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再遭讨伐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6:40 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记者 许煜 本报2月24日讯 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现象似乎还在延续。继浦发银行零收益事件、中信银行某新股申购产品单月收益为负引起投资者质疑后,近日,深圳发展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也因到期收益率为零引起了投资者不满和声讨。 对此,省内某国有银行理财师认为,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设计较为复杂,投资者在购买前往往“一知半解”,一旦遭遇最低收益情况,可能难以接受。商业银行屡遭“零收益”事件反映了银行在信息披露、风险提示以及与客户沟通方面存在的不足。随着今年到期理财产品增多,商业银行应注意避免类似情况的继续出现。 机构性理财产品“零收益”不断 近日,有网友在中国金融网、msn中文网等网页发帖称,他在深圳发展银行购买的一款聚财宝飞跃计划2007年1号股票篮子挂钩型理财产品(下称:聚财宝),该产品宣传语称,“本期发行的2007年1号 (股票篮子挂钩型)理财产品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三只优质银行H股表现的一致性挂钩,将让您有机会获得高达1年15%的超高回报!” 然而,本月初该产品到期,这位网友被银行告之该产品到期收益率为零,深发展在2月2日发布的产品到期公告也显示产品到期收益率为零。这让网友颇为不解,该产品挂钩的三只股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一年下来的平均收益率可以达到6.93%,为什么到期收益率为零呢? 事实上,深发展聚财宝因到期收益率为零而被网友讨伐并非业界首次。此前不久,浦发银行一款到期收益率为零的理财产品同样也引起了投资者的不满和质疑。浦发银行的该款产品同样也是挂钩港股,挂钩建行、中国人寿、中银香港、招商银行)四只股票,一年下来,除了中银香港些微下跌外,其他三只股票均有30%-100%不等的涨幅,因此到期零收益让投资者无法理解。 与此同时,中信银行一款打新股理财产品在11月份——中石油等大盘股发行的月份,产品净值却出现下降也引起了投资者在网上发帖质疑。 投资者应问清最低收益 省内某银行理财师告诉记者,结构性设计是“双刃剑”,不能因为遭遇零收益而一概否认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价值。国内最早的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出现于2005年9月,正是结构性设计的应用,使人民币理财产品摆脱了低收益尴尬。“客户在市场波动较大时,借助结构性产品可锁定风险。在目前国内银行常见的结构性产品中,大多提供本金保障,也有的85%或95%本金保障。”该理财师分析认为,在上涨势头凌厉的牛市中,结构性产品即便实现最高收益,也未必等同于挂钩指标的上涨。“不要只看最高预期收益,投资需要考虑风险,对结构性产品应该问清楚发生最低收益的可能。若搞清楚零收益发生的可能及条件,也就无怨无悔了。”该理财师表示,投资者应通过投资不同品种,将低风险与高风险、固定收益与浮动收益,短期与中长期产品、结构性与FOF产品相结合,可规避单一品种投资的风险。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