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融资阴霾渐散 银行股迎来反转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3日 10:01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王丽娟

  3月19日,中国银行就发行新H股一般性授权议案和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一事召开股东大会停牌一天。至此,中国银行今年融资规划基本清晰,只是H股融资的具体时间及规模尚不确定。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除了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之外,剩余12家上市银行相继公布了17个再融资公告,中国银行业步入密集再融资时期。其中有5个公告完成了相关融资计划,另外12个融资公告的内容尚未完成。

  是否会有更多股权融资计划成为短期内左右银行股表现的一大因素呢,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融资预期大致消化殆尽,银行一季报会有靓丽表现,银行股有望在4月底出现反转拐点。

  融资预期提前消化

  在2009年信贷狂飙突进下,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有所下降,补充资本金成为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各家券商测算的银行融资规模也在不断攀新高。

  海通证券测算,如果按照12%的资本充足率计算,未来银行需要融资2100亿元;中金公司预计,2010年银行股融资总额约为2300亿—2800亿元。国泰君安认为,如果将农行上市融资规模包括在内,未来两年内,银行在A股上的再融资规模可能达到3000亿元。

  更有大胆的预测将银行融资数据推高到5000亿元甚至8000亿元,如此高规模数据一波又一波翻新,也促成了银行股一浪又一浪下跌,银行股的表现因融资规模的利空变得愈加脆弱。

  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业分析师向本报记者指出,就市场面而言,融资确实会对银行股的每股指标产生账面稀释作用,但我们判断2010年银行A股融资的总规模大概为1200亿元,对银行股的短期冲击将小于市场预期。

  该人士分析,目前最不确定的因素是工行和建行今年是否融资,以及融资规模有多大,并且银行融资一事已在之前银行股的表现中透支了许多,融资压力也将随着各银行融资方案的陆续出台和实施而逐步消化。

  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付立春向本报记者指出,目前银行融资问题只是融资方式、时机、方案及监管层是否放行的问题,其他银行的紧迫程度远不如已在排队的那些银行,并且有些银行可能会选择H股融资以减轻对A股的冲击。

  议价能力提升明显

  “我们目前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有些已上浮20%—30%了,尽管有地区差异,但一个明显的迹象就是议价能力提升了。现在的考核目标就是找优质企业进行放贷。”深圳某银行人士向本报记者指出。

  2010年,随着信贷规模有所收紧,银行议价能力提高也为全年业绩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3月16日,宁波银行相关负责人在其业绩交流会上透露,2009年三季度贷款增加较多,其中比较多的是大企业和政府系统的贷款,因此造成宁波银行特别是分行议价能力有所弱化,造成去年四季度贷款收益率下降,今年总行已下发指导性意见,基准利率以下不做。

  “一季度银行议价能力提升很快,因此,银行中长期肯定会有好的表现。从基本面分析来看,同比2009年一季度要好很多。”付立春说。

  东方证券银行业高级分析师金麟也表示,在贷款收益方面,虽然去年四季度银行议价能力的提升慢于市场预期,但今年以来提升速度非常快。

  有分析指出,企业贷款满意度首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银行议价能力有所提高。在流动性收紧背景下,企业获得贷款难度较2009年有一定提高。

  期待靓丽一季报

  “我以前对银行股的变现还是比较悲观的,不过现在有所改变,至少现在没看错银行明显下跌的趋势。”付立春向记者指出,尽管2009年银行年报才只披露3家,但整体来看,银行2010年一季报会好看很多。一季度的贷款增量并不小,且息差明显回升。尽管2009年一季度信贷规模爆出天量,但银行利率低,并且大部分贷款是票据融资,与今年一季度实打实的中长期贷款不能比。所以,今年一季度银行业绩同比增长明显。

  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称,在2010年一季度新增贷款3万亿元、不加息及资产质量保持平稳的假设下,预计银行业利润将同比增长25%。

  “如果4月底出季报的话,可能会成为银行股趋势反转的一个拐点。同时,4月份新发基金的可能也会多一些,对银行的配置需求会强烈一些,并推动银行股的表现。”付立春认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