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行力推一行两制业务创新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 05:4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赵彤刚 实习记者 丁冰 中国农业银行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将延长至今年5月末,并计划在8月向全国推开,这是农行有关人士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的消息。据悉,该试点属于“一行两制”改革在服务“三农”业务层面的创新,具体包括产品服务、信贷制度、流程改造等。 该人士透露,待新的战略定位确定后,农行将按照“三农”和县域经济特点,探索完善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逐步实现职能式管理模式向产品线事业部制管理模式过渡,整体重构服务“三农”的体系。 从业务创新开始 农行股改的总原则是“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为此,农行今后有望按“一行两制”原则,将其业务分为面向“三农”及城市金融两部分。自去年10月开始,农行在全国8个省市展开了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农行将搞活县域支行为重要目标,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着重加强对现代农业、农村中小企业、小城镇建设、农民生产生活的服务和支持。截至2007年12月31日,116个试点县支行在试点期间累计投放贷款180.7亿元,其中法人客户贷款116.6亿元,个人客户贷款64.1亿元。 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农行还制定完善了一批符合“三农”要求的制度办法,涵盖组织架构、产品服务创新、信贷制度和流程改造、绩效考评、资源配置、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一批服务“三农”的特色金融服务产品在试点中研发成功。总行研发了农户贷款卡,依托农行网点网络优势为农民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现已在福建泉州进行试点。 在试点过程中,“三农”和县域信贷制度及流程得以改造。农行在“三农”和县域信贷业务的客户评级、市场准入、授权授信、审查审批、抵押担保等方面,制定实施了有别于城市业务的信贷管理制度体系;通过改进信贷决策流程,设立贷款审批中心,推行独立审批人制,推行网上审批,提高了对“三农”融资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效率。 挖掘商业化价值 农行认为,“三农”业务是一个广义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农业、农民、农村”。按照央行涉农贷款的定义,凡是在全国2035个县域注册的任何企业和机构,其贷款都属于涉农贷款。“开展服务‘三农’业务,恰恰体现了农行的价值和长远发展战略”,上述农行人士表示。 农行将抓好“两头”作为开展农村业务的核心战略,这也为农行在政策导向下进行商业化运作提供了可能。其中,一头是农村金融的规模化融资,包括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等。对于这些资金规模需求比较大的业务,农信社和小银行无力消化,重担就落在农行肩上。“而这正是能够为农行带来商业价值的高端业务”,上述人士表示。 另一头是相对低端的业务,如农户贷款、小企业贷款等。农行要承担起国家银行的社会责任,必须在该领域起到示范和支柱作用。上述农行人士表示,“只要是商业性的金融需求农行都支持,不过具体到某一领域的具体客户,我们仍会立足自身进行商业化选择和运作。” 找到合理平衡点 在农行本次试点中,服务“三农”业务的难点与障碍也暴露出来。首先,服务“三农”的相对高成本与商业运作的矛盾仍然客观存在。 其次,农村产权制度存在缺陷、抵押担保困难较多等,也阻碍了“三农”业务的开展。《物权法》中把农地承包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明确定义为“用益物权”,很难用于抵押;农民或农村企业的一些重要生产资料如牲畜等,由于登记方面存在困难,也基本不具备抵押的可能;已有的保险额度、担保标的范围有限,在信贷抵押担保上还不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意义。 另外,农业信贷的自然风险较高。目前尚缺乏对银行风险的补偿机制,也造成了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不能有效对接,使得金融支农困难重重。 上述农行人士表示,“如何在有效的网点以及人员条件下服务更多的‘三农’客户,在成本和收益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是农行未来需要解决的难题。”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