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贷款业务缺乏优质大型客户 外资银行中国式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3日 22:08  经济观察报

  胡蓉萍

  时至今日,该来的已经都来了,但它们终究没有变成“狼”。

  4月份,央行发布的《2009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中显示,截至2009年末,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占比,已经由2008年末的2.16%下降到1.71%,这个数据已经是连续两年下降,而且在银行间货币和债券市场的份额也较上年减少8.21%。

  这与2006年,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高呼“狼来了”,形成鲜明的对比。中信银行的一位人士笑言,当年中资银行被外资行挖人挖到心慌。现在却是一些员工开始回流中资行,零售客户对外资行的信任度也更低了。

  即使是在信贷业务汹涌的2009年,在全年新增贷款10万亿的背景下,外资银行18亿的新增贷款几乎是尘埃一样的分量。现在很多外资银行重新重视他们更擅长的理财中间业务、投资银行和财务顾问业务上。

  声誉风险

  2005年,美国最大的托管银行道富银行中国区首席代表陆肖马来北京建代表处,临行前,他对他的美国老板说,中国进入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金融业的“派对”要在中国开始,我们必须去“订个座位”。

  怀着这种想法的外资银行纷纷来到中国。截至2009年底,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33家外商独资银行、2家合资银行、2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有2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71家分行,有46个国家和地区的194家银行在华设立了229家代表处。

  2006年12月份,根据WTO准入协议,中国向外资银行开放了人民币零售银行市场。

  外资银行没有想到中资银行跟进和模仿的速度超出他们预料,尤其在零售业务争夺上。而外资银行在中长期贷款方面缺乏竞争力,所以其吸收中长期存款的意愿也就不强。一位外资银行人士表示,他们一般会帮客户将存款转为理财产品,这样既降低了利息支出,又降低了银行资金运用上的风险,进而调整了业务结构,将存贷差的这部分利润转变为中间业务的利润。

  这在当时的确吸引了大量的中国个人高端客户。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外资银行设计的各种结构性理财产品蜂拥而至,像荷兰银行开办的理财讲座就吸引了大量的慕名者。

  李先生当时就是这种理财产品的拥趸,他听信了“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警句,从国内的投资份额里拿出了100万交给一家外资银行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而且对这家银行的服务赞不绝口。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不期而至,当李先生再次想起这个账户的时候,他的账户只剩下36万元的市值了。对方告诉李先生,在给他做投资压力测试的时候,认为他是一个激进型投资者,于是帮李先生买的产品令其账户损失惨重。

  从此之后李先生再提起外资理财产品时都嗤之以鼻。和李先生一样,很多人对外资银行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服务”越来越警惕。

  金融危机和巨亏的理财产品让外资银行在中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声誉危机。这些拥有大量财富的优秀个人客户,纷纷开始回流中资银行。

  和客户一起回流的,还有人才。一些外资银行高管受制于外资较小的业务范围而无法施展开,纷纷跳往中资银行。甚至包括这些外资银行的高管,最近的就是德意志银行环球银行业务亚太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张红力加入中国工商银行,出任副行长。

  而外资银行中层人员的回流更是比比皆是。最近,从工行出走的一家外资行中层回到中资银行渤海银行,汇丰银行一位业务部门负责人回流到民生银行;渣打私人银行的一位高级副总裁跳到了民生银行私人银行担任投资总监……

  “外资银行人情味不够,而且业务范围也比较局限,随着中资行薪水的提高和业务竞争能力的提高,外资原有的对人才的吸引力在消逝。”法国兴业银行一位员工表示。

  难入主流的信贷业务

  在现阶段的中国,商业银行业务中最赚钱的依然是存贷差收益。

  工、建、中、交等四家大型上市银行已披露2009年年报显示,他们的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9.4%、79.3%、68.4%、82.3%。

  “贷款业务争夺的不是市场份额,而是优质客户的争夺。那些大型客户,外资银行往往无法获得。”工行公司业务部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

  现在来看,外资银行和那些手中掌握着大量大客户的国资银行无法抗衡。截至2009年末,在华外资银行各项贷款余额7204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7%;各项存款余额7018亿元。

  本报从权威机构获得的2009年季度末外资新增贷款的数据,2009年3月,外资银行人民币贷款减少了264亿元,这是从2005年以来外资银行贷款额度的首次减少,紧接着6月减少了327亿,9月减少了65亿,直到年末才转正为18亿元。惠誉国际评级银行分析师温春岭不认为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贷款增长模式近期内将发生任何根本性的改变。

  法国巴黎银行分析师亨利表示,外资银行必须拓展分行网络以扩大存款基础,而这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投资,目前外资银行主要依靠中国的银行间市场来满足流动性需求。

  尽管包括汇丰、渣打和花旗在内的外资银行都在中国主要城市和一些富裕的农村地区开办了分行,但其整体业务网络和客户基础仍很薄弱。

  一位外资银行高管说,而他们在西部的网点基本属于摆设。

  德国北德意志州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吴景柱分析了外资银行无法做大资产的原因:“资金错配现象严重、贷款规模会有限制、注册资本金等资产规模相对较小、金融危机时母行自顾不暇、经营趋于保守、贷款风险控制体系较中资银行更严。”

  在具体业务上,渣打中国个人银行中小企业理财部董事总经理林添富曾承认,“目前渣打没有接受任何一笔第三方担保的贷款。”他主要担忧数量庞大的担保公司本身的资质和监管。这让外资银行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的国内贷款客户。

  另外在许多大项目的融资上,外资银行的竞争力无法跟国有大型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只能竞争规模较小且通常风险较大的贷款项目,而且还得不到现金匮乏的母公司支持。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外资银行秉承了其在国际上比较谨慎的操作思路和较为谨慎的从业风格:“外资银行发展当地新客户成本很高,需要进行大量的尽职调查,另外他们对中国的情况也不一定了解,在中国的公司业务这块与中国的企业和政府没能进行像中资银行那样有效的沟通,这不可避免地使得外资银行在信贷市场上边缘化。”

  “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一次性投资过大,收回成本具有长期性。没有捷径只能先跑马圈地。”郭田勇进一步解释。

  重视投行和中间业务

  作为外资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虽然2008年以来,结构型理财产品几乎声誉扫地,但这并未影响他们对结构性产品的热衷,市场的好转将是它们继续推进的动力。“至少在多元化投资渠道这一块他们还有优势。”民生证券一位分析师说。

  在中国,外资银行在非贷款业务领域的比较优势更甚于贷款业务领域。“非贷款业务的利润更高,风险更小。中间业务是外资银行争夺的重点业务,其核心是市场份额的争夺。”郭田勇表示。

  外资银行的投行业务,多年以来一直被中国的投行作为学习的对象。在海外网络资源甚广的外资银行更希望能在这块业务上有所作为。

  现在中国企业正在逐渐兴起海外并购潮。2010年一季度中国海外并购总额达到116亿美元,同比激增863%,刷新了单季增幅的历史纪录。

  中石化一位员工对本报记者表示,企业越走向国际越愿意在本土和外资银行建立关系,因为他们海外的服务需要外资行,像工行这样的中资行在国际上的网络要建立可能要很长时间,而花旗、汇丰等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都有分行,这是200年来建立起来的,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赶上的。

  2010年第一季,中国企业透过资本市场和并购投资活动,产生合共7.31亿美元的投资银行收入,与2009年同期录得的1.13亿美元相比,急增六倍,创下历年同比最高的纪录。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一位高管日前向本报透露,RBS将彻底剥离其在亚洲的零售业务。在中国放弃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后,RBS在战略上将向投资银行靠拢。

  而在另一项财务顾问业务上,外资银行也在争取更大的地盘。越来越多的外资商业银行在加大财务顾问和投资银行业务的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外资银行在国内的营业收入有70%来自于国内企业客户。

  花旗(中国)一位高管曾在3月中旬对本报表示:“我们的生存之道是走复杂和创新产品的道路。本地企业,尤其是要国际化发展的企业和对其自身财务要求比较高的企业,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这将是今后五年我们在中国的策略和目标客户群。”

  另外本报从交易商协会获悉,包括花旗、摩根大通在内的外资银行正在努力争取取得银行间市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承销资格。

  对于未来的竞争态势,郭田勇称:“外资银行想本地化,想抓住中国客户,和中资银行展开全方位竞争还是困难。假如未来中资银行不良贷款大量暴露,外资银行才可能迎来在中国的再发展机遇。”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