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业银行业绩分化 规模左右利润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1日 21:28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杨中华 北京报道

  8月中下旬,上市银行2009年中报开始密集发布,对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的业绩,“冰火两重天”是对两类银行处境最恰当的形容。

  8月19日,交通银行发布的中报显示,上半年净利润取得155.55亿元,同比微增0.3%。8月20日晚间,市值全球第一的工商银行半年报公布,上半年净利润667亿元,同比增长2.8%。8月21日,建设银行亦发布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4.86%,达558.41亿元。农业银行净利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但股份制银行的业绩则不容乐观。截至目前,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和深发展银行已公布半年报,其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16.65亿元、73.74亿元和23.11亿元,同比增长-13.61%、22.07%和7.82%。其中,民生银行若扣除出售海通证券股权所得,净利润实际同比下降高达38.7%。这正契合了银监会有关负责人上周披露的数据,该负责人在内蒙古举行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联席会议上指出,全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净利润为452亿元,同比下降19.3%。

  业绩差距大的原因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国有商业银行净利润不降反升,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却正好相反,原因何在?

  西南证券银行分析师付立春指出,工商银行的管理和地位都相当于国内银行业的中流砥柱。国有大银行相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息差比较高,并且国有大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在基建投资和中小企业。而基建投资的中长期贷款的利率是比较高的,而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是可以上浮的。在基建投资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很难觅得份额。而在地方政府投资中,地方城商行又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阻碍。

  他分析,民生银行虽然贷款增速也比较高,但是利息收入却没有受到有效的支持。而工行的贷款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对利息收入形成了一定的支撑。

  他还认为,在上半年商业银行因息差收窄导致净利息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国有大行的中间收入给予净利润稳定的支撑,而股份制银行却很难做到。工商银行稳健的中间收入弥补了利息收入下滑的缺口。

  渣打银行分析师李伟认为,息差收窄依然是商业银行盈利的关键因素。虽然上半年商业银行实行了“以量补价”的策略,但是却未收到以量补价的效果。

  中间收入有所提升

  工行中报显示,其上半年净手续费和佣金收入达到了277亿元,同比增长了13.3%。民生银行则在处置海通证券股权上获得49.02亿元的投资收益,从而为上半年业绩扭亏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华夏银行上半年实现非利息净收入6.06亿元,同步增长了111.54%,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利息收窄导致的收益下降。

  由于上半年的天量放贷,有些商业银行贷存比均超过了监管层75%的要求。而中报显示深发展、民生银行的贷存比分别为82.28%和82.74%。而工商银行的贷存比仅为57.6%,远远低于监管层的要求,有力地减轻了下半年放贷的压力。

  在监管层比较注意的资本充足率上,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和华夏银行分别为12.09%、12.57%和10.36%,虽然相对于年初都有同比下降,但是离监管红线8%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民生银行和深发展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49%和8.62%,迫近监管红线,下半年资本压力较大。

  下半年息差或见底回升

  在宏观基本面和政策面不变的情况下,对商业银行来说,下半年最大的利好就是息差或将见底回升,这将能够增加商业银行利息收入。

  国泰君安银行分析师伍永刚指出,净息差有望在第二季度见底,但也不排除有些银行可能在第三季度见底。大多数商业银行的资产重定价进行过半,而负债重定价相对滞后。商业银行资金使用成本降低,存款定期化转向活期化存款。商业银行贷款结构优化,上半年低收益的票据融资回落到正常水平,新增的中长期贷款占到了主导地位。银行间市场债券收益率和票据收益率曲线中长端回升。

  付立春认为,下半年,银行业的盈利水平有望由负转正,并且全年银行业的盈利会处于同比增长5%-8%的一个水平。

  由于上半年天量信贷的发放,下半年新增信贷增速会出现放缓。长城证券分析师吴小玲在报告中指出,在下半年资金趋紧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的信贷议价能力有所上升,贷款利率上浮比重增加,新增量虽然不多,但存量贷款会出现低收益类转向高收益类的结构转换,这将有助于商业银行息差回升。

  在早些时候,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在年底把拨备覆盖率提升到150%以上,以防范风险、稳健经营。

  在公布的半年报中,交通银行和深发展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23%和133%,未能达到监管层的要求,下半年有增加计提拨备的压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