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另一个信号 银监会祭出政策组合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7日 22:52  经济观察报

  胡蓉萍 程志云

  北京,金融大街甲15号鑫茂大厦,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一楼大厅里贴满了近10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各类风险大案的警示牌。“我们到银监会办事路过看到了,还挺震撼的。估计银监会有点敲山震虎。”某商业银行人士表示。

  8月6日上午银监会召开的会议上,银监会要求,在8月底完成对各家银行6月底有余额的贷款项目的检查。关于检查内容,一家银行风险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埋头记下被银监会领导概括为“五管齐下”的五大点里又套着五小点的数页笔记。

  在上半年信贷迅猛增长之后,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在货币政策的大方向上将不会有大的改变。在这个方向的框架内,银监会正试图通过一系列监管组合拳将银行业的潜在风险降低到最低。

  银行业检查

  8月6日上午,银监会召集各银行风控和稽核部门负责人,召开了一个关于进行贷款项目检查的会议,要求进行信贷资金流向检查、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检查、票据业务和假发票检查、个人金融业务检查、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检查等。

  会上,银监会相关领导要求各银行对六月底有余额的所有贷款项目,先在会议当周开展逐笔自查,银监会将在接下来的一周开展监督抽查。

  “这次检查,是否合规的标准比此前的检查更加细化、更有操作性了。”参加此次会议的某银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

  比如,在信贷资金流向方面,银监会要求重点关注信贷资金流入房市、股市、期货、债券和理财产品这些方面;在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检查方面,银监会要求进行逐户检查,按台账检查,分析项目资本金结构、到位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对于投资人进行风险评估。

  据参会人士透露,银监会向各银行尤其强调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检查。要求严防发放打捆贷、严控于地方政府签订无特定项目用途的授信协议,全面评估各项目的第一还款来源的可靠性和充足性,第二还款来源的合规性,重点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监控,认真测算项目期限,项目贷款的期限一般不应超过项目建设期加上10年,最长一般不得超过项目建设期加上15年,严禁对生产性项目发放搭桥贷款,不得给予优惠利率,不得长期占用,不得作为资本金。

  早在7月中旬举行的银监会形势分析会上,刘明康就特别警示了地方融资风险,他尤其强调地方财政担保的法律依据不足的问题。此后,各地银监局已经开始了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调研,8月6日的这次会议要求银行也开展相关贷款业务的自查,最终银监会将进行监督抽查。

  另外,针对目前愈演愈烈的以假贸易合同、假增值税发票来骗取贷款的行为,银监会要求各银行对票据业务和假发票进行自查。

  某地方银监局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检查都强调银行自查,差别监管,重点检查。但会更加严格。”

  天量信贷隐忧

  今年上半年7.37万亿的巨量新增贷款,可以说直接刺激了今年上半年中国股市和楼市的飙涨,当然这背后是经济强劲复苏的支撑。

  中金公司的数据显示,有色金属和房地产板块的平均涨幅竟超过150%。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更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贷为5381亿元,同比增长32.6%,个人按揭贷款为2829亿元,同比增长63.1%。

  建设银行集团客户部一位人士说:“银行自己也开始担心了。到现在虽然盈利的冲动仍然在,但是盈利压力已经小了一些,银行也开始多注重风险控制了。”

  汹涌的信贷事实上也冲击了银行的资本金基础。根据7月中旬银监会召开的形势通报会预计,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将下降至11%以下。

  中国人民银行8月5日公布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再次指出 “坚定不移地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对此,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预计,货币政策手段可能更加灵活,以引导信贷合理适度增长即信贷结构优化。

  短短三周内,央行第五次重申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中金公司研究部哈继铭如此解读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央行认为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因此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

  在保持货币政策不变的背景下,并不等于让金融风险任意扩大,银监会近期在风险层面的监管上出台的众多政策,正在更好地保证货币政策的良好、有效实施。

  政策组合拳

  事实上,银监会一直在刘明康“心要热,眼要明,手要快,但脚要稳”的理念下关注着银行系统的风险问题,只不过在这个时点更高调地告诉银行“注意风险”。

  “监管措施得和货币政策联动起来,近期银监会的一系列政策是更加坚决地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果,保证宽松的货币能够集中火力拉动内需扩大投资,而不是助长泡沫,使得宏观调控政策不打折扣。”天津银监局副局长王俊寿表示。

  来自银监会的监管新规和相关传言一个又一个,“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将提高到12%”、“银监会将对存在风险控制问题的银行进行点名批评”等等。

  在过去的两周内,银监会连珠炮似地发布了数项监管新规或征求意见稿。一位监管层人士表示,今后一段时期内银监会将会有更多作为,利用检查发现新问题、发布新规、加强后续跟进再检查、根据形势需要来全面加强银行业监管、控制信贷风险,防止泥沙俱下。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拟对银行间交叉持有的次级债计入附属资本进行更严格的限定。

  据工行相关业务部门人士计算,大概有80%的次级债“白发了”。他说:“其他几个都是技术和操作层面的监管,并且是事后监督的。从宏观上来说,次级债的这个最狠了。”

  王俊寿坦陈,和3、4月份更加关注数量方面的监管不同,近期的监管更加注重质量、结构和风险。他最近参加的几次银监局的会议主题都集中在大项目贷款集中度、如何将信贷引导到中小企业和三农业务,如何进行窗口指导风险提示,以及案件防控的具体讨论。

  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更关注宏观经济的走向、通胀预期以及金融业的系统风险。“在经济没有企稳的情况下,央行就多次强调要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保增长,不会动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这样的猛药。”上海一位长期关注货币市场利率走势的债券型基金经理表示。

  那么,与央行默契配合的银监会有针对性的监管将发挥更大作用,为货币政策保驾护航。一家商业银行信贷部门负责人表示:“银监会已经成为了风险管控的最后阵地。各个产业部门有利用信贷扩张冲动的,尤其是与基础设施相关的部门,信贷反而是他们扩张的良机。但未来出了坏账则留给了银行体系,而银监会是商业银行的微观的监管部门。”

  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下一步的监管重点集中在信用风险,将会有一些政策出台,比如地方政府平台、个人按揭贷款、二级公路的还款风险,另外就是已经在征求意见的资本充足率问题上。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