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大国有银行去年税前利润约3000亿元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6日 07:24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资银行税前利润排名大起底:年度花冠属四大行 本报记者 贾玉宝 从2006年的3333亿元,到2007年的6100亿元,中资银行本外币业务税前利润增加了2800亿元左右,增幅达八成有余。 本报记者根据上市银行预增公告及多方渠道综合获得的上述未经审计的汇总数据显示,在2007年中资银行信贷迅猛增长的背景下,中资行的利润亦相应呈现大幅飙升。 6100亿税前利润 从上月央行公布的3.63万亿元本币贷款飙升中,业界已经在猜测中资银行2007年的利润构成。 这里有一个简单但并不十分严谨的算法,以3%的利差计算,3.63万亿元新增贷款的利润贡献为1089亿元,如果以当年本币贷款余额26.17万亿元计算,利润贡献约为78亿元。实际上,中资银行2007年本外币业务税前利润恰好处于两者之间,约为6100亿元,相当于中国2007年近20万亿元GDP的3%左右。 其中,包括4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内的17家商业银行的税前利润约为4300亿元,占中资银行税前利润贡献比超过70%。17家商业银行本外币税前利润同比增幅超过80%。 在这17家商业银行中,同比增幅排名第一的为广东发展银行,其增幅高达52倍。广发行一位人士称,这主要因为2006年股权转让并冲减巨额不良后,广发行2006年税前利润超过了9000万元,2007年里发生的业务自然不需要过多的不良拨备。如此一来,利润增幅自然奇高,税前利润接近50亿元。 显然,这和平安集团披露的平安银行2007年上半年利润增幅高达1000倍以上如同一辙。即使如此,近50亿元的利润贡献也只占中资银行的1个百分点,在17家商业银行排名中倒数第五。 排除广发行特例后,年度的花冠依然属于第一梯队的四大银行。据汇总数据显示,四大行2007年税前利润合计约为3000亿元,占所有中资银行的50%强。其中,工行以超1000亿元排名第一,建行以超900亿元排名第二,中行、农行分别以超800亿元、300亿元排名第三、第四。 以增幅来算,四大行中,增幅最大的为农行,高达180%,另一超过成倍增幅的为工行。 深圳某金融人士称,农行年度作为,显然是内部改革、剥离不良和上市冲刺的结果,倒是工行的成倍增幅显示了上市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能力在增强。 股份制银行集体狂飙 与四大行的继续巩固市场地位相比,位于第二梯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却是集体性的揭竿而起。堪为年度前三甲的分别是兴业、招行、中信。 上述三家银行2007年税前利润增幅均翻了一番。当期税前利润分别超过了100亿元、200亿元、140亿元。 一个显然的事实是,兴业、招行、中信三家银行在2007年贷款业务冲得最猛,其本外币贷款增幅分别近20%,其本外币个贷增幅分别约为100%、60%、60%,均位于17家中资银行增幅的前列。不过,另一个事实是,以招行为代表,上述股份制银行在零售和中间业务领域近年也频频发力。其中,招行非利息业务占比已达到25%以上。 如果再扣除浙商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因新成立而导致的利润增幅高因素,那么,位于17家商业银行税前利润余额和增幅末位的则是华夏银行。其2007年本外币税前利润为30亿元左右,同比增幅近40%。除以上股份制银行外,光大、深发展、浦发、民生的本外币税前利润分别约为70亿元、30亿元、100亿元、80亿元,增幅分别约为60%、80%、90%、50%。 前述深圳金融人士分析称,从这一组数据来看,深发展和民生银行已经明显落后于其他股份制银行。深发展受本世纪初两次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及两次股改的漫长经历影响,严重影响了业务发展,错过了市场发展的最佳时期。截止到2007年12月底,其本币贷款余额约2000亿元,遭遇了和广发行同样的命运,并且还落后于广发行200余亿元。至于民生银行,截止到2007年12月底,其本币贷款规模超过了5000亿元,处于股份制银行(除交行外)贷款规模的第一序列,仅以其贷款规模论,税前利润也应在百亿以上,但民生银行董办未对此事表态。 相关报道: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