁玉萍

  核心提示: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指出,国开行深化改革的三大难题未解,进入了相对“进退两难”的状况。不过,其中负债工具、资本金补充机制问题,国务院授权的择机收购存款类金融机构和上市,或提供了解决之道。

  8月25日,国开证券在京揭牌。

  自此,在开发性金融理念的主导下,国家开发银行搭建起“一体两翼”的组织架构,“两翼”即两大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与国开证券。

  不过,这仅仅是国开行改革的一小步。作为“一体”的国开行集团,既有别于一般商业银行,也有别于传统的政策性银行,由于其功能特殊、接下来如何继续“商业化”,前路未卜。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25日指出,开行深化改革三大难题未解,进入了相对“进退两难”的状况。不过,其中负债工具、资本金补充机制问题,国务院授权的择机收购存款类金融机构和上市,或提供了解决之道。

  三座“大山”

  国开行自2008年底完成股份公司转制后,商业化改革实质处于停滞阶段。尤其是4万亿投资启动后,其扮演的政策性银行角色对国家战略的推动实施不可或缺,由此商业化后的定位问题,难以明确。

  如何国开行深化改革,刘士余认为,有三大首要任务摆在眼前。

  其一,债信问题。“事关开行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就是债信问题,”刘称,“国务院在批准开行改革方案过程中已经要求有关监管部门负责研究,但债信问题对于开行的发展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今年7月,银监会再次确定将国开债的债信过渡期延长一年至2011年末。过渡期内国开行发行的人民币债券风险权重继续为0,而2011年末之后发行的人民币债券风险权重,另行研究确定。

  同样的延长一年债信期的安排银监会已于2009年发布过一次。

  国开行债信级别及风险权重问题一直为市场所关注。一位接近国开行的人士称,“债信问题一年一测,绝非长久之道。”

  作为仅次于财政部的第二大债券发行主体,国开行2009年全年发行人民币金融债6730亿元,到2009年底累计发行量突破5万亿元,债券余额达3.3万亿元。

  第二难是负债工具和品种的问题。目前国开行的负债主要是金融债,刘士余表示,“国务院批准的开行改革方案,允许开行按照市场原则择机收购存款类金融机构。”

  第三是公司治理、股权结构多元化及资本金的补充机制。刘士余称,国务院方案当中明确表示,鼓励开发银行择机上市。

  开弓没有回头箭。刘士余称,对于国开行来说,“退”是不可能的,“进”则需要拿出魄力、拿出紧迫感来。

  国开行行长蒋超良此前指出,国开行服务于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的价值取向不会变,但国开行会在商业化转型后,用更商业化的机制、手段和工具去实现这个目标。与一般商业银行不同,国开行依然是一家靠发行债券筹资的银行,依然是立足于开发性、中长期投融资业务的金融机构。

  “开发性”投行?

  “国开证券正式挂牌标志着开行以银行业务为主体,兼具投资和投行功能的‘一拖二’组织架构最终建立。”8月25日,国开行董事长陈元在国开证券成立庆典上表示。

  国开行的改革方案与国有银行改革的方案完全区别,这也符合中央“一行一策”的方针。相对于工农中建交,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重组方案,仅有开行一家从改革方案设计之初就提出了“一拖二”,或者说“一体两翼”的概念。即以中长期开发性金融为主导,同时通过股权投资、债权重组实现开行的业务多元化;通过投资银行这一概念发挥开行在股市、债市等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

  刘士余认为,改革当中要强调保持和发挥开行的特色,“资产业务的开发性、负债业务的债券主导特征、资产负债期限配置上的中长期,这三个特征是无论如何要保持和发扬下去” 。

  借力于国开行的发展战略与市场优势,国开证券或将成为一家有别于一般投行的新式投行,或可将其称为“开发性投行”。

  陈元表示,国开证券的成立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国开行的业务功能,扩大中长期业务优势,使国开行能够综合运用信贷和资本市场工具,形成母子公司业务协同。

  国开行副行长、国开证券董事长高坚日前接受专访时表示,国开证券将重点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其中,将重点开展债券承销、财务顾问和并购重组等业务。

  “国开行的客户和项目将是国开证券公司重点的服务对象,同时国开证券也将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培育自身的客户群体,拓宽自身的服务领域。”高坚表示。

  当日,国开证券与国开金融、野村国际(香港)、云南城投、北京市农委等10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接近开行的人士称,国开证券将与他们在信息交流、技术交换、客户及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