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唐双宁密晤多家投行 光大银行上市只待临门一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6日 22:59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唐玮 北京报道

  筹备了多年、期待了多年、也议论了多年的光大银行上市,今年或可如愿以偿,目前只差临门一脚。

  一位光大银行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在年前就与多家投行密切接触,就上市进行谈判。另外,光大银行上市的障碍都已清除,各项技术指标也都符合上市要求,已获监管部门原则性通过,只待证监会最后的批复。

  待命上市只缺证监会首肯

  这位光大银行人士表示,上市的障碍都已经扫清,历史遗留问题包括历史亏损、股东信托代持等都已经得到解决,且A股上市等一系列文件已得到各部门批复,只剩下关键部门证监会的“首肯”。

  光大银行早在2008年6月就向证监会报送了A股公开发行上市的申请文件,后由于市场低迷、IPO暂停等因素,上市进程被迫搁浅。2009年,光大银行盈利状况好转,资产质量也得到了持续改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于是,其在2009年11月,向证监会更新了申报。

  2009年底前,光大银行的资产评估报告、国有股确权及转持方案、A股首次公开发行方案等一系列上市文件都已得到了财政部、银监会、社保基金理事会等有关部门的批复。

  上市之路愈发平坦,得益于历史遗留问题的顺利解决。早在2008年两会时,兼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唐双宁董事长,在谈到光大银行时,称其上市是2008年光大改革的第一战场,但难点在于历史遗留问题出现了一些波折,使得光大银行上市比较复杂,而光大证券的进程较快。

  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复杂性,他在2009年两会时没有明确给出光大银行上市的时间表,只称“2009年是否上市视情况而定”。

  再至一年两会时,唐双宁再谈这个问题时,应该更有底气:困扰光大银行多年的历史障碍已经扫清,包括处置了142亿元不良资产,化解了多年形成的关联交易,彻底理顺了4家股东信托代持的关系,完成了236家企业的国有股确权和131家企业的国有股转持工作。

  同时,其上市技术指标已经达标,数字亮丽:截至2009年底,光大银行资产总额达到了1.2万亿元,比2006年底翻了一番,全年实现税后净利润76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7倍,历史亏损139亿元已全部弥补;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25%,拨备覆盖率提升至195%;通过先后发行140亿元次级债和增资115亿元,确保了在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本充足率稳定保持在10%以上;存贷比、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等各项业务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

  一波三折上市路

  根据光大银行董事会最新审议通过的《关于我行未来三年资本补充管理规划的议案》,A股上市应该是光大银行未来三年资本补充管理规划的第一步。但这第一步却让他们翘首以盼了多年。

  2007年,光大集团的改革重组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其中关于光大银行的内容是:改革重组光大银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适时引入战略投资者,择机公开发行上市。

  从那时起,光大银行就一直为了上市而进行了破釜沉舟式的大改革,但由于弥补历史亏损、提高资本充足率、处理不良资产“三座大山”摆在面前,困难重重,其上市进程一波三折,同时又需要解决股东信托代持问题,使得其上市一直处于“只闻楼梯响”阶段。

  而光大证券的进展却非常迅速,取代光大银行成为了光大集团改革的“第一战役”。2008年6月30日,光大证券首发IPO获得证监会发审委通过,成为光大系第一个顺利进入上市流程的公司。

  当年8月18日,光大证券成功登陆A股市场。唐双宁当时表示,光大证券挂牌是光大银行重组上市的探路者和桥梁,且光大银行已经具备了上市的条件,并已经获得了监管部门的原则上通过。

  一周后的8月26日,光大银行对外披露,银监会正式批准其115亿的引资方案。顺利引资后,其资本充足率超过10%、核心资本充足率超过7%。

  虽然桥梁已通,条件已有,但光大银行上市的时间表却仍未确定。

  时不我待。虽然截至去年年底,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略高于10%,但大量放贷后,若不及时补充资本金,将会影响银行放贷的持续性。2009年信贷大潮中,光大银行也屡屡破纪录:贷款首次突破6000亿元,个贷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了1418亿元。而今年1月份,光大银行新增贷款约500亿元,居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首。

  而监管部门要求光大银行资本充足率保持在10%以上,通过上市补充资本金变得迫切起来。

  光大集团要做名副其实的金融控股集团,自然需要光大银行上市来锦上添花。而曾经的第一战场,进展远落后于其他:光大证券已经顺利在A股上市,成为全国第二家通过IPO成功上市的证券公司;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正在申请改组成为中资保险公司;2009年光大集团新成立了光大金控资产管理公司,光大集团的业务已涵盖银行、证券、保险、资产管理、租赁、基金、期货等主要金融领域。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