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重庆股改大型银行 不良贷款抓降取得成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8日 03:36 金融时报

  本报讯 记者冯宗茂 通讯员陈慧琼 纪文雯报道 工、中、建、交四家大型银行重庆市分行自2004年股改以来至2007年末,“抓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不良贷款余额46.07亿元,较2003年末下降192.26亿元,不良贷款比率较2003年末下降21.62个百分点,平均不良贷款率达到2.6%。4年来,四家银行通过各种渠道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贷款329.72亿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四家银行创新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方法,在强化常规清收处置的同时,努力创新处置手段,市场化处置手段得到较早运用。2004年在重庆市政府的支持下,通过银监局与工商银行的共同努力,成功将工商银行64.27亿元不良贷款整体打包处置给重庆市渝富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渠道多种多样,四家银行在2004年至2007年期间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贷款329.72亿元,剔除政策性剥离后处置174.99亿元,其中,整体打包处置64.27亿元,现金收回60.54亿元、核销17.07亿元、以物抵债10.52亿元、其他方式(非重组上调等)处置22.59亿元。社会各部门协助、支持银行处置不良贷款,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力度加大。如2007年在交通银行处置某户拖欠银行巨额贷款过程中,政府、司法、中介公司等均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协助、配合,银行成功现金回收贷款6.48亿元。2004年至2007年期间,四家银行新形成不良贷款金额分别为:50.95亿元、55.84亿元、17.86亿元和12.81亿元;新形成不良占贷款余额的比例分别为:4.28%、4.34%、1.21%、0.72%。不良贷款新增金额和新增速度均实现逐年递减。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风险关口前移。风险管理与授信业务同步开展,实行平行作业。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在授信业务中,通过岗位制约与团队合作平衡风险与回报的授信业务运作机制,将风险管理贯穿贷前、贷中和贷后各个环节,真正实现了风险关口的前移,实现了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的同步推进。实现信贷审批、客户信用评级、项目评估、风险分类认定和风险条线人员考核的“五集中”,提高审批的独立性和科学性。建立风险提示制度,对各类业务审查中发现的问题,由审查人整理形成风险提示,以督促各支行高度重视切实防范。加强第二还款来源管理,按照统一管理、统一流程的要求,建立了贷款抵(质)押物(权)管理制度,从押品评估到押品价值审查、系统审查流程控制均建立了责任制度。

  为抓降,人行重庆营管部和重庆银监局加大窗口指导力度。定期召开专题分析会,传导政策、分析提示风险,引导认真贯彻宏观调控政策,密切关注经济周期变化,高度重视热点行业风险和产能过剩问题,及时修正发展战略和授信规划。在把握贷款总量、调整信贷结构的同时,积极加强信贷内控机制建设,提高应对变化能力,防范和化解政策、市场调整而带来的风险,把宏观调控变为加快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动力和契机。积极推广运用银监会5000万元以上银行信贷风险监测系统,并自主开发运用万元以上银行信贷风险监测系统和千万元以上贷款查询系统,供银行信贷决策,从源头上防范不良贷款新增。同时,重庆银监局加大查处力度,以此敦促银行建立科学的信贷内控制度和奖惩办法,加大对有关责任人的问责力度。4年间,重庆银监局对大型银行有关信贷内控方面的检查计40多次,敦促处理责任人120余人,起到了较好的震慑作用,真正做到从源头上遏制不良贷款新增。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