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季小舟 北京报道
“一个做木材生意发家的内地老板,本身受教育水平不是很高,也没有去过香港,但却被当做专业投资者,在香港的一家外资私人银行投资金融衍生品亏损了2000万。”在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肖金泉律师访谈的现场,记者看到了律师手中一沓厚厚的申诉材料,而且还是手写的,讲述在香港的外资银行理财遭受巨额损失,希望寻求法律的援助。
香港的部分外资银行向内地投资者推销Accumulator(累计股票期权)导致的巨额亏损风波已经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而星展银行起诉内地客户欠款的案件已经由北京市二中院受理。另一方面,内地的一部分投资者在香港受到起诉,但目前几乎无人前去香港正式应诉。
外资行涉嫌与客户对赌
“Accumulator是一种设计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内地客户签的这个合约本身就是一个对赌的合约。”肖金泉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这种合约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它是给专业投资者设计的投资工具。问题是外资银行把它卖给了内地的普通投资者。”
肖金泉告诉记者,内地客户存在这些私人银行中的钱其实都是保证金,还不是真正用于购买股票,客户购买的只是一个对赌的合约。
“客户跟谁在赌?跟这家签约的银行在赌。”肖金泉指出,“客户买涨银行买跌,如果股票涨了,银行就输给你钱。但如果股票跌了,客户就要不断地去补仓。如果客户钱不够了,银行就直接把钱借给客户帮其补仓,直到银行认为客户输得没信誉了没有能力支付了,就帮客户斩仓了。”
这个合约银行也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如果股票真的涨起来银行也要输钱给客户,所以规模较大的银行会以反销售这个合约的策略来对冲风险。而小规模的银行由于能力不足,只是做这个合约的代理。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内地还没有客户的合约是买跌的,全部都是买涨。
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一再表示,Accumulator合约如果涉及到投资者与发行商进行对赌,金管局方面会进行调查。
是否在内地签约成争执焦点
根据内地金融监管法律,Accumulator合约并不是可以合法销售的产品。因此星展银行的内地客户是否与银行在内地签约成为了双方争执的焦点。
肖金泉表示,目前接到的委托人均表示他们的签约地是在中国内地,如果真如客户所说是香港的私人银行顾问到内地与他们签订合同,那么这份合同的合法性就受到了质疑。
在销售过程中,另一个让内地客户无法接受的是,私人银行顾问并没有对客户进行足够的风险提示,用“打折股票”的名义销售金融衍生品,让这些客户感觉受骗上当了。
更让内地客户感到讽刺的是,在签约时合同是密密麻麻的英文,很多客户根本没有细看而且也看不懂这么冗长的英文表述。但是当内地客户发生亏损收到银行的欠款通知单时,却用的是明白无误的中文表述。
这些内地客户表示很后悔当初的选择,这些外资私人银行顾问来到内地,拿着精美的名片,以温文尔雅的姿态,操着港式普通话来向内地客户诚恳地推销这些金融产品,但是现在发生亏损,甚至连电话都打不通了。
对律师函置之不理
肖金泉律师认为,既然星展银行已经将内地客户告上了法庭,那么法院应该责成银行方面讲清合约中的利益结构。
“我们的律师发函,银行都可以置之不理。合约里涉及到的利益结构,其实我们都还并不清楚。有一个客户存款几千万,在两三个月内发生的金额达到几个亿,但是客户能拿到的只是欠款通知单,甚至连操作表都拿不到。”肖金泉告诉记者,“不能光是银行方面说客户欠款了就是欠款了,这个款到底是怎么欠下的,银行要给一个清楚的说明。”
据了解,销售Accumulator合约的利润非常之大,私人银行顾问的奖金也非常之高。肖金泉认为,香港的金融监管部门应当介入调查,披露整个交易的过程,敦促银行解释清楚其中的利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