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亚一款QDII产品浮亏60% 投资2年11万变4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1日 17:0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微博

  2009年以来,投资于境外市场的“海外兵团”QDII产品一扫2008年的颓势,不仅在净值上大幅抬头,更有部分产品的净值已经收回了失地,回归正值。但形势一片大好的QDII产品,开出的花并非每一朵都鲜艳芳香。

  上周,成都市民苏萍女士(应报料人要求,使用化名)向本报反映,东亚银行一款名叫“利财通1”的QDII产品让自己陷入巨亏,情况最糟时一度浮亏超过80%。

  苏女士透露,面对投资者的巨额亏损,东亚银行现在正在大面积与购买了“利财通1”的客户签订一个延期协议,希望客户同意将该产品的到期时间再延长3年,“说是等股票涨上去我们就不会亏了,但3年后股票就真涨得上去吗?万一我们还是亏损怎么办?”

  客户巨亏:投资两年 11万变4万

  市民苏女士是高级白领,月收入较高,理财意识也比较强,“总觉得投资海外市场就应该找外资银行,他们会专业点。”但经过两年多的投资实践,巨额亏损的教训让她再也不敢把手伸向海外市场了。

  据了解,2007年9月的一天,苏女士和同事从公司出来,到附近的快餐店吃午饭时,沿路经过一家银行,“当时正好有10多万元的闲置资金,看到宣传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不错。”就这样,苏女士进了银行的门。苏女士说,当时让她颇为心动的是东亚银行发售的一款叫做“东亚代客境外理财计划———‘利财通’投资系列1”的理财产品,“我当时看到的产品说明书上,在最显眼的位置写着‘首月保证年收益率30%的固定收益’,这个收益水平让我很兴奋”。

  苏女士还说,销售人员告诉她,这款产品虽然是非保本,但银行在操作上是没有亏损经历的,同时由于银行对后市持续看好,预计3个月内就能完成交易,“销售人员说,第二个月的赎回几率为81.27%,非常适合闲散资金的短期投资”。而在同一时间,各类市场皆处于高位,QDII作为一种可以投资海外的理财产品,在投资者的热烈追捧下,被各家金融机构频繁发行,“我有很多同事买了类似的产品,在追逐利益的心理驱动下,我也就买了”。

  但在苏女士投入11万元人民币购买了这款产品后,首月年收益率30%的固定收益和3个月内结束交易的美好预期都没有实现,相反还给她带来了无尽的苦恼,“根据银行寄来的对账单,从投资的第二个月开始,这款产品就陷入了亏损”。

  根据苏女士提供的东亚银行对账单,记者看到,2007年12月,产品浮亏45.34%;2008年1月,产品浮亏近70%;2009年1月,产品浮亏超过80%;而截至2009年12月,虽然这款产品挽回了部分损失,但浮亏仍然超过60%,“我现在的账户上只剩了4万元左右,而我的初始投资额是11万元”。

  银行提议:延期3年 希望挽回损失

  “我是投资风格趋于稳健的人,股票是在5200点的时候出来的,基金是在5300点的时候赎回的,到现在一直空仓。所以当我知道产品亏损了,就想跑了。”苏女士说道。

  2008年3月,苏女士要求止损,但东亚银行给她发了一封邮件,解释他们对后市的判断“评估不错,可以继续持有产品”。苏女士说,作为个人投资者,由于信息渠道不足,她一向更加相信机构的判断,因此才继续持有这个产品。但结果却是持有时间越长,亏损情况越严重,“如果当时及时止损的话,情况应该不会像现在这么糟糕”。

  两年多的巨额浮亏让苏女士无法承受,她多次找到银行要求对方负责。此时,其他一些城市也陆续报道了投资者投诉东亚银行“利财通1”产品巨亏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东亚银行开始主动跟我们协商”。

  苏女士说,2009年下半年,东亚银行的一名工作人员主动给她打来电话,在表达了对其理财产品操作亏损的歉意后,表示目前该银行正在跟购买“利财通1”的投资者进行协商。“东亚银行希望我们跟他们签订一个延期协议,将产品的到期时间从今年10月,延长到2013年10月。”苏女士透露,与她协商的工作人员告诉她,未来资本市场会逐渐企稳走高,他们对后市很乐观,希望投资者增加3年的投资时间,等股票涨上去后,相信能挽回现在的投资损失。

  “但是我对他们这样的挽救行为一点都不敢兴趣。”苏女士说,目前他们已经集结了国内上百位购买了“利财通1”产品亏损的投资者,大家大多不买“延期协议”的账———“拿我们自己的钱救自己,他们完全不用付出什么成本,这样的买卖太不公平”。此外,苏女士和几位外地投资者还向记者表示,3年是个长期投资,后市将如何发展很难准确预计,“万一延期投资期间又出现大跌怎么办?谁能保证3年后我们就稳赚?”

  跟苏女士一样购买了该产品的刘先生说,虽然东亚银行提出了延期协议的挽救办法,但对延期交易的结果却没有提供任何保障,“现在亏了是亏,延期3年后亏了还是亏”。他表示,自己不准备接受签署延期协议的提议,“我宁愿现在止损,然后通过其他投资方式把损失赚回来”。

  业内人士观点:

  产品设计缺乏合理性

  在听完苏女士和刘先生的说法后,记者仔细阅读了“利财通1”的产品说明书。记者发现,说明书里详细解释了该产品的亮点,包括“保护帐篷”、“有机会缩短投资期至两个月”等,但风险部分却以寥寥几句“相反若挂钩股票表现不佳,投资者将损失其投资本金”来解释,其他大篇幅则用以解释收益。此外,产品的设定假设条件非常苛刻,且涉及的专业性极强,短时间内难以完全理解。

  随后,记者带着该产品说明书咨询了部分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其中,某国有商业银行一名理财分析师在阅读后表示,从风险收益的平衡来看,“利财通1”的产品设计的确比较冒险,所挂钩的4只股票都属于高风险产品,加上产品入市时间推迟到2007年10月底,那时港股正处于高度疯狂状态,也使后来产品损失加大。同时他私下透露,从产品说明上无法判断“利财通1”所挂钩的4只股票的投资比例,因此他无法判断“根据最逊色股票的表现来计算产品市值”这个投资规则的合理性。

  此外,某第三方研究机构的资深研究人员在看完该产品说明书后也表示,“利财通1”的主票据与复星国际、大唐发电中国人寿招商银行(微博)等4只一篮子港股表现挂钩,而这4只股票均属概念股,在近几年概念股受热炒的情况下,这4只股票均受到市场的大幅炒作,属市场中的高风险品种。因此,“利财通1”的主票据与此4只股票挂钩,缺乏严密性和合理性。而在入市时机的把握上,“利财通1”推出之时,正是港股受“港股直通车”消息的影响出现疯狂炒作之时。在这种情形下,理财产品本应该前瞻性地帮助投资者识别与规避风险,而不是热推高风险产品,但“利财通1”偏偏在此时推出而且积极入市了。

  东亚银行有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由于“利财通1”属于结构型理财产品,设计比较复杂,短时间难以解释。记者在发稿前两日向东亚银行方面发送了邮件咨询,但直至截稿时仍未收到回复。

  研究人员提醒:

  投资3年风险仍很大

  针对东亚银行向客户提出的延期3年协议,记者专程咨询了一位从事投资数据研究的研究人员。该研究人员表示,在投资领域里,3年的投资期限属于长期投资,最好能选择一些相对较为稳定,风险较小的投资品种,而QDII产品由于投资的是具有多变性的海外市场,因此目前还不属于适合长期投资的品种。

  记者留意到,根据普益财富对2009年投资市场做出的数据统计,从产品期限上来看,在行情尚未明朗的情况,收益较高的产品均为1年期以内(含1年期)的短期投资品种。研究人员表示,2009年股市的大涨超出了很多分析人士的预测,可惜单边上扬的可能性在2010年微乎其微,因此调低股票类产品配置,增加配置结构稳健性,将是投资者接下来的配置思路。

  国家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微博)也预测,2010年股市或将呈宽幅震荡态势,但下行的空间更大,因此经验不足的投资者应该考虑减少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配置。研究人员说,“3年的投资期限长了点,期间无法把握准确的市场动向,我认为延长投资3年风险依然较大,最好能控制在1年左右”。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