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CPI末路狂奔 银行理财借农产品翻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12:52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陶盈舟 北京报道

  在这个物价飞涨的年代,如果手里的钱不做点投资,就等于一点点缩水。那么,在基金净值跌破7毛、海外理财产品依然颗粒无收的状况下,越涨越高的CPI成为投资者的理财杀手?

  备受投资者关注的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和亏损的状况借助农产品的挂钩收益实现了翻身,投资收益跑赢了CPI。

  理财产品因亏损巨大而饱受非议的东亚银行一款挂钩农产品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达到了10%,基本上与物价上涨水平持平,而渣打银行等多数中外银行挂钩农产品、黄金和原油的理财产品收益成功克服了物价上涨的损失。

  股市低迷

  催热银行保本保息产品

  自今年1月份CPI高达7.1%的数据公布以来,国家统计局新鲜出炉的2月份CPI指数8.7%,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挑战着银行的理财能力,前期银行理财产品因为零收益和巨额亏损受到广泛关注。

  “这等于说如果我存了30万在银行里,那么,三个月的利率是3.33%,相对于CPI8.7%的涨幅,等于说我还亏了5%,这还没有把利息税的5%算上。”CPI指数不断刷新纪录让计划买房的李钢显得有些火大,由于北京楼市的局势一直不明朗,李钢想把钱在银行里放一放,“没想到现在钱放在银行里,就等于贬值,”李钢有些失望,“现在基金表现不好,投进去有可能血本无归,银行的理财产品出了零收益的事,我也特别谨慎。”

   在人民币股票类产品中,发行数量仅次于打新股产品的连接境外股票产品接二连三地出现了零收益甚至亏损。

  由此带来的后果不仅使得许多投资者对购买理财产品产生了怀疑,也使银行系理财产品推出变得愈加谨慎。“现在能赶上CPI增长的理财产品真是太少了,”在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就理财产品进行咨询时,建设银行的工作人员如是说,即便有,能不能买到还是另一回事。“如果你真的打算现在购买理财产品,我还是建议您购买保本保息的类型,虽然收益赶不上CPI,但起码比存款合适。”

  “现在由于资本市场情况的不确定因素增加,银行系投资股票的理财产品风险性也就大大增加了,与其让客户承担高风险高收益的压力,还不如提供一些稳定收益的产品给他们。”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中心总经理曾郁苒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现在招行主推的就是收益率稳定在4%-5%的保本保息类产品,除此之外,就只有人民币打新股的理财产品正在销售,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暂时不做。

  曾郁苒介绍说,由于零收益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现在银行推出的产品设计基本都是从保障客户利益方面出发,在震荡的市场行情下,为客户提供高于存款的收益,减少可能出现的风险,曾郁苒表示,现在即便是打新股的产品,今年的收益率也未必能够赶上CPI的增速。

  “打新股受资本市场的影响比较大,收益也并不稳定。”曾郁苒说:“我们年初预计的是10%以上,但是从目前几只新股上市的情况来看,如果全年都保持这样的行情,很可能收益只能维持在4%或者5%,想超越8.7%的CPI比较困难。”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