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业银行贷存比警报拉响 多家银行利息收入下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3日 08:11  中国经济时报

  2009年,银行息差大幅下降,加大放贷力度成为银行弥补息差下降的一大经营策略。但是,记者从已经发布的十份银行年报中发现,只有四家银行勉强实现“以量补价”,其中有两家是城商行。

  “银行是否实现了以量补价要看它的净利息收入是否实现正增长,如果净利息收入实现正增长,那么以量补价就是成功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指出。

  在已经公布的十份银行年报中,仅有交行、浦发、南京、宁波银行(002142)实现了净利息正增长,而工行、中行、建行、深发展、兴业、华夏银行(600015)的净利息收入同比均是负增长。

  城商行表现好

  从分类来看,首先关注四大上市银行的净息差变化。2009年,工、中、建、交四大国有银行净息差较2008年出现大幅下降,其中建行下降幅度最大,达到83个基点,依次是交通银行(601328)下降72个基点,工行下降69个基点,中国银行(601988)下降59个基点。

  东兴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保伦分析指出,造成银行净息差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利率下调;二是七折房贷;三是经济下滑;四是货币供应过度充裕。

  但是在四大上市银行中,交通银行(601328)是唯一一家实现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的上市大行。交行年报显示,2009年该行生息资产同比增长24.2%,带动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4%。而工、中、建三大行净利息收入明显减少,其中工商银行(601398)减少数量最多,达到172.16亿元;中国银行减少最少,为40.55亿元。

  其次,再关注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除尚未披露年报的招商、民生、中信银行(601998)之外,只有浦发银行(600000)2009年实现净利息收入正增长,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6.4%。

  最后,已经发布年报的城商行——宁波银行(002142)和南京银行(601009)都实现了“以量补价”,净利息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和22%,这与大中型银行仅有一位数的增长相比优势明显。

  某券商分析师向本报记者指出,尽管北京银行(601169)尚未披露年报,但是也很有可能实现“以量补价”。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付立春跟踪研究银行业多年,他向记者指出,城商行由于本身基数比较低,并且2009年房贷比较激进,所以“以量补价”效果明显。但是从整体营业收入角度来看,除去拨备计提,很多家银行的营业收入仅是略微负增长,或者是基本持平,“以量补价”基本上没有实现。

  不过,一个可喜的变化是,银行净息差已经在2009年第四季度出现环比增长。交银国际银行业分析师李珊珊向记者指出,2010年银行息差上升将是一个大的趋势,并且由于去年一季度信贷增量中大部分是票据贴现,对净利息收入贡献不大,今年一季度净利息收入会有大幅上升。

  贷存比制约

  经历了2009年信贷猛增的特殊一年,银行资本充足率和贷存比都宣布告急。目前,各家银行融资计划相继公布,在贷存比75%的监管红线将于2010年回归的情况下,如何让2009年初越过监管指标的贷存比尽快复位成为各家银行亟需解决的问题。

  “2008年之前,存款增长略快于贷款,但是在刺激政策之后,2009年贷款增速太快了,存款增长根本跟不上贷款增长,整个行业的贷存比压力比较大。”付立春指出,之前银行发展受到资本充足率的限制,今年可能就是贷存比的限制了。

  已经发布的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兴业银行(601166)和中国银行(601988)的贷存比均已接近72%,宁波银行的贷存比为73%,均已离监管红线不远。深发展贷存比更是达到79.14%,已超过监管要求,补充资金来源的需求强烈。

  自进入2010年以来,一些在银行工作的业务人员就向记者“抱怨”拉存款的压力。“现在不仅要寻找优良贷款客户,还得拉存款,不达标奖金就没了”、“为了能谈下一笔存款,真是什么办法都用上了”。

  李珊珊分析指出,受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部分银行资金吃紧。并且与国有银行相比,中小型银行在资金上更为吃紧,因此在融资上显示出更大积极性。

  在吸储的压力下,各家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量大幅增长,一般期限在5天期的短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在3%左右。

  对此,付立春指出,各家商业银行针对一些高端理财客户制定了相应的理财产品,使其定期存款转变成理财产品,也就是变相地将定期存款转换成了活期存款,从而增加自身的利息收入。同时,部分银行为了吸收存款,对已有的贷款客户延展业务,比如管理其流动资金账户、企业现金管理等业务,从而实现资产业务拉动负债业务的发展。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