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参股保险加速 中行插队独揽产寿双牌照

  ⊙记者 黄蕾

  ○编辑 陈羽

  不是北京银行,不是建行、工行,四家试点银行之外的中国银行昨日如同“黑马”半路杀出,成为继交通银行后第二家获准投资保险公司的银行,同时,成为目前唯一一家同时坐拥产、寿险双牌照的银行。

  中国保监会网站昨日晚间证实了连日来关于银行参股保险公司破冰的多版本传闻,同意“交通银行收购中保康联人寿51%股权”,并“原则同意中国银行通过旗下中银保险参股恒安标准人寿”。

  对于北京银行已拿到参股首创安泰人寿批文的传闻,知情人士昨日明确向本报表示乃子虚乌有。不过,业内纷纷预计,银行参股保险闸门既已开,其他三家试点银行拿到批文“也只是时间问题”。

  中行:复杂收购线

  不同于交通银行、北京银行简单的“一对一”收购,中国银行收购合资公司恒安标准可谓绕了一个大圈子。

  根据保监会昨晚的批文,中国银行先收购其香港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公司所持内地公司中银保险全部股权,并对中银保险增资,然后再通过中银保险投资参股大本营设在天津的恒安标准。

  成立于2003年底的恒安标准,最初由英国标准人寿和天津泰达投资合资而成,双方各持股50%,注册资本为13亿元。去年年底,天津泰达投资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天津泰达国际控股(集团)。

  中国银行收购路径的复杂还体现在恒安标准的“变身”上。保监会批文中虽没有透露收购的具体股比,但英国标准人寿在当天官方网站上的新闻稿中透露:股权变动后,恒安标准将从合资变中资,并暗示今后中国银行、天津泰达和标准人寿三方将同时持有这家公司的股权。不同的是,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参股后的中保康联人寿、首创安泰人寿暂时仍为合资公司。

  涉及具体的参股方案,有消息称,中国银行将各收购英国标准人寿、天津泰达手中所持恒安标准约25%的股权,收购完成后,中国银行将持有恒安标准近50%的股权,而英国标准人寿所持股比将缩减至25%以下。

  由于中银保险涉足的是财产险领域,将恒安标准收于麾下的中国银行将同时拥有一张寿险及一张产险牌照,在牌照数量上拔得头筹。

  外资:减股不离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股权变动的合资寿险公司中,外资减股却不离场。无论是英国标准人寿,有意把中保康联人寿更多股权转给交行的澳大利亚联邦银行,还是同意将光大永明人寿部分股权卖给光大集团的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团,都没有选择全身而退,而是仍保留一定股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外资股东此举意在为今后继续投资留退路。“如果完全退出,那或许就彻底没有翻身机会了,有些外资还抱着中资银行进入后将寿险公司做大后继续获利分红的想法。”

  事实上,记者采访了解到的情况是,外资选择减股,并非完全为了减股而得的几千万至1亿多的资金,这对填补其海外投资窟窿只是杯水车薪。其更多的是为寿险公司长远的发展所考虑,由于目前这些寿险公司正处发展期,需要源源不断地投入资本金,中资银行的资金实力相对外资要雄厚。另外,将寿险公司由合资变身为中资,在设置分支机构上更为灵活和便利,更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接盘:热中冷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四家已曝光的试点银行,忽爆冷门的中国银行,还是有意从兄弟公司手中接过招商信诺人寿50%股权的招商银行,这些对参股保险趋之若鹜的诸银行,选择参股的寿险公司无不例外都是身处行业中下游的小公司。

  在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看来,银行花在中小保险公司身上的投资成本要远远小于大公司,且在后期整合时容易植入银行自己的文化与品牌理念。“有太多的国际并购实例告诉我们,强强联合最终依然分道扬镳,比如花旗与旅行者,安联与德累斯登。另外,对于目前急于想搭建金控平台的这几家银行来说,牌照的意义要远大于规模。”

  那么,牌照到手后,银行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盘活这些寿险公司的业务与人力,打破市场对其收购后“换汤不换药”的质疑。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建议说,短期内银行不应对投资的保险公司抱以太高的利润贡献率期望,首先应去了解分析市场真实需求,平衡好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业务模式上,不妨先效仿香港汇丰人寿,先从挖掘汇丰银行已有客户的保险需求开始,以后再考虑进一步扩张。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