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返点取消 房贷中介行业或将消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31日 04:44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胡俊华发自上海

  “房贷中介行业绝对有必要进行规范,但房贷中介行业本身的价值不能忽视。”对于沪上银行即将取消房贷返点这一消息,沪上最大的房贷中介机构华燕置业总裁胡炯近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记者深入了解后发现,上海的房贷中介行业已然成为规模近6个亿的产业。作为主要盈利来源的房贷返点将于明年1月开始取消,是否意味着这个行业的消亡?在暴风雨来临前夕,沪上房贷中介又在忙些什么?

  前11月房贷中介业收入近6亿

  简单来说,房贷中介是在地产中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产中介的盈利模式是为房产买卖人提供居间服务,并收取佣金;而房贷中介在房屋买卖人已达成交易意向的基础上,通过向银行推荐房贷按揭业务,以获取银行返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截至目前,沪上已经有规模较大的专业房贷中介机构,比如华燕置业、凯弈投资。而沪上规模较大的地产中介连锁机构旗下均有金融按揭部门提供按揭服务。

  央行上海总部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上海中资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增加883.7亿元,其中二手房贷增加539.8亿元,新建房贷增加343.9亿元。

  “上海今年来房贷新增约900亿,但沪上银行今年来实际发放个人房贷已经达到1600亿元。”华燕置业总裁胡炯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提前还贷等因素令银行存量个贷减少了。”

  胡炯表示,1600亿个人房贷中,约800亿是二手房贷款;而在这800亿二手房贷款中,房贷中介的占比约70%,这部分业务银行是要支付返点的;剩余约30%为银行直客业务。

  假定银行每笔业务向房贷中介返点10个点计算(千分之十),今年1~11月,沪上房贷中介行业的收入规模为5.6亿元。

  大中介积极谋变

  华燕置业总裁胡炯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今年来,该机构向沪上各大银行机构推荐的房贷发放规模约150亿元。

  胡炯告诉记者,华燕置业最近推出了一个整合在线系统,“包括房贷在线审批、业务在线查询、资金监管服务、交易签约服务等”。该套系统除了房贷中介服务,还有新建楼盘的分销系统,以此来对产业链进行整合,提高抗风险能力。

  沪上知名房贷中介凯弈投资副总经理赵炜表示,今年1~11月,该机构向沪上银行推荐的个贷签约规模约52亿。

  “对纯粹的房贷中介机构而言,由于银行返点已经明令禁止,因此冲击是巨大的。”赵炜表示,目前来看,市场正在推动房贷中介的转型,改变单一靠银行返点作为收入来源。

  赵炜称,此前凯弈投资已经开始转型,从单纯的房贷中介转变为能提供多种个人金融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产品和渠道更为多元化,“我们已经开始向个人收取服务费用。”

  截至目前,凯弈投资业务62%来自21世纪不动产门店,30%来自直客业务,还有8%来自电话销售。

  寄望价值得到肯定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房贷返点明年明确取消,但这或并不能彻底断绝银行与房贷中介的合作关系。

  一位股份制银行个贷部经理对记者表示:“明年是否停止返点,还有待总行的通知。如果所有的银行都停止支付返点,那对我们明年业务影响有限;就怕有银行撑不住,又来返点。”

  而另一位城商行个贷部人士表示,由于经由房贷中介而来的业务占比不小,如果取消返点,可能会对明年业绩造成影响。“今年业绩已经大大超标,但明年业绩考核估计要再增加20%以上。市场情况就摆在那里,就看大家怎么竞争了。”

  胡炯表示,“目前我们也跟合作银行进行了沟通,很多银行表示不再支付返点。但对我们来说,平台本身是有附加值的,预计明年银行竞争会更激烈,因此我们服务的银行数量并不会少。”

  胡炯称,目前房贷中介确实存在飞单等不规范的行为,房贷中介行业的洗牌是必然的,这会有助于这个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但这并不能否认房贷中介本身的价值。

  胡炯指出,像美国这样成熟的住房按揭行业市场,近三分之二的按揭是通过贷款经纪公司提供给银行的,“我们呼吁对于房贷行业应该疏导而不是封闭,应该监管而不是放任。在设置了行业准入门槛、进行资质认证后,这个行业必定会向良性健康发展。”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