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批量出现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08:06 深圳特区报
刚刚过去的2007年堪称全球资本市场大牛市,令人诧异的是,近期,一只接一只的到期银行保本结构性理财产品均以零收益或接近零收益报收。先是去年底浦发银行“汇理财2006年第九期F2计划”人民币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接下来又传出另外五六家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出现或有可能出现零收益情况。 这种状况确实让投资者难以接受。去年,别说股票基金回报率竞相翻番,不为投资者看好的债券基金平均收益率也在20%以上。即使在2007年初存入一年期定期存款,到现在也有2个百分点的稳当收益。银行理财产品怎么了? 零收益产品接踵而至 去年底开始,一批为期一年挂钩港股的银行保本产品陆续到期。当年资本市场向好,投资者都向往着能有“好收成”。 然而,事与愿违。2007年12月下旬,浦发银行公告“汇理财2006年第九期F2计划”到期收益率为零,该产品挂钩建设银行、中国人寿、招商银行、中银香港4只港股。日前,深圳一家银行发行的股票篮子挂钩型人民币理财产品,也公告收益率为零,该产品同样挂钩港股市场,标的为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3只股票。还有人在网上发帖披露,另有一家银行的两年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挂钩8只在香港上市、具有内地背景金融龙头股,预期收益为7%左右,最近电话告知客户收益可能为零。 据报道,去年底到期的东亚银行美元6个月期汇率挂钩型产品,其投资收益与英镑兑美元汇率挂钩,该产品看好美元兑英镑升值,不料市场行情正好相反,到期收益率同样为零;今年1月到期的一家大型中资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产品收益挂钩美国西得克萨斯原油价格;但由于原油收盘价超过产品设定上限,产品最终收益也为零。 一位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银行保本结构性产品零收益的情况还不只这几家,随着到期日的来临,还陆续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媒体惊呼“银行理财开始涌现零收益潮”。 惊破投资者增值梦 据介绍,在2006年末和2007年初,放弃大好股市,投资银行保本结构性产品的多半为风险偏好度低的稳健投资者。他们希望收益能超过同期银行存款,让资产增值跑赢CPI。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这句常常听到的风险提示,这时候才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投资者金老师感慨地表示,原以为保本理财不会有啥风险,没想到真会在大牛市里出现零收益,连银行存款收益都赶不上。以后,选产品得仔细看说明,多问理财师几个为什么。 针对银行产品零收益的出现,有专业人士表示,这是投资领域中的正常现象,既然产品设计中包含了零收益的可能性,那么它的出现就不足为怪了。这一现象给投资者上了一堂风险教育课,提醒投资者一定要有高度的风险意识,一定要对自己选择的产品仔细了解,再三权衡。这样,中国的理财市场才会日渐健康和成熟。 产品设计遭质疑 平心而论,零收益惊醒的不应只是投资者。一些投资者和专业人士都在质疑:在如此好的投资年份,产品出现零收益,作为理财专业机构的银行就没有应予反思的地方?产品设计、风险提示方面就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深圳一位资深银行理财师分析,那些挂钩港股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以标的股票同涨同跌为投资者收益实现最大化的条件,如果选择的股票数量少、基本面、联动性最接近,它们同涨同跌的机会最大;反之,投资者收益归零的概率很大。这类产品从设计上看,就可预知投资者收益为零的风险相当大。因此银行设计产品提高科学性充分考虑投资者利益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推出设计优越,带给投资者高回报产品的银行,才能赢得客户信赖,在理财市场上脱颖而出。 风险提示需强化 产品的风险,尤其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风险,一般的投资者是很难看出来的,别说看出风险,多数时候连产品的设计原理也难以准确理解。这就需要银行销售人员予以充分、突出的提醒;需要产品说明书以醒目的位置和字体特别标示。 昨天,记者专门到几家银行网点取阅了部分产品说明书。看到的事实是,最突出的部分都是产品的“优势”、“预期收益率”之类的介绍。风险提示有,但篇幅甚小,字体也不醒目,且放在文尾或背面。销售人员推销产品时,谈风险多半是轻描淡写,语蔫不详。甚至不排除有的销售人员本身对产品风险不甚了了,更别说提醒客户了。 因投资一款挂钩汇率类保本产品收益微薄的金老师说出了投资者的心里话:如果当初工作人员能说清楚零收益的风险,我们购买就会更慎重,即使出现不如意的情况,也会有个心理准备。 相关链接 如何做精明的投资者 理财专家: 如何做精明的投资者 首先,投资者向银行咨询个人理财产品或接受个人理财产品推介时,应该选择专业理财人员提供服务。 其次,应该要注意保证收益类产品与存款不同。保证收益类产品的保证收益一般都会具有附加条件。附加条件所带来的风险完全由客户承担,在购买前,要向理财业务人员详细咨询产品附加条件的含义及可能带来的风险。 第三,在购买非保证收益类产品时,应该注意的是,最高收益和预期收益不等同于实际收益。无论是最高还是预期收益率,银行都不具有保证支付义务,最终的实际收益率可能与最高或预期收益率出现偏差。个人在购买前,应要求银行提供令人信服的预期收益率估计依据。 第四,投资者应该要求理财业务人员揭示产品的全部风险,描述可能发生的最不利的投资结果,以及规避风险的各种可能方式。 最后,在购买产品时,不应简单以费用收取的多少作为衡量产品成本的标准。应该在费用、可能收益和服务质量相结合基础上,综合判断得出成本的高低。 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 理财专家: 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 首先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就目前市场上的产品而言,风险度偏大、收益也较高的有外汇期权、外汇交易、期货、股票、黄金交易、基金等等。这些适合有经验、希望博取高收益的投资者。 其次,要结合自身资金的流动性情况。一般银行类理财产品对客户资金流动性要求较多,客户必须结合资金的闲置情况进行合理配置。 第三,要详细了解产品的基本信息,如:期限、年化收益率、资金运作方式方法和募集期等,对于特殊条款要加深了解。不理解的事项一定要询问理财经理,避免盲目投资。 客户要保证自己的收益,应弄懂理财产品协议中每一条款的含义,不要稀里糊涂跟风购买。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