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普:中资银行应关注潜在信用风险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 03:59 金融时报
记者 袁蓉君 去年,盈利快速增长的中国银行业成为资本市场上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不过,在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深化以及中国政府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导致经营环境变化的背景下,今年中国银行业是否能够继续去年的辉煌成为投资者关注的一大焦点。2月21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标准普尔公司金融机构评级专家认为,中资银行因全球信用危机而引发的市场风险总体上处于控制之中,今年更应关注的是可能上升的信用风险。 一般来说,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股票投资风险。根据标准普尔当天公布的一份对银行业研究报告,中资银行的市场风险偏好总体比较保守,且风险管理能力与其自身并不复杂的市场风险状况相匹配。尽管中国的银行也卷入了美国次贷危机,但因涉入规模较小,其所受到的直接影响很有限。标准普尔金融机构评级资深董事曾怡景告诉记者,截至2007年9月底,中资银行中涉足程度最深的中国银行所持有的次贷相关资产已从6月底的96.5亿美元降至79.5亿美元,只相当于其所有者权益的13.4%,中国银行已为此计提7.94亿美元拨备。到去年年底,次贷相关资产的比例还会进一步下降。 在全球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波动、中国国内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升环境下,上述报告表示,大多数中资银行仍保持着稳健的流动性。由于持续的经常项目盈余和强劲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为防止人民币升值过快,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向银行体系注入基础货币。大多数中资银行拥有足以维持手中次贷相关资产到期的流动性。因此,持有资产到期的信用损失可能低于银行在目前不利的市场环境中匆忙出售资产的损失。 虽然目前市场风险不大,标准普尔金融机构评级副董事廖强表示,随着国内一些制度性因素的变化,包括利率最终自由化、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等,中国银行业未来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将不断增大。所以,各家银行需要进一步提升其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加以应对。 与处于可控范围的市场风险相比,廖强特别强调了对信用风险的关注,认为这是国内银行今年面临的首要风险。他提醒中资国内银行对贷款分类和拨备的做法保持警觉,以便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资本实力,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向下循环的情况。 最近几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标准普尔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改善以及新增贷款快速增加稀释了不良资产,银行业不良资产比率持续下降,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率快速上升。另一方面,资产结构日益从信贷资产转向非信贷资产,从高风险的企业贷款转向风险较低的消费抵押贷款,也使资产质量得到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来,为遏制不断增大的通胀压力并解决经济增长中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贷款增速很可能放缓,银行的企业贷款业务正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如果企业信贷受到约束,部分高增长企业会在今年遇到麻烦,银行向这些企业发放的贷款质量可能会出现问题。紧缩政策可能会影响到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的偿债能力。另一方面,今年全球经济波动加剧,给中国的出口企业带来负面影响,这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可能会有一些波动,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在通胀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企业资金和劳动力成本都在上升,如果企业的产品定价能力不能随着生产成本相应提升,其还款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廖强如是说。 但是,廖强表示,今年中国银行业不会出现不良贷款率大幅上升或资产质量急剧恶化的情况,信贷资产质量仍处于可控水平。不过,中国银行业确实需要为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的不利经营环境做好准备。 “如果不考虑农行剥离不良贷款因素,今年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可能应比2007年有所上升,但不会急剧反弹。因为受到一定限制的银行信贷仍将保持较快增长,1月份的信贷数据已经显示出这一点,会对不良贷款率有一个稀释作用。其次,由于不良贷款率的反弹只会出现在部分行业和部分地区,且这些行业和地区也不是固定的,出现偿债困难问题的企业比例不会太大。”他预计说。 根据瑞银集团日前发布的2008年全球银行业投资策略报告,全球银行业今年将面临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经营环境,流动性风险、与次贷相关的风险、信用风险和降低财务杠杆的风险让大多数银行的盈利前景异常黯淡。但是,该报告特别强调了中国银行业的投资价值,认为今年对中国银行业而言仍是一个好年景———利润增长率有望超过35%。这一数字自然比不上去年多家上市银行高达60%、甚至100%的增速,但毋庸置疑,这个数字对投资者仍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人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趋势不发生逆转,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就方兴未艾。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