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加大支持三农力度和商业化步伐 农发行2008年加快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 01:16 金融时报

  记者 卓尚进

  作为我国惟一服务“三农”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过去的2007年改革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将在2008年战略转型迈出更快的步伐。

  2007年改革发展取得突破进展

  记者从农发行了解到的一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农发行改革发展实实在在取得重要成果。截至2007年11月末,全行实现账面利润66亿元,同比增盈24.6亿元,增幅为59.4%。其中保险代理、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实现收入1.35亿元,同比增加0.61亿元,增幅82.4%。市场筹资力度加大,全年累计发债2401.2亿元,各类存款旬均余额达2220.5亿元。不良贷款实现“双降”,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85.3亿元,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1.8个百分点。

  2007年,农发行在改革转型和加快商业化业务发展等方面,形成三大“亮点”,引起各方关注。

  第一,支农力度明显增强。一是大力支持国家和地方储备体系建设,特别是针对生猪价格波动问题,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积极支持粮棉油收购。三是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四是全面开办了农业小企业贷款业务和农业科技贷款。五是积极支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开办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业生产资料贷款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等新的贷款业务。

  第二,内部管理不断加强。2007年,农发行对信贷计划和资金分别实行弹性和约期管理,提高了信贷资源配置效能。深化授权管理,适当下放审批权限。整合信贷制度,优化信贷流程。制定并实施信贷风险管理规划纲要,全面推行满足监管要求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推行固定资产净值管理,加大闲置固定资产处置力度。对系统所有二级分行进行了非现场监测,对重点工作进行专项审计,内审的整体功能不断增强。

  第三,综合改革有序推进。2007年,农发行对分支机构按业务发展情况实行了动态管理。制定并实施了全行统一的基本薪酬制度,在总行机关和部分行开展了岗位绩效考核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绩效挂钩考评办法。2007年11月下旬农发行组织了声势浩大的信贷专业员工持证上岗资格考试,全行共设考点330多个,有28000多名员工参加了考试。

  农发行还全面推行了县级支行经费开支报账制,开展了综合柜员制试点,财会主管委派工作进展顺利。牡丹金山卡开始在全行推广应用,稳步推进网上银行账户查询系统开发和网银业务合作,结算服务手段明显改善。

  2007年,农发行的信贷规模首次突破万亿、经营利润首次突破百亿,不良贷款率下降近2个百分点,多项经营指标已经达到或接近国内银行业先进水平。

  在商业化过程中面临新问题

  综合来看,农发行在改革创新和开拓商业性业务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农发行采取有效对策措施,予以解决,同时有关管理部门要予以积极的政策支持。

  从目前情况看,农发行主要面临如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适应,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适合政策性银行特点的补偿、监管、考核和激励约束等制度安排严重缺失。深化农发行改革,进一步明确农发行的定性定向问题,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着力解决制约农发行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才能促进农发行进一步加快有效发展,充分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

  业内专家提出,农发行改革的目标,一是要把农发行办成符合现代银行要求的,发展空间合理、治理结构科学、服务功能齐全、经营管理规范、内控机制健全、操作手段先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二是金融支农功能应显著增强,充分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促进国家支农政策的落实。

  今年大力推进战略转型

  2007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农发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我国惟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2008年农发行将坚决贯彻中央精神,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三个始终”的要求,把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支农惠农政策放在工作的首位,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据了解,为贯彻中央部署,加快改革转型和创新商业化业务的步伐,2008年农发行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配合央行对货币信贷总量的调控政策,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除已开工项目外,严格控制新增固定资产贷款增长,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按照有保有压的政策要求,实施“绿色信贷”,坚决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信贷投放。二是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信贷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支持粮食、生猪、奶业、油料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信贷规模和资金,确保粮、棉、油、肉、奶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收购、储备和调销的信贷资金需求,严格控制对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的贷款发放,缓解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积极协助各级政府做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稳定市场供应。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调整优化贷款结构,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比例,重点加强对农田水利、病险水库、农村饮水、道路、沼气、电力等工程的支持,帮助改善和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大对农业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大对农业科技的信贷投入,重点支持适用高效的农业科技项目,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四是进一步引导社会资金回流农村。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引导作用,加大市场发债力度,吸收更多的资金回流农村。继续做好涉农财政补贴资金的监督拨付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补贴款项拨付到农民手中。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