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争与保险联姻 交行证实收购中保康联51%股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 05:42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郭雪莹 张云 上海报道

  银行和保险两大行业巨头,经历了多年来小心翼翼地相互试探之后,终于在政策的推动下,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

  1月16日,交行行长李军在北京证实,该行正在洽商收购上海中保康联人寿保险公司的股权,该项收购有望在今年内完成。从最初尝试设立国内首家“银行保险公司”到今天,交行已经走了足足三年。

  不仅仅是交行,在国务院打开银行投资保险公司的禁区仅仅半个月之久,建行、北京银行均已迫不及待地提交申请,抢夺试点名额。业内专家一致认为,打掉混业经营中的隔栅,对银行业和保险业都是良好的发展机遇。

  争先入股保险

  去年9月,银监会和保监会向国务院正式上报了关于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问题的请示文件,终于在本月初得到了国务院的同意批复。有消息称,银监会和保监会已经开始着手制定相关的执行细则,即日将出台。但1月16日,银监会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方案还在研究,尚不确定出台结果的具体时间。

  但是显然,银行早就耐不住性子,准备一试身手。据了解,交行已经正式向监管部门上报方案,拟收购中保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后简称“中保康联”)51%的股权。

  中保康联于2000年6月16日在上海成立,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后简称“国寿”)与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共同组建而成,股权占比为51:49,是一家中资控股的合资人寿保险公司。

  其中,国寿于2003年12月在香港上市时,就在《招股说明书》中说过,其母公司中国人寿集团已同意在其上市后三年内,向第三方出售合资公司权益,或采取任何其他方式消除中保康联与其之间的任何竞争。

  三年已过,由于股权问题悬而未决,中保康联的业务发展严重受制。而如今,在政策的利好刺激下,中保康联却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被各家垂涎于境内保险市场的银行竞相追逐。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教授牛小健认为,保险公司借助于银行,可以突破资本金的限制,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而银行通过保险公司,可以扩大资产类型,增加盈利能力,同时与保险的业务合作会更紧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银行欲设立保险公司的行动从来没有终止过。基于相互的资源优势,银行与保险联手不仅能互相借鉴彼此的营销渠道、客户资源、高端理财产品研发,还有利于形成综合化规模经营。

  但是对于交行准备接盘中保康联,该分析师认为,强强联合必定会对渠道的冲击比较大,这对银行或保险类的中小公司来说,在生存环境上都不是好消息,接手小保险公司未必是资源利用上的明智之举。

  银行准备良久

  一直以来,中国金融体系实行分业经营。《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只有国务院才可以对个案申请进行特批。2006年9月,保监会出台的《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后简称“通知”),第一次打破了银行与保险之间的寒冰。

  通知规定,保险公司可以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目前,中国人寿成功入股广东发展银行,平安保险也顺利将深圳商业银行纳入旗下。

  保险公司的混业经营已开展得有声有色,而银行却只能在大厅里卖卖保险产品,无疑心痒难耐。

  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考虑与一家海外公司建立一家合资保险公司;同年,中国交通银行希望绕道香港绕开内地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门槛,以合资保险公司的身份参与中国内地的保险业务开拓;2006年,浦发银行与巴黎银行拟建合资保险公司;2007年9月,建设银行欲牵手中国平安集团建立保险公司。而因为种种客观原因,上述合作均不了了之。

  但长时间的准备无疑让银行更加懂得把握时机,听闻“解禁”政策出台之后的建行,虽并未像交行一样,第一时间就对平安保险伸出橄榄枝,也没有对准备自行申请投资保险公司的消息作出回应,却开始热热闹闹地首次代销保险类基金产品,悄悄地把和平安保险的关系拉得更加紧密。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认为,为混业经营打开闸门,会更利于银行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并以此为平台推进多元化经营,从而给客户提供更加全面性的金融服务。

  借鉴外资行经验

  与中资银行坎坷的申请历程相比,外资银行的道路显得顺利得多。

  2007年10月,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的间接附属机构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已获得中国保监会的批准,与总部设于北京的战略伙伴国民信托有限公司共同筹建合资保险公司,成为首家获准在内地筹建保险公司的外资银行。

  光大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肖超虎表示,除了在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政策上的优势,汇丰银行一直拥有海外保险的经营资历也是主要原因,在这一点上,中资银行还没有这个优势。

  业内人士分析,保险业的混业经营是个样板,对于已经成长起来的中国银行业来讲,如果错失中国保险业的高成长,可能更给外资入股保险公司以极大的利益。既然外资金融集团可以从中国保险业中获得高回报,中国的银行业入股保险业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但是基于监管部门之间的利益平衡,还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实验。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