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牵手中国移动 浦发欲解资本充足率之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6日 11:52  中国经营报

  董娟

  谜底虽然未最终揭晓,但故事的主角得到了确认。

  3月3日晚,浦发银行(600000.SH)发布公告称,因与中国移动(0941.HK)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就其战略入股和开展战略合作正进行协商,股票继续停牌。中国移动在香港联交所的公告亦称,与浦发银行的合作未能确定何时可达成认购及战略合作事项,而此交易亦未必实行。

  浦发银行董事长吉晓辉和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同是经济界政协委员,不过二人似乎早有默契,对于双方此次合作细节,二人均三缄其口。

  “如果将来成功入股,中国移动不会干预浦发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王建宙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资本充足率之忧

  根据浦发银行2009年公告的资本补充规划,不排除H股香港上市、定向增发、增发等多种可能性。但现在看来,其最终选择的是向中国移动增发。

  此前,国泰君安在发给客户的研究报告中称,中国移动将是购入浦发银行20%的主体,它将有望以400亿元来达成这项交易。券商称,倘若此次交易达成,浦发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将提升至10%以上,其资本充足比率也提高近14%。

  而有消息称,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将承担具体22亿股的增发数量,金额达到400亿元,占浦发20%的股份,将成为仅次于上海国际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现在还不能说细节,根据银行监管规定,我们将选择上市公司在内地的一家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在经济界政协委员驻地,王建宙不肯明确入股浦发的中国移动子公司是否是中国移动广东公司。

  2009年9月,浦发银行已通过定向增发融资150亿元,使得资本充足率从年中的8.11%提升到三季度的10.16%,核心资本充足率从4.685%上升到6.76%。即便如此,其核心资本充足率仍然偏低。浦发银行2010年的资本管理目标是,总资本要达到1150亿元,一级资本达到715亿元,资本充足率高于10%,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或超过7%。

  不过,浦发银行董事长吉晓辉认为浦发未来是要引进战略投资者,而非常规的定向增发,重点并非再融资,是为今后与战略投资者更广泛且深入的合作。

  但不可否认,引入中国移动这一电信巨头,浦发不仅可以借此解决资本充足率问题,也有望在创新业务领域取得突破。对于成立10年的浦发银行来说,2010年也是其未来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时间段。

  浦发广州分行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2010年在对公业务规模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其利润率指标需要提高。比如2009年利润为1亿元的支行需要提高至4亿元,利润为8000万元的需要提高至2.5亿元。在利润率导向下的对公业务中,银行在选择放贷目标时会更严格。浦发武汉分行的对公业务部门同样接到了强调利润率的要求。“第二季度的放贷速度可能会放慢。”该分行人士称。

  为何是中国移动?

  3月4日,王建宙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有三个原则:第一主要是为了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和手机支付业务发展,因为随着业务深入,跟银行的一般性合作已经满足不了业务发展的需要,我们在跟多家银行合作的前提下,选择一家进行战略性入股,未来双方可能会在手机支付、移动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战略合作,发挥协同效应。第二,充分考虑到投资者的利益,在收购以后要提升上市公司的EPS。第三,我们是电信公司,入股后会派出董事,但是不会参与浦发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浦发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实际上也是银行股向二级市场再融资之外新融资渠道的最新探索。长江证券分析师称,此次交易是否成功,具有强烈的示范意义。接下来若有更多的国企注资中资银行,效果可能会在二级市场上有正面体现。

  按照国资委的规定,央企不能投资非主营业务。无论是作为集团公司还是上市公司的中国移动,若入股浦发,均需上报中央相关部门进行审批;若协议达成,还需国资委出面批准。在此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而如果中国移动仅仅作为财务投资者,增发方案只需要向银监会上报,方案的实施也将大大提速。如是,中国移动将避免审批可能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分析人士称,此举无论对中国移动还是浦发银行,都不啻为一种明智的选择,甚至属于商业智慧。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