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创新不止 国内首家消费金融公司面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6日 22:15  经济观察报

  胡蓉萍

  3月1日,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将正式开门纳客。这家由北京银行出资3亿元独资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是国内首家正式投入运营的。

  北京银行行长、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晓燕表示:“在现阶段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恰逢其时,有巨大市场潜力,这对北京银行而言是一个发展机遇。”

  北银是国务院批准启动的四个试点项目中唯一一家由国内金融机构独资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据北京银行权威人士透露,未来不排除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促使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股权多元化,多元化股东将有利于相关消费品产业良性发展。

  作为一项金融创新,消费金融业务在中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而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北京银行拔头筹

  去年7月银监会公布 《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下称 《试点办法》)后,经国务院批准启动了四个试点项目。

  8月,北京银行就已经获准筹备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不同于其他三个试点项目,北京银行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是其全资子公司,北京银行负责人表示也正因为如此,其整个筹备过程比较顺利,意见容易统一。

  9月到12日,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分成两批去消费金融市场发达和成熟的日本进行了考察。2010年1月,由行长严晓燕担任组长的消费金融公司筹备组加快了引进人才等筹备工作,24日获批开业,并将在3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

  与此同时,这一消费金融公司在独立运作的前提下将直接享受到北京银行的不少资源,比如IT和风控工具,甚至是客户资源。

  在消费金融公司的高管设置上,不需要像其他几家试点公司那样需要股东之间平衡和统一,开始阶段采用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兼职的形式。如现任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宋文昌,同时是北京银行行长助理和零售业务总监,另一位副总经理袁耀璋同时也是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

  至此,北京银行拔得业内头筹。

  然而,自《试点办法》公布以来,其实多数大银行采取按兵不动的态度,“太小了,根本没什么油水可捞”。

  挑战不小

  北京银行多位负责人强调,设立金融消费公司是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荣耀的同时,也肩负着重任。

  “短期内不指望其盈利,更重要的是总结试点经验。毕竟其金额小,不是传统银行的批发性业务,而且对中国的金融从业人员和市场来说,又是全新的。”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负责人表示,“等到政策进一步放开,规模持续上涨,盈利才有希望。”

  中国银行战略研究部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中行开办这样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只是作为一个试验田,两三年内不会指望它盈利。中国银行、百联集团和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合资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也是首批获准筹备的试点项目之一。

  和所有试点项目一样,北银也面临着国内信用体系不完备、征信数据、法规不健全的挑战。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允许的业务范围所覆盖的客户群的门槛甚至比信用卡客户低,这意味着这块客户群的信用记录是更少的。

  正和马来西亚丰隆银行筹备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成都银行将客户群瞄准了刚毕业的大学生,但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人员却注意到了助学贷款不良率高企,该公司的主要目标客户定位为20岁以上、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的居民。

  中国西部(香港)投融资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蔡律表示:“消费金融公司的信贷业务无抵押、无担保,要在短时间内对每笔贷款进行严格的信用审查、并及时判断其还款能力,的确面临较大压力。”

  另一个巨大的挑战来自近年来如火如荼的信用卡业务的强有力竞争。

  另外,催收成本、国人消费习惯、放贷资金易枯竭、还款方式等也是包括北银在内的国内即将风起云涌的消费金融公司所面临的挑战。比如,对于天津获批设立的外商独资的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其股东捷克PPF集团在中国境内不是银行也没有网点,如何设置还款模式将对其是一大挑战。

  与此同时,政策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形式进一步放开其业务范围、贷后核销方面、税率方面,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还面临着一系列不确定性。

  消费金融公司在西方国家以及亚洲地区比如日本、台湾等已经形成成熟的运作模式,在个人信贷领域,具有与信用卡业务、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三分天下的重要地位,市场份额接近30%。

  日本消费金融公司具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最多的时候一个国家有3000多个消费金融公司,后经过整合淘汰,到目前为止仍有400多个消费金融公司。

  北京银行一位负责人坦言:“我们在响应扩大内需等宏观政策号召,加大金融创新和结构调整的同时,作为一家商业机构,还应该健康地生存下去,实现盈利。”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