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跨行取款涨价背后:银联逐利大图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7日 09:54  证券市场周刊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廖敏 叶兰娣】最近流行涨价,连银行也迫不及待。

  银行向用户收取的跨行取款手续费涨了,保险公司POS机刷卡手续费也涨了。而涨价的背后,却隐藏着一家公司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它对这两种服务的价格起着主导的作用。

  这就是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联”)。其不断膨胀的逐利冲动与无人能敌的垄断地位令人担忧。

  涨价 银联意欲何为

  自4月份开始,各地保险分公司陆续收到银行提高刷卡手续费的通知。据报道,涨价起源于银联要求各地分公司执行3‰的保险公司刷卡手续费率。

  银联说,明年仍会在3‰基础上继续提高手续费比例,计划用3到5年时间,最终提高至1%。此前,这项手续费是银联各地分公司与当地保险分公司自行协商确定,普遍是按刷卡金额的1‰收取,较低为0.8‰,也有按单笔金额收取的,如每笔1.6元。

  国内寿险缴款一般采用银行扣缴,2009年保监会为整治车险乱象推行严格的“见费出单”政策以来,POS机刷卡缴费成为车险乃至财险缴费的主要通道。

  银联不顾各地分公司与保险公司签订的合同是否到期,要求将此项收费提高高达两倍以上,违反契约精神。

  今年上半年,中国财险保费收入约2087亿元,假设50%以POS机刷卡方式缴纳,按照1‰的手续费则需缴纳1亿元左右,如按照3‰缴纳则可收逾3亿元,如果按照1%缴纳则超过10亿元。

  这仅是半年的费用。单单此项收入,有望为银联每年贡献数亿元的营收。而在调高收费比例后,盈利状况不佳的财险公司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其财务报表中“营业费用—银行结算费”将迅速上涨。

  提供跨行转接“公共服务”的银联已然走向了一条更注重盈利扩张的道路。

  跨行取款涨价 银联的尴尬角色

  银行上涨跨行取款手续费的背后也潜藏了银联的影子。

  近日,多家商业银行上涨跨行取款手续费,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建设银行(601939.SH,00939.HK)、中国银行(601988.SH,03988.HK)等多家银行将同城跨行取款手续费由单笔2元上涨至4元,引起各方的极大反响。

  工商银行总行产品创新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银行也是被动涨价,一方面这块业务一直是亏损的,另一方面是由于跨行转接系统服务费用太高。

  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总行零售银行部一位负责人则表示,跨行取款银行需要支付每笔3.6元的成本,其中3元支付给代理行,0.6元支付给银联,而这个3.6元的标准是银联的规定。

  也就是说,对于每一笔跨行取款业务,发卡行需要支付3元给代理行,支付0.6元给银联,持卡用户支付2元给代理行。目前的情况是银行向客户收取了2元,而3.6元需要发卡行自行承担。

  对于小银行来说,3元是其使用其他大行基础设施(ATM机网络)的必要费用,这个费用的高低是大银行与小银行之间的关系。而对于拥有大量ATM机的大银行来说,不同银行之间跨行取款业务发生数量大致相当,付给代理行的3元成本也只是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对付关系,并不能直接算成成本。

  但是,对银行业来说,0.6元却是实实在在支付出去的成本。比如,持建行卡的用户在工行ATM机上取款,建行需要支付工行3元,支付给银联0.6元,客户支付给工行2元,但工行卡用户在建行ATM机上取款时,工行需要支付建行3元,支付给银联0.6元,客户支付给建行2元。这个交易过程中,唯一获利的是银联。用户跨行取款交易越多,银行需要支付给银联的费用就越多。

  银联财报显示,2009年的营业收入中,ATM跨行转接服务收入为9.2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18%。按照每笔0.6元估算,2009年大致发生15亿笔跨行取款业务。即便每家银行每笔跨行取款都多收2元,一年也才30亿元,这与整个银行业的营业收入相比微乎其微。

  国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黄飙对记者表示,上涨跨行取款手续费对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影响非常小,银行此番涨价也有希望用户减少跨行取款的意图。

  记者在一家银行24小时营业厅随机采访了10位用户,均表示跨行取款手续费上涨会使其减少跨行取款的频率。

  而受影响最为明显的将是银联ATM机跨行转接业务收入。

  众所周知,跨行POS转接和跨行ATM转接业务是银联的垄断业务,这两块业务的收费价格银联具有垄断话语权。如果银行跨行取款手续费上涨导致用户跨行取款频率减少,直接导致银联ATM跨行转接业务收入减少,银联下一步是否也要跟银行涨价?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