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贷供需呈结构性矛盾 银行资金积压现象隐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5日 04:2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实习记者 徐畅

  日前,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但现实情况是,受经济预期的影响,信贷需求下降,银行资金积压现象隐现。同时,不同规模企业信贷“待遇”差别很大的现象仍未得到改观。

  业内人士表示,增加市场信心、改变银行和企业的经济预期是当务之急。从政策效应和存货调整的角度考虑,信贷大幅上升的情况,最快也要到明年7月才可能出现。

  信贷需求下降

  自今年6月以来,我国工业增速已经连续5个月回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进一步下滑。

  “内外需求的不足,直接导致企业失去了生产经营的意愿,收缩生产之后企业效益下滑,影响就业,居民收入下降,反过来又导致居民消费意愿下降,影响了信贷需求的增长。”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在形成恶性循环后,如果不能改变预期、增强信心,未来宏观经济可能有陷入通缩的风险。

  自今年9月以来,央行连续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票据的发行频率也大幅度减少,使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加,商业银行贷款额度压力已大为降低。但部分银行开始感受到“放贷难”。据央行第三季度银行家调查显示,第三季度信贷需求指数为67.4%,比上季回落1.4个百分点,尤其是房地产行业贷款需求降幅居各行业之首。

  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受限

  银行系统充沛的资金何以未能有效传导到实体经济层面?专家认为,一方面受制于企业的预期和存货调整周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银行基于风险考虑的慎贷。

  对于不少资金链紧张的中小企业,银行仍担心其经营环境恶化,放贷比较谨慎。央行数据显示,11月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同比多增的4218亿元贷款中,短期贷款仅55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603亿元,票据融资则大幅增加2105亿元。由此可见,虽然新增贷款数额增加,但是商业银行为了回避经济风险,收缩放贷渠道,更倾向于开展资金回收快、风险较低的票据融资业务和有中央财政参与的基建等风险较小的中长期贷款。

  “当前银行业对大型央企、政府财政项目一拥而上,正是缺乏风险甄别机制的不得已选择,这些项目的有限性决定了银行信贷投放能力会受到极大限制。”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

  提振预期刺激信贷

  目前的贷款和流动性情况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的项目贷款火暴但其他项目少有商业银行问津;银行资金充裕但实体经济层面货币供应量不足。

  由于整体需求在收缩,同时银行慎贷,实体经济的流动性将偏紧。中央财大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作用大受制约,货币供应量要保持增长,特别是明年M2要达到17%的增速,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提振各方信心。例如,采取减税和发行国债等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出口退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调整力度,提高企业的流动资金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激活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潜在需求,恢复信心改变经济预期,从而疏通信贷渠道促进流动性良性循环。

  虽然目前的信贷投放力度已经进一步加大,但是实体经济消费和信贷需求的萎靡,表明信贷投放并未引起后续链条的连锁反应。鲁政委认为,目前正进入消化存货的阶段,而包括上游原材料和工业制成品在内的存货何时能消化,将取决于出口的恢复情况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规模。到明年二季度末,我国绝大部分企业能够消化掉累积的存货,新生产资料将恢复正常购进,届时对于信贷的需求将大大增加。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中央项目的配套贷款会有较大增加,明年信贷投放额将会达到4.5万亿,随着存货消化阶段的结束,真正信贷大幅上升的情况最快将于2009年7月才能出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